梁小珍 陸維順
【摘要】本文論述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在留守兒童常態(tài)家訪中的談話策略:在家訪前精心準備,確保家訪談話質(zhì)量;注意教師形象與基本禮儀,讓家訪對象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尊重;談話與評價時把握火候,掌握好表揚與批評的尺度;設身處地地為留守兒童考慮,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家訪取得良好的成效。
【關(guān)鍵詞】班主任 留守兒童 常態(tài)家訪 談話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A-0085-02
家訪是溝通家校的橋梁。隨著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增多,班主任家訪工作的強度和難度也隨之增加。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班主任只能通過電話或網(wǎng)絡與他們進行交流,上門家訪的談話對象往往是學生的祖父祖母。要做好農(nóng)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須對他們進行常態(tài)家訪。不管是上門家訪、電話家訪還是網(wǎng)絡家訪,都離不開溝通交流。那么班主任如何把握與家長、托管人、留守兒童的談話藝術(shù)呢?我們對留守兒童家訪的談話策略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精心準備,確保談話質(zhì)量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家訪談話也不例外。由于留守兒童家庭的特殊性,班主任在確定家訪對象之后,要先明確家訪方式(一是對其外出的父母進行電話或網(wǎng)絡家訪,二是對其及托管人進行上門家訪),而后明確此次家訪的目的,最后精心準備家訪談話的內(nèi)容,確保談話取得理想的效果,從而增強家訪的有效性。此外,班主任要注意做好家訪時間的預約。尤其是對于外出務工的家長,要提前發(fā)個信息讓家長確定電話或網(wǎng)絡家訪的時間,這樣才不至于徒勞無功。
我們認為班主任家訪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有三個:一是反映留守兒童的在校表現(xiàn)、學習情況;二是了解留守兒童在家學習、生活的情況與心理健康狀況;三是共同分析、研究教育問題的成因,就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達成一致。但談話不必面面俱到,應根據(jù)家訪的實際情況有所側(cè)重。因此,班主任在家訪前必須事先準備好談話內(nèi)容,清楚該生有哪些優(yōu)缺點,明確應談些什么,該怎樣談。同時,對談話的場所、時機、氛圍及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進行預估,做好應變準備,絕不打無準備之仗,使家訪能突出重點,解決問題,達到既定的目的。
二、注意形象,談話得體有“禮”
班主任在家訪談話中要注意教師身份、自身形象,談吐得體,彬彬有禮。在談話前要主動向?qū)Ψ絾柡?,與家長或托管人同性別的可以主動握手。稱呼上要尊重對方,一般稱呼為“學生名字+與學生的關(guān)系”,例如“張三爸爸”“李四奶奶”等,也可以按輩分稱呼,但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跟隨別人叫對方的諢名外號。見到孩子也應主動打招呼,見到留守兒童家庭臟亂差,不能露出嫌棄的神情。第一次談話應立即介紹自己的身份,講明來意,以免造成誤會。當家長和托管人對班主任的評價存在偏頗或?qū)⒓以L誤解為上門告狀時,班主任在家訪中往往備受冷落。這時,班主任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不要過于在意他們接待或談話時的態(tài)度,切忌口不擇言。面對學生家長或托管人的指責,要心平氣和,不卑不亢,做到談笑自如,和和氣氣,這樣家長或托管人才會笑臉相迎,客客氣氣,才會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交談。此外,認真傾聽也是班主任在家訪中的基本禮儀,是尊重對方的體現(xiàn),班主任應在認真傾聽中獲取相關(guān)信息,了解家長的呼聲與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三、把握火候,談話委婉有“度”
班主任在家訪談話中要把握好尺度,要根據(jù)不同的談話地點、氛圍和對象采用靈活多樣的談話策略。
我們在家訪實踐中體會到,家訪談話要堅持“七分表揚三分批評”的原則。留守兒童父母遠在千里之外務工,他們除了要承擔高強度的工作,還要承受牽掛、思念子女之苦;留守兒童遠離父母,孤苦無依,大多性格孤僻、自卑,自我保護意識較強,心靈也比較容易受傷。如果班主任向家長匯報留守兒童在校情況時一味地告狀,把孩子批評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家長就不能安心工作,度日如年,素質(zhì)再好的家長心頭也不是滋味,可能導致家長惱羞成怒,對孩子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學生也因此對班主任懷恨在心,容易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念頭。
