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園,王駿,傅育紅,楊惟翔
(無錫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江蘇無錫,214062)
手是人體極為重要的器官,對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發(fā)揮關鍵作用。由于手通常暴露在外,極易受傷,手外傷患者不僅要承受劇烈疼痛,還要進行急診手術,給患者心理狀態(tài)造成嚴重影響。手外傷通常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手部殘疾,對患者的身心產生嚴重的影響[1],且工傷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在康復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影響到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2]。而對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調查和發(fā)表文章尚未見報道。本研究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調查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的入院時心理狀態(tài),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患者的心理康復指導提供參考,現(xiàn)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康復科住院治療的154例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納入標準:年齡18~65周歲;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上;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意識清楚,能正確理解并填寫各類調查評價表格;手外傷為腕關節(jié)以遠,包括血管、肌腱、神經、肌肉的損傷。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病程、受傷原因,其中年齡根據(jù)最新發(fā)布的中國的年齡分段標準分為青年階段的青春期(18~28歲)、成熟期(29~40 歲)和中年階段的壯實期(41~48 歲)、穩(wěn)健期(49~55 歲)、調整期(56~65 歲);經濟收入根據(jù) 2014年無錫市最低工資標準(1630元/月)[3]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3428 元/月)[4]分為<1600 元/月、1600~3500 元/月、>3500 元/月;病程分為<1月、1~3 月、3~6月、>6 月;受傷原因為切割傷、碾軋傷。②應用WK 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 (self-anxiety scale,SAS)[5]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depression scale,SDS)[6]評估心理狀態(tài)。 SAS量表有20個條目,條目內容分別是焦慮等心理癥狀及心悸等生理癥狀,采用4級評分法,1分為沒有或很少時間;2分為小部分時間;3分為相當多的時間;4分為絕大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SDS量表也有20個條目,條目內容分別是軀體性障礙(8個條目)、精神病性情感癥狀(2個條目)、抑郁的心理障礙 (8個條目)、精神運動性障礙 (2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1分為沒有或很少時間;2分為小部分時間;3分為相當多的時間;4分為絕大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將各條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將粗分乘以1.25得到標準分。按標準分將焦慮、抑郁程度分為 4個等級為無(<50分)、輕度(50~59 分)、 中度 (60~69 分)、 重度(≥70分)。③采用上肢功能評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以評估患者手功能。共38個條目,主要包括生活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的受限程度、上肢不適癥狀、睡眠等。總分為0~100分,其中0分表示上肢功能完全正常,100分表示上肢功能極度受限。
1.2.2 調查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于入院當天采用WK ZUNG編制的SAS和SDS,由獲得心理咨詢師資質的調查員使用同一指導語,對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面對面進行調查,讓患者在單獨房間獨立完成調查表格。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一般資料采用統(tǒng)計描述,單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或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和抑郁發(fā)生率見表1。由表1可見,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抑郁發(fā)生率分別為40.9%和37.0%,同時發(fā)生焦慮、抑郁占21.4%。
表1 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和抑郁發(fā)生率 (n=154)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抑郁狀況的單因素分析見表2。由表2可見,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及手功能狀況的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不同(均P<0.05)。
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抑郁狀況的多因素分析見表3。由表3可見,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的年齡、文化程度及手功能狀況為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因素(均P<0.05)。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抑郁狀況的單因素分析 (n=154)
表3 影響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抑郁狀況的多因素分析 (n=154)
