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特約記者 陸家成
“壓制女性的‘中世紀舊法將被廢除!”針對國內嚴厲的反墮胎法,愛爾蘭于上周五舉行全民公投。根據26日的計票統(tǒng)計,主張墮胎合法化的人以絕對優(yōu)勢勝出。愛爾蘭舉國一片歡騰,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
“新時代的黎明”
《愛爾蘭時報》27日報道稱,當地時間25日,愛爾蘭民眾針對該國1983年通過的憲法“第八修正案”的存廢問題舉行公投,約215萬人參與了投票。結果顯示,約142萬人投出贊成票,占總票數的66.4%;約72萬人要求保留原有法律,另有6000人左右棄權。計票結果公布后,愛爾蘭民眾在街頭高聲歡呼、相互擁抱,不少女性喜極而泣。
對于此次公投,愛爾蘭民眾展現出了極大熱情。美國《新聞周刊》稱,由于公投不支持郵寄投票,不少旅居海外的愛爾蘭民眾不惜跨越幾千公里飛回祖國參與投票,公投前夕在都柏林機場,一群連夜歸來的海外人士受到熱烈迎接,夜色中橫幅上“歡迎回家”的字樣赫然可見。
公投后,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發(fā)表講話,對公投結果表示祝賀,“很多東西都會成為過往,今后不會再有醫(yī)生告訴生病的孕婦他們‘愛莫能助,不會再有女性孤獨地穿越愛爾蘭海(尋求墮胎)?!睈蹱柼m共和黨領袖馬丁表示,國家迎來了“新時代的黎明”。目前,愛爾蘭已經開始準備起草新法案,該國衛(wèi)生部長哈里斯表示,新法案預計在議會夏季休會期之前得以公布,并于2018年年底前正式通過。新法案將允許孕婦在懷孕12周內終止妊娠。
出國墮胎歷史將終結
8年前,愛爾蘭女子奧唐納坐在飛往利物浦的航班上,流下了孤獨且屈辱的淚水。當時,已懷孕7個月的她不得不獨自出國接受墮胎手術。此前,她在孕檢時被告知腹中胎兒存在先天性的無腦畸形。醫(yī)生給她提供了兩個選擇:要么生下死胎,要么出國“做手術”。根據愛爾蘭憲法“第八修正案”,未出生的孩子和孕婦享有同等生命權,除非出現極端情況,如孕婦生命受到威脅,否則不得墮胎。違反法律的孕婦和醫(yī)生可能面臨14年的刑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這類“海外墮胎”之旅的行程異常緊張,孕婦基本要做到“當日去、當日回”。她們往往會選擇英國的利物浦或曼徹斯特進行手術——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愛爾蘭,這兩座城市的旅費相對便宜。不僅如此,她們對外還能以“去購物”或“去看球”等合理借口為“墮胎之旅”打掩護。奧唐納表示,除了跋涉之苦和高額花費,“沒尊嚴”更是長期困擾著墮胎人群。她舉例,在機場打車時,只要告訴司機要去“利物浦婦女醫(yī)院”,后者馬上就能明白此行所為何事,這種“默契”堪稱“無比尷尬”。
奧唐納只是每年3000多名出國墮胎“大軍”中的一員。從上世紀80年代起至今,愛爾蘭前往海外墮胎的女性已高達17萬人次。在一些極端案例中,有未成年少女慘遭強奸、懷孕,卻無權選擇墮胎;還有身患癌癥的女性不但被拒絕終止妊娠,醫(yī)生為保孩子還會中止針對患者本身的治療。有媒體頗具諷刺地總結道,愛爾蘭的反墮胎法是在要求孕婦“只要死不了,就得玩命生”。
反對者表示“心碎”
愛爾蘭自1861年起就將墮胎視為刑事犯罪,而1983年的憲法修正案更對這種行為加入了明確的司法解釋,被視為歐洲最嚴厲的反墮胎法。該法在愛爾蘭國內和國際都長期受到詬病,甚至有媒體將其視為專門用來“壓迫女性的邪惡機制”。一些醫(yī)療工作者對此也是反感至極,有醫(yī)生曾諷刺稱,愛爾蘭女性的生殖健康權利還停留在“中世紀時代”。
“德國之聲”認為,打破這一局面的“拐點”出現在2012年。當時,懷孕17周的印度裔女性哈拉帕那瓦已被確定胎兒無法存活,但收治她的醫(yī)院堅決不同意為她終止妊娠。最終,她死于感染性流產導致的并發(fā)癥。這場重大醫(yī)療事故在愛爾蘭和印度兩國激發(fā)民憤,促成了不少極富影響力的社會運動。
雖然大部分愛爾蘭民眾支持廢除反墮胎法,然而該國反墮胎群體的抗議活動仍在進行當中。英國廣播公司(BBC)稱,投票結果公布后,愛爾蘭“挽救第八修正案”運動的負責人麥克吉克表示“心碎”。在他看來,反墮胎法是在挽救生命,新法案生效后會導致“胎兒慘遭殺害”。麥克吉克說,只要愛爾蘭出現“墮胎診所”,反對人士的抗議就會進行到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