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余慶
趙樹理(1906年—1970年),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人,現代作家、人民藝術家,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一屆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他的小說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期間的矛盾斗爭;他開創(chuàng)的文學“山藥蛋派”,是新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三里灣》等。
七十年前(1947年8月10日)的《人民日報》,在顯要位置發(fā)表了時任晉冀魯豫邊區(qū)文聯負責人陳荒煤撰寫的評論文章《向趙樹理方向邁進》,從此趙樹理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文藝界的一面旗幟,他的創(chuàng)作精神及成果影響了中國文藝的歷史進程。
20世紀40年代初期,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中共中央為了統(tǒng)一認識、整頓思想,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運動。1942年5月,毛澤東發(fā)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則是對文藝領域整風運動的指引和推進,《講話》明確闡述了革命文藝為什么人服務以及如何服務的問題。第一,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在此之前有兩種對待文藝的態(tài)度,一種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把新文學看成是現代啟蒙價值的承載者,一種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文藝大眾化”爭論中凸顯文藝大眾化的意義;前者強調新文化的價值內涵,后者強調新文化的傳播效果。《講話》在回應這一問題時,把人民大眾作為文藝服務的對象,并將人民具體化:“最廣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工農兵、工農聯盟既是人口的大多數,也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和階級基礎。而趙樹理正是“文藝大眾化”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在此十多年前他就認識到:“文壇太高了,群眾攀不上去,最好拆下來鋪成小攤子?!彼暦Q不愿上文壇,要上文攤。第二,文藝如何為工農兵服務。《講話》提出這需要解決兩個難題,一是創(chuàng)作表現工農兵生活的作品,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二是要用工農兵可以接受的方式來創(chuàng)作,也就是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文藝實現普及化、大眾化。而這些正是“從農民中長出來的作家”趙樹理一直以來孜孜以求而又身體力行的。第三,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吨v話》一方面強調文藝工作的重要性,把文化戰(zhàn)線與軍事戰(zhàn)線作為兩條彼此平行又密切呼應的戰(zhàn)場;另一方面指出文藝所攜帶的政治性和階級性,文藝要服從于政治,強調作品的政治性與藝術性要統(tǒng)一起來。這更與趙樹理“老百姓喜歡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創(chuàng)作理念緊密契合。
《講話》公開發(fā)表時,趙樹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結婚》已經出版,《李有才板話》已寫成并準備出版。而他寫小說時還沒有看到《講話》?!拔易x了,以為自己是先得毛主席之心的,以為毛主席的講話批準了自己的寫作之路?!壁w樹理談到后來看到了毛澤東《講話》時的感受說,“十幾年來,我和愛好文藝的熟人們爭論,但是始終沒有得到人們同意的問題,在《講話》中成了提倡、合法的東西了?!币虼怂跋穹磙r民一樣感到高興”,“我覺得毛主席是那樣了解我,說出了我心里要說的話”。用一位趙樹理研究者的話說,這是“政治家毛澤東的宏圖偉略與文學家趙樹理的創(chuàng)作理念的不期相遇、不謀而合”。
《講話》指明了“人民”不再是五四時期需要被啟蒙的大眾,而是歷史的、能動的主體;文藝工作者必須與群眾結合、向群眾學習,才能變成合格的文藝工作者。這種以人民為主體的文藝實踐,成為相當一段歷史時期內文藝發(fā)展的主旋律。而趙樹理正是《講話》精神最模范的擁護者和實踐者。
1945年8月,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中國向何處去?毛澤東和蔣介石,以及他們分別代表的共產黨和國民黨,在思考著更深遠的中國的前途與命運的問題。作為人民領袖的毛澤東,在與蔣介石和與斗的謀局中,將共產黨的生存與發(fā)展和為人民謀利益緊緊捆在一起,堅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正是在這場偉大的歷史變革中,用《講話》精神武裝起來的宣傳、文化、文學藝術隊伍,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他們用文藝作品熱情謳歌“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有力地爭取了國統(tǒng)區(qū)的民心向背、對共產黨的認同與向往。這支隊伍中,以趙樹理為代表的文學家、藝術家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1946年,作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時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宣傳部長的周揚,深知典型的引領意義,他的目光盯住了趙樹理。趙樹理的兩個條件是別的作家不具備的:一是解放區(qū)成長、共產黨培養(yǎng)起來的作家;二是已創(chuàng)作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變遷》的成名作家。周揚在做了精心準備后,寫出了《論趙樹理的創(chuàng)作》,發(fā)表在1946年8月26日延安的《解放日報》上。在這篇著名文章中,周揚高度肯定了趙樹理,稱“趙樹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一個重要收獲,是毛澤東文藝思想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的一個勝利”。
周揚還要把趙樹理的作品傳播到國統(tǒng)區(qū)。1946年8月29日,《解放日報》發(fā)表的《滬文化界熱烈歡迎解放區(qū)作品》稱:《李有才板話》在滬連出三版都銷售一空,買不到的人們到處借閱,青年群眾中爭相傳頌,并給文藝界注入了新的血清,大家對于解放區(qū)生活的幸福和寫作的自由也更加向往。趙樹理的影響,開始遍及上海、重慶、南京為中心的整個國統(tǒng)區(qū)。而這時恰是國民黨片面撕毀停戰(zhàn)協(xié)定,全面發(fā)動內戰(zhàn),蔣介石聲稱六個月解決共產黨軍隊之時。
1947年7月26日至8月10日,晉冀魯豫邊區(qū)文聯召開專題討論趙樹理創(chuàng)作的文藝座談會。會議反復熱烈討論,最后一致認為:趙樹理的創(chuàng)作精神及其成果,實應為解放區(qū)文藝工作者實踐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具體方向。8月1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向趙樹理方向邁進》,陳荒煤在文章中說,在這次文藝座談會上,大家都同意提出“趙樹理方向”作為邊區(qū)文藝界開展創(chuàng)作運動的一個號召。
