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記熠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云貴高原東面。俯瞰貴州版圖,整體上呈現(xiàn)出西高東低的地勢走向,北臨巴蜀盆地,南抵嶺南低地,東達江南丘陵,仿佛貴州就是橫斷山向中國東南伸出的一塊楔子,而反觀又似東南向橫斷山乃至喜馬拉雅山延伸的一列階梯。珠江、長江水系在省內(nèi)分別向南北方向奔騰而去,在西面烏蒙山系直入云霄、在東面武陵山系蜿蜒曲折,在北面大婁山連綿起伏、在南方苗嶺峰巒疊嶂。在這四山八水的切割下,貴州的生態(tài)輪廓尤其清晰明朗——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成就了貴州的生物多樣性。
雖然在地質(zhì)研究中發(fā)現(xiàn)貴州在距今10億年來經(jīng)歷過多次海進海退的過程,但自三疊系開始,遠離海洋成為典型的內(nèi)陸,這就為各種陸生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為古老的孑遺植物和特有植物留存了良好條件,加之特殊的地質(zhì)地貌條件,許多物種逃過了第四紀冰期的大滅絕,而隨著冰后期南方物種的北移,構(gòu)建起了復雜的區(qū)系組成,最終就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貴州生態(tài)大環(huán)境。
貴州總體上具有較為明顯的亞熱帶植被特性,組成種類繁多,具有維管束植物近8491 種,種子植物6000 余種,其中71 種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桫欏、銀杉、珙桐等古老孑遺種,也有梵凈山冷杉、輻花苣苔、銀杉、喙核桃、單性木蘭、異形玉葉金花、白花兜蘭、貴州金花茶等280多種貴州特有種子植物。動物種類也極為豐富,孕育了脊椎動物1053 種。含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0種,是豹、云豹、黑葉猴、黑頸鶴、白頸長尾雉、紅腹錦雞、白鷴的重要分布地,更是黔金絲猴的唯一分布地。
烏蒙山脈綿延起伏在貴州的西北高原,平均海拔2000 米以上,其中小韭菜坪2900.6 米的海拔成為是全省的至高點。每到8月是小韭菜坪上韭菜花盛開的時節(jié),漫山遍野的韭菜花,把整個韭菜坪裝扮成花的海洋,紅色的花與綠色的葉子交相輝映,隨著山風一浪一浪地向前推進,看得人眼花繚亂,流連忘返。在這里高原氣候更加明顯,天氣總是陰晴不定,藍天白云轉(zhuǎn)瞬就是雨霧朦朧,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氣候條件下,你會發(fā)現(xiàn)高高山頂上除低矮的杜鵑樹和特有的水城玉山竹,難以尋覓到其他樹木,除開野草外更多的是茂盛的泥炭蘚,層層堆疊,像一層厚絨絨的氈子綿延開來。
烏蒙山是赤水河、烏江、北盤江、南盤江和牛欄江的源頭,然而樹木稀少、植被單一的高原平面是如何保存水分、提供水源的呢?而一切都歸功于泥炭蘚,高原上的泥炭蘚、金發(fā)蘚充分發(fā)揮出了其吸水保水的能力,他們通常能吸收自身重量20余倍的水,將雨水存儲在身體里,慢慢釋放出來,還可以將潮濕的空氣中的水汽變成水滴。這一層層泥炭蘚,就成了一座座隱形的植物水庫。
溝壑縱橫的大婁山脈雖然平均海拔只有1500 米左右,但是高聳的山峰與深切的河谷讓這里的地勢異常險峻,形成了貴州北面的屏障。由烏蒙山發(fā)育而來的赤水河與烏江貫穿整個的大婁山脈,赤水河是貴州目前唯一沒有被筑壩阻斷的生態(tài)河,而烏江是貴州歷史至今的北部航運大動脈,主峰筍子山,海拔1788 米。這一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復雜、生物多樣性豐富,其西面赤水習水成典型丹霞地貌,北部柏箐黃蓮是喀斯特臺原,東部麻陽河、四野屯是深切河谷,這里每個地方都各具特點,銀杉、楠木、黑葉猴、紅腹錦雞等獨特的動植物資源分布其間,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光彩異常。
在大婁山的懸崖絕壁上古木參天,郁郁蔥蔥,藤蘿纏繞,遠看如黛,恰似一幅水墨丹青,當然,最出名的還是竹子,山上的竹子種類繁多,有方竹、箭竹、苦竹等,共同構(gòu)成了引人入勝的林下竹景。
赤水河——“美酒河”,這里特殊的山里氣候,養(yǎng)育了特殊的發(fā)酵菌群,釀造出茅臺酒、董酒、珍酒、習酒、郎酒等眾多佳釀。
梵凈山“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海拔2572米梵凈山是武陵山的主峰,為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其高峻的山勢和龐大的山體,形成了的垂直氣候特點,不同海拔范圍內(nèi)氣候差異明顯,動植物分帶也明顯,這里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tài)系統(tǒng)。被譽為“世界獨生子”的黔金絲猴就只生活在這里,與之相伴的還有梵凈山冷杉、珙桐等古老植物。
武陵山脈次峰佛頂山最高峰海拔1869.3米,在這里不僅僅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良好,而其生態(tài)文化更是傳播深遠,這里居住的仡佬族人,每年的二月初一要舉辦“敬雀節(jié)”,他們祭祀神鷹、敲響仡佬蹦蹦鼓、舉行斗牛比賽、對唱山歌、攔路歌、跳儺堂戲等,用他們獨特的形式來感恩大自然的饋贈,來表達自然保護的重要性。
苗嶺,山峰與溝谷的秘藏
清水江,串起了大部分苗嶺區(qū)域,而雷公山、月亮山、斗篷山、黔靈山則是苗嶺的重要代表,其中海拔2179米的雷公山是苗嶺當仁不讓的主峰,在苗語中稱為“方薅”,漢語意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由此得名,胡子蛙、禿杉是雷公山的精靈。苗嶺南段的月亮山,主峰海拔1490.3米,相對落差1000余米,在地理上跨黔桂兩省的榕江、從江、環(huán)江、荔波、三都、融水等六縣。整體上山勢雄偉、溝壑縱深,尾斑瘰螈、桫欏是溝谷常見的珍稀物種。
苗嶺南段主峰斗蓬山海拔1961米,為黔南境內(nèi)第一高峰,因山形如斗篷而得名,山體巖石由泥盆系白云巖和石英砂巖構(gòu)成,經(jīng)過千萬年的剝蝕,形成如今峭拔聳秀、巍峨奇峻的山勢。斗篷山層巒疊嶂,溝壑深幽,樹繁林密,溪潭交錯。植被完好,楠木、紫木、香樟都有古樹。密林中的溪流,是娃娃魚、水獺的棲息地。山麓一帶的清塘茶屬高山云霧茶系,香醇爽口,回味持久。黔靈山地處貴陽市內(nèi),有“黔南第一山”的美譽。其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靈猴而聞名遐邇,大羅嶺海拔高1396米,是貴陽市第一高峰。在發(fā)展與保護的糾葛中,卻保存著城市中的一片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這里不僅古樹蔥蘢,人與猴的友好相處也成生態(tài)和諧的典范。(編輯/侯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