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一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fā)展,老干部們在生理上、心理上都發(fā)生了變化,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感和焦慮感,老同志大多進入高齡期、高發(fā)病期,有的常年有病,生活不能自理,有的行動不便,無法參加活動,有的成為空巢老人,身邊無人照料,面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也會表現出焦慮和疑惑,從而產生消極和埋怨的情緒,還有的黨性觀念弱化,有的思想極為守舊。
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wěn)步發(fā)展,老干部的價值觀念有了新的變化,他們對生活待遇的落實更加關心和重視,他們雖然對黨和國家制定的一系列從優(yōu)政策非常贊成,但是對本單位的落實情況卻感到不太滿意。有的老干部對分享改革與經濟發(fā)展的成果有片面理解,普遍存在攀比心理。有的老干部對國家的機關、事業(yè)單位存在的多種分配制度和分配方法感到不理解或不滿意。
他們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以后,由于長期養(yǎng)成的職業(yè)習慣,非常關注時事政治,十分重視自身在政治上的義務、責任和價值。老干部這個特殊群體顯示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非常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殷切期盼為黨的事業(yè)繼續(xù)獻計出力,以求實現一個革命者、共產黨人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崇高理想。
當今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老干部盼望安度晚年。人到老年,不僅需要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形成的老干部這個群體,如今已成為當今老齡化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健康、幸福地度過晚年。
力所能及地發(fā)揮余熱是老干部的普遍愿望。老干部自投身革命開始,就立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幾十年的革命生涯又使他們養(yǎng)成了熱愛生活、勤于工作的良好習慣。退離工作崗位后,仍對社會主義事業(yè)懷有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使命感,不但十分眷戀和關注奮斗幾十年、為之付出畢生精力的崗位和事業(yè),還想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求圓滿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深入開展學習教育活動,讓老干部活到老、學到老,組織他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黨的十九大報告、新黨章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堅持對老干部進行理想和宗旨教育,開展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的宣傳教育活動;堅持對老干部進行新文化知識教育,幫助他們接受新事物,充實頭腦,提高晚年生活質量。豐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幫助老干部正確選擇和科學安排生活,寓教于樂,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他們提供健康、美好、有益的公益性社會活動,用黨的思想文化去占領他們的業(yè)余文化陣地。
不斷加強離退休支部建設,發(fā)揮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定期分析老干部的思想狀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研究解決老干部思想問題的具體辦法,嚴格組織生活,嚴肅政治紀律,教育和引導老干部不得支持、參與、組織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群體性事件,要優(yōu)化組織設置。進一步擴大離退休干部黨組織的覆蓋面。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開展活動、有利于發(fā)揮作用的原則,合理設置離退休干部黨組織,離退休干部黨員10人以上的單位,原則上都要單獨成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條件不具備的可依托在職支部成立黨小組,忌多部門成立聯合黨支部。對于居住在農村的離退休干部黨員,人數多的要以鄉(xiāng)鎮(zhèn)黨委成立離退休干部單獨黨支部,人數少的可以成立黨小組,保證每一位離退休干部黨員都能正常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做到組織上有歸屬、活動有人管,遇到困難有人幫助解決。再由老干工作部門加強各部門對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實。如此各司其職,條塊結合的方式是做好老干部工作及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的有效方法。
以活動中心為依托,把有效載體與文娛活動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老干部的參與興趣、陶冶情操,還可以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調整老干部思想情緒和感情,把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潛移默化地貫穿到活動之中,既易于老干部接受,又在不知不覺中培育和引導了價值取向,對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很好的幫助和輔助作用。
運用多種宣傳工具,大力宣傳黨中央有關老干部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老干部的歷史地位、功績和作用,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的氛圍。大力宣傳和表彰先進典型,總結推廣他們的做法和經驗。通過宣傳,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的風尚。
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群體網絡。老干部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本職工作,認真抓好,并用責任制的形式固定下來,使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同步進行,互相滲透,融為一體,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群體網絡。這個網絡既是工作網,又是服務網、感情網。
