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鳳
3月23日 晴
我是一名教育事業(yè)的孜孜追求者。
我向往高級的藝術殿堂,大學校園里每一張神圣的講桌。我也放不下心中關于遠方的牽掛,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人,走到哪里,我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以及對鄉(xiāng)村教育的掛念。
我想,長大以后,我也會同許許多多人一道不忘為鄉(xiāng)村教育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很多人相信,蠟燭雖小,卻也能發(fā)出耀眼的光芒為黑暗中的孩子送出一絲溫暖。越來越多的青年大學生放棄大城市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選擇到最需要的地方支教,像一顆永不會生銹的螺絲燈深扎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這是他們的信仰,也是我的信仰。
世界變化太快,有些地方早已燈紅酒綠,繁華的霓虹燈閃耀著他們奪人的光彩,人們生活富足,孩子們可以上各種補習班;而有的地方交通閉塞,很多人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何談要什么優(yōu)秀的教育團隊,讀得起書已是莫大的恩賜。
教育從來都不是公平的。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到邊遠的鄉(xiāng)村地區(qū),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時,又可以看到教育的希望之火在熊熊燃燒。
記得在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這樣一位教師,尤其讓我們印象深刻,她的名字叫做支月英,她被評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她的一生奉獻給了大山,她的青春奉獻給了每一個大山孩子。即使身患重病,也要堅持為孩子們講課,告訴孩子們大山外面有不一樣的世界,鼓勵孩子們勇敢追求夢想。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促使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深扎在大山里,從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姑娘到頭發(fā)變得花白的老人,三十幾年的堅定照亮了無數(shù)大山孩子的前程,給他們希望與溫暖。
我也是正在接受著教育的一名大山孩子,家里很貧窮。可是,從小學到高中,叫我知識的每一位老師都會在我身后為我默默鼓勁加油,他們給我溫暖,給我力量,教我如何看未來,教我勇敢逐夢,教我走向遠方。我感謝生命中伴我走過貧苦生活的每一位親愛的老師??v使我只是一個農(nóng)村娃,可你們卻給了我擁抱幸福明天的勇氣。
看,最美在山村。
有一群默默無聞卻甘愿奉獻的鄉(xiāng)村教師一直在踐行著他們的承諾。
他們是火,照亮了我和無數(shù)農(nóng)村孩子的未來。
我們是希望,會肩負老師的希冀,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希望之火一直在傳承,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