前不久,我校發(fā)生了這么一件事:李老師當著犯了錯誤的留守兒童陳某的面,給遠在廣東務工的陳某家長打告狀電話。年輕的李老師是個急性子,從頭到尾都在數(shù)落陳某的不是,還叫家長當場在電話中教育陳某,結(jié)果家長把孩子罵了個狗血噴頭,陳某當即把李老師的手機一摔,跑出了辦公室。第二天,聽其他孩子說,陳某回家挨爺爺狠狠地揍了一頓。陳某也從此和李老師水火不容??梢圆豢蜌獾卣f,李老師的這次電話家訪是失敗的。當然,班主任一味表揚的做法也不可取,雖然使談話氛圍輕松愉快,但容易放松家長和托管人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使孩子產(chǎn)生驕傲自滿的情緒。
因此,班主任家訪談話要把握火候,掌握好表揚和批評的分寸。我們認為,班主任家訪談話應采取“先表揚后批評”的策略,這樣家長、托管人和孩子容易接受,談話也能順利進行。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獨立自主、熱愛勞動、孝敬老人等優(yōu)點,在談話時先對孩子取得的成績和閃光點加以肯定,鼓勵其繼續(xù)發(fā)揚,讓家長、托管人和孩子看到希望,產(chǎn)生自豪感,也為后面提出批評和改進意見埋下伏筆。適度的表揚之后,班主任還應適時、委婉地指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與家長和托管人共同分析成因,探討解決的策略,讓家長和托管人及時調(diào)整和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缺點,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設身處地,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guān)愛,在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如厭學、邋遢、孤僻、自卑、偏激、叛逆等?!氨鶅鋈叻且蝗罩?,班主任要轉(zhuǎn)化一名“問題學生”不是一次家訪、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需要用愛心去溫暖他們,設身處地去為他們著想,在家訪談話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心悅誠服,這樣才能慢慢地把學生從偏離的軌道上拉回到正軌。
班主任對于留守兒童出現(xiàn)的問題首先要主動承擔責任,這樣會使家長、托管人和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責任感。然后班主任要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問題,將心比心地分析問題,查找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在談話時,班主任態(tài)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卸下心理包袱,感受到班主任如父母般的關(guān)愛,自然而然地把班主任當成親人和知心朋友,進而在心靈上產(chǎn)生共鳴,鼓起改正錯誤的勇氣。
一天課間活動,班長跑來報告:“梁老師,班銳(化名)把同學推倒摔傷了?!蔽疫B忙把摔傷的學生送去診所包扎。因為班銳是個單親留守兒童,我沒有在同學的面前批評他,而是放學后來到班銳家家訪。我溫和地與班銳、班銳爺爺打招呼,誠懇地對班銳爺爺說:“班銳爺爺,今天是我沒盡職,班銳不小心把同學撞傷了?!彼麄冊詾槲乙粊砭团d師問罪,聽我這么一說,班銳不好意思地說:“是我推倒的。”他爺爺一聽火了,就要打他。我連忙把班銳護到身邊,安撫了一下他們的情緒。然后拉著班銳的手問他:“能告訴老師你為什么推同學嗎?”班銳說:“他嘲笑我沒有媽媽。”我把孩子攬進懷里,說:“我也認為這名同學這樣說太過分了?!比缓?,我話鋒一轉(zhuǎn):“你認為動手推人對嗎?”班銳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說推人是不對的。我又提示他:“以后該怎么做?”班銳談了自己的認識。最后,我委婉地向班銳提出了改進意見。經(jīng)歷這件事后,他和我更加親近了。當時如果我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架勢,即使談話句句在情在理,他也聽不進,反而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出言不遜頂撞老師。正是這些情真意切、富有激勵性的話語,讓學生如沐春風,談話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的談話如果能感染、激勵學生,讓學生深刻地思考,帶給學生啟迪,必有助于學生的成長。班主任只有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家訪談話技巧,家訪工作才會富有靈性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