落實好兩項待遇,是離退休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新時期離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在政治上尊重離退休干部,就是要尊重他們?yōu)辄h、國家、社會、學校做出的貢獻,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在生活上關心離退休干部,就是要關心他們的退休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安度晚年。要認真落實離退休工作領導責任制,協(xié)調各部門力量,把兩項待遇落到實處。在落實兩項待遇工作中,要特別關注大病困難特殊群體,做好幫扶工作,通過及時慰問和困難補助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使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與溫暖。
堅持調查走訪,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平時。充分利用調研和信訪接待加強與老干部的聯系,老同志上訪時我們做到熱茶暖心、誠心待人,同時深入基層、深入老干部家庭開展調研,了解老同志們的生活、思想情況,掌握他們的心理,體察他們的需求,真正“讀懂”他們,對他們了如指掌。
有效發(fā)揮老干部作用,拓展和延伸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老干部是黨的寶貴資源,他們有工作了幾十年的寶貴經驗,更可貴的是他們身上有老一輩工作者艱苦樸素、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大無畏精神,值得在職干部和年輕人學習。加強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設,目的就是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形式,使老干部的思想常新,緊跟形勢,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教育和引導青少年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針對性。老干部是一個特殊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由于歷史原因,老同志存在一些思想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又遇到許多新情況,產生許多新的思想問題。要把做好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同熱心幫助老同志切實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關心老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特征,堅持為老干部辦實事、辦好事,從老干部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fā),尤其要關心比較困難的老干部,做到關心一個人,影響一群人。建立和完善落實老干部“兩個待遇”的保障機制等凝聚老干部的工作機制,要堅持走訪慰問老干部制度和調查研究以及信訪接待制度,等等,真正做到傾注真情,關心老干部,把老干部的實事辦好,好事辦實。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帶有共性的問題,要根據老同志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改革和經濟發(fā)展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2)時效性。充分認識新時期老干部工作的時效性,從只爭朝夕的精神做好老干部工作。老干部群體是一個老齡群體,特別是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具有老紅軍、老革命、老社會主義建設者背景的許多老干部已步入高年齡、高發(fā)病、高死亡的“三高”時期,對生活的質量尤其是對醫(yī)療和精神需求的質量要求很高、很迫切,稍有不慎和拖延就有可能造成終身的遺憾。因此,對老干部的工作必須是高質量的、高效率的和刻不容緩的。我們老干部工作者在做老干部工作的時候,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雷厲風行的作風,還要有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快速高效的行動,對每一項政策都要抓緊落實,對每一項工作都要快速推進,對每一個服務對象都要滿腔熱忱。要堅持與時俱進,樹立全心全意為老干部服務的意識,事事高標準、處處嚴要求,把老干部的每一件事情都辦好、辦實。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做好老干部服務工作,讓老干部在有生之年享受到他們應該享受的東西。
(3)創(chuàng)新性。老干部工作觀念創(chuàng)新是前提,強化服務意識,是實現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理念。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老干部的主體地位,保障老干部的各項權益。從集中服務向個體服務轉變,一般服務向特殊服務轉變,定期服務向隨時服務轉變。積極探索灌輸與交流相結合,以交流為主;一般教育與典型示范相結合,以典型示范為主;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主的有效途徑,增強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果。做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從老干部的特點出發(fā),方法要靈活多樣。黨政領導同志要通過對老干部的日常觀察,通過與老干部談心、收集匯報、側面調查、座談討論、家庭走訪等形式,了解和掌握老干部的思想情況。隨著社會的改革和發(fā)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要不斷探索新方式,主要體現在形式上、內容上、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
總之,老干部是中國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殊群體,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倍加關心和愛護老干部,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黨的歷史,愛護老干部就是愛護黨的寶貴財富。我們應本著再難也不能難老干部,再苦也不能苦老前輩的精神,要做到“三用”:用心,真正用兒女之心,負責之心來做工作;用情,滿懷尊重、理解之情,務服務工作之實;用力,真正以人為本,不怕難、不怕繁、不怕重、不怕怨,做到管理科學、服務優(yōu)良。切實按照黨的老干部政策,盡最大可能把我們的工作做好,讓所有的老干部享受到黨的政策的溫暖。
[1]趙傲莉.當前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濮 潔.與時俱進做好新時期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J].網絡財富,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