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成為高中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音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德育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推動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和實現(xiàn)策略,以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
關鍵詞:音樂教育;德育;實現(xiàn)路徑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德育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對高中生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一、音樂德育教育現(xiàn)狀
1、對德育教育不重視
在“成績大于天”的教學理念下,很多教師一味的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他們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對學生講解有關音樂的知識,沒有意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教師這種不端正的教學態(tài)度也是導致學生思想道德落后的直接因素。
2、教學方式不正確
很多音樂教師認為只要講好專業(yè)課就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但在新課標的實施下,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終極目標。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德育功能進行研究,因此,缺乏專業(yè)知識也是導致音樂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只是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這種教學模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不能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對課本知識做到靈活運用,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挖掘學生的潛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
3、教育理念落后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講臺上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學生在臺下被動的聽講,整堂課下來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和互動,導致教師無法掌握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求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世界學習情況靈活采用教學方式,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是對學生一味的講解教學內容,這無疑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音樂教學中加入德育教育的意義
音樂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和音樂技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會得到提高。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德育教育是引導學生主動的接受思想教育,在品味音樂過程中吸收并消化德育知識。
寓教于樂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其內心會變得平和,在此期間學生的心靈會得到凈化,提高了教學效率。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使其道德得到升華。音樂教師通過鋼琴將德育教育內容表達出來,符合了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相比于死板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喜歡這種充滿樂趣的課堂。
三、音樂德育教育的實施策略
1、改進教學理念
以往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一味的對學生講解課本知識,沒有根據(jù)學生的世界學習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導致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德育教育時,應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圍繞學生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在此期間教師只是起到指導作用,進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教師在課堂上,應將音樂學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培養(yǎng)學生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并幫互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坦然面對。例如: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各科學習任務累積起來讓學生難以消化,音樂課是學生能夠放松的學科,在課上教師應為學生會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并激勵學生讓學生振奮精神,使學生重新找到學習的動力。教師在德育教育時,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同角度看待高考,將壓力轉為動力,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每位的學習能力和智力都不同,教師在教學時應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性格、成績、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并幫助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音樂教師可在課上舉辦合唱比賽,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學生之間就會更加了解,還能夠彼此幫助彼此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2、營造學習氛圍
教師想要發(fā)揮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功能,首先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對此,教師應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營造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在上課前對學生提問“網站上很多人都認為納粹主義是愛國行為,同學們是怎樣看待的?”有的學生會回答“納粹主義是偏激的,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納粹主義會讓人們變得不平等”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對學生普及相關知識,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學生能夠清楚意識到怎樣的行為是愛國行為,進而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師也可為學生播放一些正能量的音樂,使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產生共鳴,從而激勵學生在高中階段更好的生活。
3、正確的評價學生
音樂德育教育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傳統(tǒng)的評價標準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但在新課改實施后,評價標準已經從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從對結果進行評價轉為對過程進行評價。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情感、成績、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在評價學生時應將學生的思想品德作為評價的關鍵,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情感,進而實現(xiàn)評價目的。
4、教師以身作則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應做到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學習教師的優(yōu)點和品質。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形成三觀的階段,教師應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例如:高中音樂教師一般為青年教師,在學校中,教師應尊重年紀較大的老師,并禮貌的對待學校的保安和清潔人員,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被教師的行為所影響,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都能尊老愛幼,扶持弱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四、總結
高中音樂學科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并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使學生在高壓下,通過音樂重新樹立學習目標,進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李婷婷.德“如影隨形”,育“潤物無聲”——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學周刊,2016(05):222.
[2]高一.地方傳統(tǒng)戲曲在普通高中音樂課堂中的德育滲透——以九澧漁鼓藝術為例[J].戲劇之家,2016(16):215+221.
[3]王莉.人文素養(yǎng)提升視野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淺論[J]. 學周刊,2015(22):202.
作者簡介:馬剛(1978—)男,漢族,遼寧遼陽人,本科學歷,現(xiàn)為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教師,研究方向:高中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