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一直是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古詩詞作為我國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我國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學學習的豐富資源。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語文文學興趣,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想象力。然而在實際古詩詞教學中,卻出現(xiàn)諸多問題,導致教學質量不高,為此本文在這里對新課改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進行了具體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策略
古詩詞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雖然教師發(fā)費了大量時間對古詩詞進行教學,但是其教學效果任然不佳,這是因為教師教學方式枯燥無味,為了考試成績,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記住古詩詞和注解,學生并沒有理解到古詩詞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學習效果不理想。高中階段的古詩詞與初中小學階段相比,思想感情更加深刻,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在新課改下有效的教學古詩詞,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呢?筆者在這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探討。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常見問題
(一)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文化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雖然近年來教育不斷的改革,但是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觀念依然陳舊,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還是以考試成績?yōu)橹?,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不能讓學生理解古詩詞中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無法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對古詩詞中的情感進行體悟,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長此以往,使得學生逐漸厭惡古詩詞的學習。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發(fā)展,我國文字語言逐漸簡便,當前我們的日常用語是簡單的現(xiàn)代漢語,與古詩詞中的語言來說要簡便很多,因此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不容易理解,覺得學習困難,無法對古詩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習古詩詞也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在期中、期末中取得良好成績。學生缺乏自我學習古詩詞的意愿,投入到古詩詞中的精力與努力就比較少,自然對高中古詩詞的理解不深,學習效果不佳。
(三)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習慣。許多高中學生并沒有對古詩詞語言形成學習意識,沒有養(yǎng)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更甚并不知道怎么學習古詩詞。學生在學習詩詞前,并沒有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預習,因此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思維不能與教師接軌,并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清楚詩詞的教學重點,不知道那些知識需要做筆記,甚至是不做筆記。課后又沒有進行鞏固復習,從而不能完全掌握所學詩詞。此外,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過于膽小或者自尊心強,在遇到疑問時,也不敢直接問教師,在做習題時也只是抄寫教師給予的固定答案,沒有自己的見解。這種學習方式過于被動,想要學好古詩詞非常困難。加上許多學生即沒有認真鉆研的勁頭,又沒有背誦古詩詞的耐心,使之在古詩詞學習方面寸步艱難。
(四)不重視古詩詞的朗讀。有情感的朗讀古詩詞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作者在寫作時的心態(tài)及體會詩詞中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朗讀是學習古詩詞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在實際高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并不重視朗讀者一環(huán)節(jié),認為朗讀可有可無,教師不愿將時間花費到帶領學生朗讀詩詞上,學生不能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在私下就不會自主朗讀詩詞,只會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死記硬背并不是一種可取的學習方法,它不能帶領學生體會詩詞中的情感與思想,只是一種片刻的記憶,用來應付考試或者教學任務,學生并不能形成牢固的記憶,這對古詩詞的學習和掌握來說非常不利。所以,教師與學生一定要重視古詩詞朗讀的作用,有效的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與理解。
二、新課改下高中古詩詞教學對策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想要提高高中古詩詞教學質量,就需要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與了解詩詞。隨著時代的變更與進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制作一些趣味的幻燈片,或者播放與詩詞背景相關的視頻等,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古詩詞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主動的去探索詩詞中蘊含的意義與道理,這樣就可以真正的掌握與了解詩詞,形成牢固不易消失的記憶,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目的。
(二)融情于讀進行教學。朗讀是學習古詩詞最直接的方式。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語境、思想都可以通過朗讀一一體現(xiàn)出來。而且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詩詞中深含的意義與內(nèi)涵,為接下來的教學進行鋪墊。詩詞具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這些節(jié)奏感與詩人寫作時的心境相符,一般明快的節(jié)奏表現(xiàn)作者輕松的心情;急促的節(jié)奏則往往表現(xiàn)了作者創(chuàng)作時昂揚的情緒;而低沉的節(jié)奏則多數(shù)表現(xiàn)為悲哀的情緒。因此在朗讀過程中通過不同節(jié)奏的朗讀可以有效感受當時作者的心情與情感。
中國詩歌與音樂有著與生俱來的緣分,我國朱謙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國音樂文學史》中曾提到“所謂詩歌即是音樂”,一句話概括了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系,所以在朗讀詩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囊M音樂,這樣可以更好的將學生帶入詩人的情感世界中,切身體會詩人的悲與喜,完全感受到詩詞所表達的思想與內(nèi)容。同時音樂也可以帶領學生將詩句的意思理解為一副副直觀的畫面,透過畫面領悟詩人所寄托的情感,進而加深對詩詞的理解與掌握,有效提高學習質量,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三)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從形象入手,將詩詞中客觀的事物與詩詞的情感和相關背景有效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副副形象的畫面,從整體上來把握詩詞內(nèi)容,促進學生對于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離騷》時,教師可以通過屈原生平入手,讓學生了解屈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所生活的背景,他崇高的愛國精神與斗爭精神。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的觀看關于屈原的幾組影視片段,讓學生形成一定的了解,然后通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來豐富詩人的形象,進而逐漸理解《離騷》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思想,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情感。
(四)古詩詞聯(lián)想進行教學。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教學。聯(lián)想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拓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比如在學習《將進酒》時,其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痹诮虒W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黃河因為地勢極高,就像是從天而降一樣,滔滔直下,奔流到海,一去不回。想想頭發(fā)在早晨時還是黑色的,到了晚上怎么就變白了。學生紛紛想象,感悟時間的流逝,體會詩人的人生感悟,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詩詞內(nèi)容。
結束語:在新課改下,想要有效的提高學生古詩詞的學習水平與質量,教師就必須要改變教學觀念,重視古詩詞的朗讀,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聯(lián)想的方式,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發(fā)科.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研究[J].數(shù)字化用戶,2017, 23(34):121-122..
[2]張雷霞.淺論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J].情感讀本,2017(8):74-74.
[3]王亞麗.淺談新課改中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J].課外閱讀:中下,2012(5):263-263.
作者簡介:王博(1986.9),黑龍江省雞西市人,碩士,中教二級,在文成高中從事學科教學一語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