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博榮
摘要:思想政治課程理論對大學生來講具有極大的作用,糾正大學生偏差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且高校也是大學生成長和人格形成的主要陣地。為了能夠提升思政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對具體的思路和策略做出分析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時效性的發(fā)揮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可以給相關的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思政;時效性;思考
新時期的大學生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現(xiàn)代化服務意識,將學習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成為德智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人才。高等教育有責任也有義務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糾正,那么在此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學任重而道遠,在此背景下,還需要廣大思政教師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時效性進行不斷的探索,以不斷提升高校思政課的作用,改變原有的教學狀態(tài),讓思政教學課程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
一、凸顯時代特色,抓住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用,凸顯時代特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與時俱進,否則思想政治教育就會落后,缺乏針對性,時效性更是無從談起。那么教師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還需要高度的關注國家的時事政治,關心學生的生活與思想情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際、學生實際充分結合在一起,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時代特點和時代精神,抓住社會的現(xiàn)實性問題,例如,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學生在多元化價值觀中出現(xiàn)思想偏差、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還有腐敗問題、社會公平問題等等。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現(xiàn)實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了解與學生實際密切相關的現(xiàn)實問題,這樣學生的切入點也會更加準確。通過關心社會熱點來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關注程度,也能夠幫助學生解決成長與學習中的困惑。
例如,在就業(yè)相關的課程中,教師將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和當前的大眾創(chuàng)新萬眾創(chuàng)業(yè)熱點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給學生鼓足勇氣,不斷提升學生對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的正確認知。在凸顯時代特點的同時抓住學生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將其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由此更加了解學生,也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產生新的認知[2]。
二、增強實踐性,強化學生的能力與意識
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理論和實際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實踐教學的觀點,才能夠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高校需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關注,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讓實踐和專業(yè)知識結合在一起,將就業(yè)信息和服務社會之間可以有效的融合,這樣也能夠調動起學生效力社會的熱情。教學理論能夠對學生起到說服作用,而實踐可以增強理論的效果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實踐是一項綜合性項目,吸收了多個學科的精華部分,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高科技理論之間的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這些可以學生的頭腦更加清晰,在多元化的世界發(fā)展中找到自我,清晰地認識自我。實踐活動和項目的構建還需要更為關注資源的運用,教師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的實踐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構建學生實踐活動,整合社會資源,帶領學生走入到養(yǎng)老機構、農村小學《義務服務》的活動。通過對社會的認知和了解之后,能夠使大學生從精神上到思想上以及活動上都發(fā)生較大的變化,不再沉迷于網絡游戲,而是對自己的定位和社會的定位有一個清晰的規(guī)劃。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更全面的繼承。另外,利用社團的力量,齊抓共育社團活動也是學生實踐的一種方式,在社團中選擇積極分子,然后對社團內部的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實現(xiàn)雙學的目標。學生也可以建立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論壇,或者網上沙龍,學習雷鋒做好公益活動等等[3]。
三、精益求精,思政教學要從精從細
思想政治教學還需要從精從細,運用精細化的思想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其中包含人文精神與卓越精神、精雕細琢精神的注入,教師可以設定一個教學的基本目標和要求,圍繞著要求做好精心準備工作。細化就是從思想政治教學的每一個方面入手給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嚴謹教學態(tài)度,關注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是否與學生的實際相符,這些都需要具體化到理論和教學當中,給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學生在新時期可以接受到更加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教學中,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能夠有全新的展現(xiàn),符合社會發(fā)展變遷,也能夠符合大學生的身份[4]。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思考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高校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面對著社會的紛繁變化以及多種思想的出現(xiàn)可能會產生思想偏差的問題,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就需要高校教師端正自己的位置,也能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實際,更好地改變以往的教學狀態(tài),將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出時代特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倩.關于“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多元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4(8):45-47.
[2]雷結斌,郭優(yōu).“微時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課有效性的路徑探討[J].職教論壇,2016,22(20):22-26.
[3]于智慧.多重話語空間對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建構的影響[J].社會科學,2017,14(11):34-42.
[4]谷煒江,謝偉.論高校思政網建設及其運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25(6):111-113.
(作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