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朦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犊鬃邮兰摇吩敿毜赜浭隽怂纳交顒蛹案鞣矫娴某删?,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著極高的政治熱情,即使在他遭到打擊、排斥、嘲諷、甚至圍困的時候也仍然不減。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不辭勞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奔走游說。雖然到處碰壁,但仍執(zhí)著追求。文章用了相當篇幅,真實地記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動,寫得生動具體、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國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講學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學在官府,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把教育對象擴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識傳播到民間,這在我國教育史上,實在是個創(chuàng)舉,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文中對孔子的辦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作風,都有全面地描寫,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這位偉大教育家的風范。
孔子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修養(yǎng),以及他在整理和傳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績。他整理和編纂過《詩》、《易》、《禮》、《樂》、《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將作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從而對這些古文獻的傳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貢獻。
孔子一生的事跡很多,頭緒也很紛亂,但司馬遷在這篇洋洋近萬言的文章中卻記述得線索清楚,有條不紊,而且重點突出,在記述故事的同時,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寫,從而較全面地展現(xiàn)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風貌。
據(jù)《史記》和《韓詩外傳》記載,孔子曾向春秋時期著名樂師師襄子學琴,所學之曲正是《文王操》。后人在試圖恢復還原《文王操》時,便將琴曲所描繪的人物形象主體由周文王變成了孔子,故后來的《文王操》被認為是贊頌孔子德行的曲子。
古代中國人以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理念對于理想社會和理想人格的頌歌,其內涵深邃博大,旋律豐富感人,無愧為古琴曲中的經典之作,聆聽此曲后,一種仰慕的、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第一段
古琴以空弦低音一字一音奏出,莊嚴,肅穆,宏偉。琴聲引導我們進入兩千年前的時空,古代文王、孔子這些偉大的圣賢出現(xiàn)在眼前……不是宗教,猶如宗教,這里有古人的崇拜之情;高山、峻嶺、古代的圖騰……開始的空弦猶如撞擊的磬鐘之聲,碩大無朋的磬鐘、厚重的音響、色彩…… 以上是一段前半部分的音樂,在全曲中有“引子”的作用,一段后半部分出現(xiàn)一些不完整的音調,這是琴曲最初旋律的顯露。
第二段
一段親切的旋律較完整地出現(xiàn),富有歌唱性,這一段旋律和它的變化在全曲的二、三、四、六段里出現(xiàn),是全曲最重要的音樂主題。音樂中溫暖、坦然的情感,很好地表達了儒家的“仁愛”的思想,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博大的對人的愛,豐富的人情感的表達自此開始。
第三段
開始是平靜的空弦為主的音調,這是段落最初的導入部分,也是以后段落慣用的結構方式(在傳統(tǒng)的曲式中稱作“合頭”),簡單的音樂營造了一種平和的氣氛,音樂的變化、發(fā)展、新的音樂材料的進入都在這種氣氛之中逐步開始。全曲最初呈示的旋律在這里漸漸作變化發(fā)展、深化,旋律在勾畫一幅幅美好的圖景,其中有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美,也有美好的圖景后面蘊含的人性人情之美。段落中部有個情緒上的小高潮,像是為某種美好的理想境界所激動,音樂的節(jié)奏、音樂的情緒都開始有較大的流動,激情、起伏、跌宕……畫面比以前有更多的的動感。
第四段
帶有過渡性質小段落。旋律在低音區(qū)進行,音樂性格醇和、溫厚、柔情。這里是第三段音樂小高潮后短暫的迂回,象是音樂行程中一次逗留,回首顧盼。
第五段
出現(xiàn)了新的音樂材料,這一段音樂抑郁凝重,富沉思性,是人類生活中的種種疑惑、不解,是對大千世界的問詰。音樂在低音區(qū)進行,音調中不時有變化音出現(xiàn)……音樂由旋律性、歌唱性變?yōu)橐髡b的語氣,節(jié)奏自由跌宕,在思考,在自語……。這一段音樂從形式結構和音樂情緒上體現(xiàn)了儒家理性思考的一面,是人對自己內心、對宇宙深刻的思考,從而對人類生活的社會的關切。段尾又引至豁然清曠之境。
第六段
凝重的音樂氣氛至此復而舒暢、柔美,這一段音樂具有歌唱性和抒情的性格。
第七段
泛音段,與前段音色對比鮮明,予人以超脫、清新的美感。猶如進入一個神奇的境界,人類對美好的追求寄托于神仙生活的地方,我們看到祥云的飄舞、仙鶴在緩步、麋鹿在游走……
第八段
音樂材料又回到第五段材料的變奏,其語氣如苦思,如追問,深奧曲折,又象看到文王在“有所穆然深思”、“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他在深思人類的理想的社會和理想的人格。曲尾的泛音終結句使整個樂曲復歸于靜穆、安詳。再次給人們呈現(xiàn)一位圣賢文王的形象,他偉岸、目光深遠、心胸博大,予人以無限的崇拜之情。
司馬遷寫歷史人物,暗含愛憎褒貶的的感情,有較為鮮明的傾向性。他對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處處流露了出來,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話,用孔子自己的語言來表現(xiàn)其人,不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實感,而且也使人覺得親切感人。
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一連學了十天,也沒增學新曲子。師襄子說:“可以學些新曲了。”孔子說:“我已經熟習樂曲了,但還沒有熟練地掌握彈琴的技法?!边^了些時候,師襄子又說:“你已熟習彈琴的技法了,可以學些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感意蘊,可以學些新曲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的一個人。”過了些時候,孔子肅穆沉靜,深思著什么,接著又心曠神怡,顯出志向遠大的樣子。說:“我體會出作曲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了,他的膚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個統(tǒng)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誰能夠如此呢!”師襄子恭敬地離開位給孔子拜了兩拜,說:“我老師原來說過,這是《文王操》呀”。
學思結合就是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鬃訌娬{學是求得知識的源頭,通過博學、好學、多聞、多見獲取大量感性知識,同時又認為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上,還必須強化思維活動,把從博學、多聞、多見得來的知識作進一步的思考,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必須加工提煉,通過分析、整理、歸納,提高到理性認識,他的名言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這就是說,如果只學而不思考,團囤吞棗,縱然是海闊天空,也難免一知半解,茫然困惑;反之,僅限于思考而不以所學為根據(jù),則必將陷人空想無益的危險境地。所以他又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wèi)靈公》)。在他看來,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學思結合就是力求學一以貫之。這種學、思并重的學習方法是很有進步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的。孔子還認為,在學與思求取真知的過程中,切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決不要主觀臆想,不要作絕對化的斷定、不要固執(zhí)成見,不要自以為是。這種實事求是、充滿辯證法的治學態(tài)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鬃颖旧砭褪菍W思結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