本研究結果顯示,154例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抑郁發(fā)生率分別為40.9%和37.0%,同時發(fā)生焦慮、抑郁占21.4%,明顯高于健康體檢人群的 11.52%、24.13%和 6.74%[6]。其主要原因在于手外傷工傷患者由于創(chuàng)傷極可能造成皮膚和組織缺損、骨折、肌腱和神經受損、斷指、斷腕、斷掌等,伴隨手術引起的心理應激,患者會產生一定程度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相比脊髓損傷、嚴重燒傷、截肢等工傷患者來說,手外傷工傷患者的致殘等級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明顯高于健康人群水平。而趙彩玲[7]對工傷康復患者心理狀況調查顯示焦慮、抑郁的發(fā)生率分別為91.6%和88.3%,較本研究高,其原因主要為其研究中所選病例絕大部分為男性,且正值壯年,在出現(xiàn)手外傷后對于其工作造成較大影響,并且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患者的焦慮、抑郁發(fā)生率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及手功能狀況是其焦慮、抑郁的影響因素(均 P<0.05)。分析其原因,年齡 41~55歲的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在入院時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患者[8-9]。因該年齡階段的患者有多重社會角色,需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工作處于穩(wěn)定階段,拓展空間不大,承擔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的重任,長期處于社會、工作、家庭的多重壓力之下,極容易產生心理疲勞[10-11]。意外受傷會打破患者原有的生活模式,影響其工作能力和經濟收入,進而影響生活質量,導致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明顯[12]。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將自身情感轉入患者角色,針對患者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壓力耐心、平和的進行思想工作,告知患者盡快將手部消腫,鼓勵其加強手部康復鍛煉,可促進患者早日恢復,投身到工作之中,提升患者治療信心和手術配合度[13-14]。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低學歷組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在入院時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高于其他學歷組患者。對低學歷的手外傷工傷患者來說,傷殘意味著可能失去回歸原來工作崗位的機會,日后生活失去保障。受知識水平所限,重新更換工作的難度很大,因此傷后更擔心手功能康復情況,情緒容易低落甚至絕望。相反,高學歷患者多從事技術性強的腦力工作,有更多機會更換崗位,情緒和康復動機更加積極主動[15]。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入院時手功能狀況較差者焦慮抑郁情緒更高,分析其原因,患者由于工作過程中發(fā)生手外傷,其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越重,其恢復時間越長,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及家庭事業(yè)等,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更為嚴重。而程荑等[16]研究結果顯示,手外傷患者的負性情緒與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受傷程度相關,與本研究結果相類似。因此,護理人員充分考慮到患者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受傷程度的狀況,給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盡可能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手外傷工傷康復患者入院時焦慮和抑郁發(fā)生率較高,高于健康人群水平;年齡、文化程度及手功能狀況是其焦慮、抑郁的影響因素。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患者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受傷程度進行心理干預,以提高其康復治療的依從性和積極性。
[1]陳靖,譚軍,陳情忠,等.急性手外傷患者心理狀態(tài)、社會因素與手功能恢復相關性的初步研究[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3):220-223.
[2]余王芬.新型手指操配合中藥熏洗對手外傷術后患者手部功能恢復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5):72-73.
[3]項征,田大為.手指操對指骨外傷術后患者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6,15(7):8-11.
[4]陳友蘭,劉年元,胡利,等.強化功能鍛煉對手外傷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0):149-150.
[5]房玉霞,官士兵,關銀銀.系統(tǒng)性康復訓練對腹部帶蒂皮瓣術后廢用性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干預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33):4036-4039.
[6]陳晶晶,王珊珊,王磊,等.健康體檢人群焦慮抑郁狀況調查分析[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9):1317-1319.
[7]趙彩玲.心理護理在手外傷病人術前的臨床應用效果研究[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8):151.
[8]陳友蘭,劉年元,劉湘玉,等.循證護理在手外傷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和負性情緒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8):148-149.
[9]張冬梅,詹勇軍.強化圍術期護理對手外傷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5):42-44.
[10]楊漢喜,陳紅霞,陳燕燕,等.手外傷住院患者參與患者安全態(tài)度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10):1396-1400.
[11]MARKUSTZIESMANN,JASON PARK,BERTRAM UNGER,et al.Validation of hand motion analysis as an objective assessment tool for the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examination [J].the Journal of Trauma and Acute Care Surgery,2015,79(4):631-637.
[12]JASON G WILLIAMS.Are online learning modules an effective way to deliver hand trauma management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o emergency physicians [J].Plastic surgery (Oakville, Ont.),2014,22(2):75-78.
[13]陳榮芳,陳美吟,李燕萍,等.潮州市8家陶瓷廠工人手外傷急救知識現(xiàn)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5,22(11):49-51.
[14]劉月花,曾莉,羅文潔.手內在肌訓練對手外傷術后患兒手部精細動作恢復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3,12(12):26-28.
[15]侯瑋,劉霞,張悅,等.聚焦解決模式對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外傷患者術后情緒的影響[J].天津護理,2017,25(1):84-85.
[16]程荑,夏泳,蘇雪倩,等.手外傷患者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8,2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