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華麗,楊曉峰,李新偉,傅卓凌
(1.杭州醫(yī)學院;2.杭州銘一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近些年,隨著教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催生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學習理論[1]。其中以翻轉課堂教學為代表的混合式學習形式將是一定時期內我國教學改革的重點。然而,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相當多的翻轉課堂實踐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方法,即期末考試成績等終結性評價或學生對翻轉課堂的主觀學習態(tài)度的調查與訪談,而缺少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協(xié)作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方式[2]。因此,本研究嘗試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研究翻轉課堂在口腔實驗教學中的教學效果。以口腔內科學實驗中II類洞的制備(4學時)為例,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選擇我校2015級三年制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兩個小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每班31位學生,隨機選擇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級為對照班。
實施班與對照班的教學過程與評估方法具體如下(見附圖)。
附圖 教學過程與評估方法流程圖
1.實驗班課前隨堂測試結果。具體如下(見表1)。
表1 實驗班課前隨堂測試分值統(tǒng)計表
2.兩個班課后隨堂測試結果。具體如下(見表2、表3)。
表2 實驗班課后隨堂測試分值統(tǒng)計表
表3 對照班課后隨堂測試分值統(tǒng)計表
3.兩個班操作作品評分結果具體如下(見表4、表5)。
表4 實驗班操作作品評分統(tǒng)計表
表5 對照班操作作品評分統(tǒng)計表
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于2007年前后,這一模式要求學生課前掌握基礎知識,課堂上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3-5],能讓學生自主掌握課前自學的節(jié)奏,解決由于學生能力參差不齊而導致的課堂上知識接受程度不一的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目前國內的研究多以終結性考試或學生訪談、問卷調查結果來說明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但國外一些研究表明[6-8],學生對于學習的主觀認知往往不能等同于學習的客觀結果。這提示我們,目前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缺乏合適的、客觀的、過程性的評價方法。
美國著名評價專家斯克里文(Michael Scriven) 在1967年提出用“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和“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assessment )來指代評價的兩種類型。1969年,美國評價專家布盧姆 (Benjamin Bloom)將形成性評價移植到學習評價領域。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即時、動態(tài)、多次對學生實施的評價,它注重及時反饋,用以強化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對于同時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說,用形成性評價方式來對教學活動進行評價是較為合適的。一門課程是否適合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或者翻轉課堂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都需要客觀評價結果來證實。
本研究中對實驗班課前隨堂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83.9%的學生能基本完成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表明有部分學生存在課前自學效果欠佳的情況。這提示我們,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課前自學不到位,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進而影響整體學習效果。
對兩個班的課后隨堂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高分段比例實驗班明顯高于對照班,低分段比例明顯低于實驗班,從一定程度來看,理論方面實驗班教學效果優(yōu)于對照班,這可能與實驗班同學課前自學不無關系。對兩個班的操作作品評分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從中高分段來看對照班略高于實驗班,60分以下則兩者無明顯差異。這提示我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本次實驗課操作方面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究其原因,可能是操作過程很難課前模擬自學,翻轉課堂的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無法完整地完成。
由于我國目前的教育評價體系存在著標準單一、方法簡單、技術落后等弊端,學科考試成績實際上是對學生評價最主要的標準,造成了重分數(shù)、輕過程的現(xiàn)狀,這種評價體系無法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客觀、實時的評價。本研究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窩洞制備實驗教學,在手機課堂與Fair Grader 100數(shù)字化評估系統(tǒng)的技術支持下開展形成性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手機課堂隨堂測試、實踐作品評估等部分,能做到實時出分數(shù),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師。將形成性評價與分數(shù)結合起來,用客觀評價量化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可能是今后研究翻轉課堂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Betihavas V,Bridgman H,Kornhaber R,et al.The evidence for ‘flipping out’: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5(6):15-21.
[3]Bergmann J,Sams A.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Washington 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4]Khan S.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education reimagined[M].London:Hodder & Stoughton,2012.
[5]Roehl A,Reddy SL,Shannon GJ.The flipped classroom:an opportunity to engage millennial students through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J].J Fam Cons Sci,2013,5 (2):44-9.
[6]Hartwig MK,Dunlosky J.Study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are self-testing and scheduling related to achievement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2012(19):126-134.
[7]Morehead K,Rhodes MG,DeLozier S.Instructor and student knowledge of study strategies[J].Memory,2015,24(2):1-16.
[8]Yan VX,Thai KP,Bjork RA.Habits and beliefs that guide self-regulated learning:do they vary with mindset?[J].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Memory and Cognition,2014(3):14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