毛澤東的《講話》和解放戰(zhàn)爭這兩個重要的歷史條件,奠定了趙樹理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中國趙樹理研究會會長趙魁元同志撰文指出:“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解放戰(zhàn)爭這個條件非常重要,沒有這個歷史條件,趙樹理方向不可能提出來?!闭鐚O犁所說:“這一作家的陡然興起,是應大時代的需要產生的,是應運而生的時勢造英雄?!?/p>
毛澤東同志《講話》的核心是“人民性”,趙樹理方向的根本是“人民性”。時隔大半個世紀,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脈相承,把“人民性”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再度闡述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薄叭嗣窦仁菤v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薄叭嗣竦男枰俏乃嚧嬖诘母緝r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yōu)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迸c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又顯示出強烈的時代特點與現實針對性。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現今的文藝有高原而缺高峰。這些現象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藝術家與人民之間仍然存在距離。在批評了抄襲模仿、快餐式消費、調侃崇高、扭曲經典、低級趣味、胡編亂寫、粗制濫造、追求奢華、炫富擺闊、脫離大眾、脫離現實等諸種不良傾向之后,習近平總書記總結說:“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fā)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笔聦嵶C明,為什么人的問題深刻決定藝術家的精神資源,進而決定文藝追求什么以及如何選擇發(fā)展的方向。
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的系列講話精神,正凸顯著“趙樹理方向”當下的意義:
一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講:“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壁w樹理將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始終投注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迫切期望解決的問題上,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抒寫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謳歌人民群眾的優(yōu)秀品質,他在時代的大變動中自如地為人民群眾塑像。趙樹理曾經說過,他和自己家鄉(xiāng)的農村社會,“有母子一樣的感情”,“離得時間過久了,就有些牽腸掛肚,坐臥不寧,眼不明,手不靈,老怕說的寫的離開了農民的心氣兒”。這樣和農民“心氣兒”相通的血脈聯系,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根與魂。盡管工業(yè)化、城市化、現代化不會停下前行的腳步,一些山莊臥鋪已經只剩了淡淡的鄉(xiāng)愁,但是,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fā),時至今日,仍有近半數人口生活在農村,即使再過幾十年,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能離開農業(yè)和農民嗎?中國人的吃飯,能放棄18億畝耕地嗎?能放棄農村嗎?農業(yè)、農村、農民仍然是中國恒久的主題。趙樹理所取得的創(chuàng)作成就,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文學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才能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
二是始終堅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講,“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比嗣袷菤v史舞臺的真正主角,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同志講:“趙樹理不但來自農民,而且始終不脫離農民,不背棄農民。他了解農民、熱愛農民,他是農民的一份子,他筆下的農民有著地道的農民特質,他講述的是真正屬于農民的心靈故事。農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在他的文字里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壁w樹理在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時說:“我的作品主題是在生活中碰到的?!薄耙嬲钊肷?,做局外人是不行的。只有當了局中人,才能說是過來人,才能寫好作品?!薄爱斎唬⒉皇敲恳粋€局中人都值得寫,同樣也并不是每一個參加了局中的人都能寫得好。必須要做生活的主人,對生活真正關心,有感情,以主人公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的一切,到了村子里,娃娃哭了你要管,尿了也要管,這樣才有真情實感,寫出來的哭是真哭,笑是真笑?!边@就是趙樹理創(chuàng)作的真諦。七十年,世事滄桑,風云變幻,多少旗幟、典范曇花一現,總被雨打風吹去;而“趙樹理方向”,卻幾經曲折,歷久彌新,巍然屹立傲蒼穹,就是因為這棵大樹的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的沃土中。
三是始終葆有向黨的文藝事業(yè)獻身的精神。趙樹理常說:“黨員作家,首先是黨員,然后才是作家?!彼麩o論是身處順境,還是身陷囹圄,始終對黨忠誠不渝,什么時候都牢記自己是一個黨員,是一個黨的宣傳戰(zhàn)士,是一個黨的文藝工作者。他說他的很多作品,是為“趕任務”而寫的。他的創(chuàng)作,始終堅持“老百姓喜歡看,政治上起作用”。多年來,由于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一些人無視中國革命的艱難與輝煌,在“去政治”的口號下,借此否定趙樹理的創(chuàng)作方向。試問: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為目標的政治、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以推翻三座大山為目標的政治何錯之有?政治是時代的集中體現,如果我們把“政治”換成“時代”呢?趙樹理為摧毀一個舊時代創(chuàng)建一個新時代而鼓與呼,錯了嗎?當然,今天我們面臨的形勢與任務發(fā)生了根本變化,文藝生態(tài)也發(fā)生了重要變化,但作為黨的文藝工作者,就更要學習趙樹理的創(chuàng)作精神,深刻體會認識自己肩頭的使命和責任,深入學習和領會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新的時代的變革之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與時代的發(fā)展、民族的進步緊密地結合起來,與人民的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努力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藝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