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燕
朱熹有言:“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之作,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背扇饲胰绱?,何況孩童。仿寫,是訓練小學生寫作基本功的有效方法。我們要挖掘課文中的表達范例,發(fā)揮課文的潛在優(yōu)勢和導向功能,為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乃至語文素養(yǎng)夯實根基。
1.仿修辭方法,讓語言更生動
修辭方法不只是小學語文中非常重要的基礎(chǔ)知識,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寫作水平的高低,模仿課文范例是學習修辭的實用方法。以排比為例,三年級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連用三個“變成了”便把人們無節(jié)制地破壞森林、一步步毀滅村莊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三個甚至多個“變成了”來描寫環(huán)境或事物的變遷?!陡火埖奈魃橙簫u》中多次運用比喻的修辭,《花鐘》里的擬人句比比皆是,這些都是極好的樣例,學生通過學習和仿寫,語言會慢慢變得生動。
2.仿篇章結(jié)構(gòu),讓習作更嚴謹
寫作猶如建造房屋,下筆之前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總體構(gòu)想,才能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三年級課文《盤古開天地》中描寫盤古身體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段落采用先總后分的寫法,學生可仿照句式想象盤古身體其他部分發(fā)生的變化。五年級課文《彩色的非洲》則是典型的總分總結(jié)構(gòu),對學生進行全篇寫作具有較好的示范作用。當然,文章結(jié)構(gòu)不止“總”與“分”的結(jié)合這一類。四年級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按游覽順序安排文章結(jié)構(gòu),而《頤和園》按空間位置的變換來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教師可以此為范例,指導學生寫作游記、參觀類文章,學習按位置的變換順序把看到的、聽到的敘述出來。
3.仿人物描寫,讓角色更形象
人物描寫能形象刻畫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同時也能更深刻地表達文章的中心。然而在小學生的習作中,人物描寫尤其是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的內(nèi)容是極少的。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本資源,帶領(lǐng)學生認真品味人物描寫的部分,進行仿寫。
從教材上獲取寫作知識與方法,再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這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不可忽視的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章的“學”向習作的“練”的順利過渡,并且遵守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一般建議分三步走:第一步,分析范例特點;第二步,半扶半放組織練習;第三步,放手自由練習。
以四年級課文《桂林山水》為例,文中的排比句式極為經(jīng)典。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品析第二自然段在表達上的特點。然后,設(shè)置某種情境,以填空方式出現(xiàn),例如:“學校的植物園真大啊,大得一眼望不到頭;學校的植物園真香啊,香得 ;學校的植物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些填空從易到難,由扶到放,幫助學生由讀過渡到寫。最后,則可以讓學生運用這種句式獨立描寫一處景物了。
在學習簡單的知識時,學生也許能夠做到這一點,但對于有一定難度的知識技能,小學生“一觸即發(fā)”的概率是較低的,需要教者不斷地點撥誘導。很多時候,教師舉“三”,學生能反“一”,就是很成功的教學了。寫作教學中的舉三反一,是結(jié)合數(shù)個范例進行仿寫,追求的是厚積薄發(fā)。
以六年級課文《唯一的聽眾》中的心理描寫教學為例,我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五處心理描寫,引導其發(fā)現(xiàn)特點:這幾個句子雖是直接描寫心理活動,卻只有一個“心想”,甚至這個詞都可以去掉。為了增強仿寫操作性,我又補充了三個以前學過的課文范例,幫助學生找出規(guī)律:這些句子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但并沒有用“想”這個提示詞,有的用“忐忑不安”這樣描述心情的動詞來提示,有的用“呆呆地望著”這樣描寫神態(tài)的短語來提示,有的干脆沒有提示直接寫想法。由此可見,當我們進行心理活動描寫時,不用“想”來提示,語境一樣清楚,而且,呈現(xiàn)方式更加靈活。
[1]劉素杰,王振華.從課文中學習寫作方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21).
[2]陳 嚴,陳鴻儒.舉三反一學觀察[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