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綺梅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系統(tǒng)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的作用,而且還能幫助小學生塑造人格,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墩n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蔽艺J為教師應努力探索閱讀指導的有效途徑,增強學生閱讀的趣味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有意識的把閱讀教學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同時進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知識水平。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濃厚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種積極而活躍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種積極的認知心理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陂喿x教學中學生對閱讀對象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著學生的閱讀動機與學習,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活動的開展,關系到閱讀教學的成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以興趣為先導,要加強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與強烈的閱讀動機,這樣學生才能充分調動知識儲備與生活閱歷,才能形成更多富有個性化的見解。
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我引入故事、游戲、多媒體等,大大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更能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特點,使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要潛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豐富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精心設計導語,一段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如在講授《雨》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所見過的刮風下雨時的情形,這一常見的情境使學生都能說出點東西,馬上能夠調動課堂氣氛,此時再問同學們:“風是怎么形成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就能夠激起學生了解課文進行閱讀的興趣,其次,要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提出恰當?shù)拈喿x目標要求。如“課文講了什么事?”“課文中最精彩的描寫是哪里?”等,使學生有目的閱讀。但要注意到,提出的閱讀要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過淺容易引起學生浮躁;最后,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閱讀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根據(jù)讀的內(nèi)容和時機,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使學生讀中品味,并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讀書狀態(tài)。
二、適當鼓勵引導,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以此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第一,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做到對課文的通篇理解;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要求他們讀每篇課文都要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以讀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機械重復,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讀這些內(nèi)容,然后才是怎樣讀好的問題。只有把讀和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習得方法、運用語言、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從大量的讀中感悟到語言的點點滴滴的妙用。 第二,結合課后問題思考文章中心;第三,結合教輔資料深度理解詞句,進而深度理解文章。教師應用這三步教學方法讓學生加強練習,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其次,在閱讀課中教師要穿插安排精讀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閱讀重點,以重點內(nèi)容聯(lián)系課外內(nèi)容,擴展學生視野,有原則性地訓練學生,注重“授之以漁”的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再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對待文章的態(tài)度。面對一篇文章,教師應該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充分表達出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然后再讓他們自由答辯。這樣在鍛煉小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積極發(fā)言的自信心。
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自覺、專心思考的習慣。讀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是沒有意義的閱讀。因此,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專心致志,靜下心來體會文章的意境;其次,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并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產(chǎn)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優(yōu)美的語句和片段摘錄下來,學以致用,在需要時參照借鑒;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在閱讀之后的感受或仿照文章的思路模式等進行習作,運用文章里新學到的詞匯進行遣詞造句等,可以促進學生語言的儲存和積累,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教師要注意適當介紹符合小學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們閱讀興趣的讀物給他們閱讀,從而使他們豐富知識,開拓思路,有所收獲。
三、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中的創(chuàng)造性
在目前的閱讀實踐中,學生不應該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應該拿出自己的見解跟教師討論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真正的閱讀形式應該是互動式的,而互動式的教學形式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同步參與。另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僅僅靠課本和師生互動是不夠的,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到課外主動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提醒學生及時記錄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強烈興趣,而且還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有時也難以作答。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標,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包容并鼓勵學生的各種各樣的思考成果,深入挖掘教材里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因素,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閱讀實踐中學習創(chuàng)造,學會創(chuàng)造,成為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