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嬌,燕美琴*,劉亦娜
(1.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革新,醫(yī)學觀念的轉變,自然分娩,作為一種正常的生理行為,重新為大眾所接受。助產士,作為孕產婦的主要照護者,在傳統(tǒng)醫(yī)療模式中,其工作地點主要局限在產房,工作內容也主要針對于產婦在進入待產室到產后兩小時的護理工作[1],而針對孕婦的產前保健指導則主要集中于產科醫(yī)生主導的產科門診,研究顯示,助產士與產科醫(yī)生分別主導的產前保健對于低危孕婦的分娩結局的影響效果相似,但助產士主導的護理有效的減少了產科干預,促進了人性化理念的實施,且節(jié)約了醫(yī)療成本[2]。近年來,為更好地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各地均開展助產士門診服務,助產士的服務也逐漸由產時轉變?yōu)檫B續(xù)性護理服務[3]。我院作為省級三級甲等婦幼保健機構,開設助產士門診,為實現(xiàn)我省母嬰安康做出積極的努力,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5月~9月在我院產科門診建檔并規(guī)律產檢的初產婦15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初產單胎頭位;孕周為滿28周至不滿42周;年齡20~34周歲;無高危因素及妊娠期嚴重并發(fā)癥,排除心、腦、腎等嚴重疾?。痪駹顟B(tài)正常[4]。排除標準:具有嚴重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壓病、嚴重心臟病等;婦產科病史:剖宮產史、子宮肌瘤剔除史、不良孕史;孕期具有危險因素:高齡產婦、多胎妊娠、感染、胎位不正、胎兒畸形等;精神狀態(tài)異常[4]。使用便利抽樣法以孕婦意愿為原則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8例。實驗組孕婦年齡20~34周歲,平均年齡(28.59±3.23)歲,對照組孕婦年齡在22~34歲,平均年齡(28.13±3.19)歲,兩組孕婦在年齡、學歷、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我院助產士門診開設的服務模式主要以門診咨詢?yōu)橹?,?名工作年限超過十年的高年資助產士輪流出診,發(fā)放助產士門診手冊,并指導每次填寫。實驗組孕婦每次在產科醫(yī)生門診處常規(guī)檢查后,轉助產士門診進行健康咨詢,助產士針對問題以不同形式解答。
(1)孕期營養(yǎng)保健知識宣教:助產士對孕婦進行孕期營養(yǎng)保健知識宣教,根據(jù)其BMI指數(shù)及目前的體重狀況,協(xié)助調節(jié)飲食及運動習慣,更好的管理孕期體重。
(2)分娩期知識宣教:向孕婦介紹有關孕期保健知識,分娩自由體位的相關知識;指導孕婦學習應對分娩疼痛的方法[5],如拉瑪澤呼吸法;在孕36周以后通過指導孕婦閱讀填寫規(guī)范化的分娩計劃書,幫助孕婦明確自身需求,增加分娩期自我控制感[6]。
(3)告知孕婦保持孕期心情愉悅對于自然分娩重要性,邀請家屬共同參與,樹立信心;協(xié)助孕婦學校定期開展正念分娩與養(yǎng)育課程,訓練孕婦正念進食、正念行走及冰水試驗等,使孕婦堅定信念,以更好的狀態(tài)應對分娩[7]。
(4)其他:告知孕婦分娩用物的準備,住院費用及流程,指導孕婦產后母乳喂養(yǎng)及新生兒護理相關技巧。
孕婦的一般資料及住院分娩資料使用統(tǒng)一的病案統(tǒng)計表錄入,病案統(tǒng)計表評價指標包括:分娩方式、第一產程的時間、產后出血率(出血量>500 mL)、會陰側切率、巨大兒發(fā)生情況(體重>4000 g),由陪伴的助產士進行記錄。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孕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會陰側切率、巨大兒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低危初產婦分娩方式對比(n)
實驗組孕婦第一產程所需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低危初產婦第一產程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低危初產婦第一產程時間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
2015年WHO明確指出剖宮產率的警戒線為15%,而我國2015年的剖宮產率為47%,居于世界最高水平。造成此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包括:我國孕產婦及家庭對于剖宮產與陰道分娩的相關知識了解不清,誤以為剖宮產安全性高于陰道分娩;社會廣泛的宣傳分娩痛及順轉剖,導致孕婦過于懼怕分娩帶來的疼痛選擇剖宮產[8]。我院助產士門診對孕晚期女性進行一對一連續(xù)性助產咨詢服務,使其對孕期營養(yǎng)及分娩知識有了正確的認知,學會了應對分娩疼痛的技巧,有效應對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多數(shù)孕婦會發(fā)生營養(yǎng)過剩的情況,造成巨大兒等不良結局,從而影響產程,增加剖宮產與會陰側切率。我院助產士門診進行孕產期飲食指導,告知孕婦控制體重的益處,降低了巨大兒發(fā)生率,促進自然分娩。此外,孕婦在分娩發(fā)動后,因分娩疼痛不適,精神緊張,不愿進食,最終會引起其體力消耗過度,水電解質失衡,造成產程延長,增加會陰側切的風險。我院助產士門診指導孕婦通過自由體位配合分娩球的使用來促進第一產程,同時,在產時陪伴,營養(yǎng)支持,使其在第二產程密切配合,節(jié)省體力,有效防止宮縮乏力,產程延長后進行會陰側切等干預,降低了會陰側切率,此研究結論與孫小金等的研究結果一致[9]。
我院助產士門診模式雖暫時處于起步階段,但就其運行模式而言,助產士門診由高年資助產士坐診,專業(yè)性較高,且采用一對一咨詢服務模式,針對孕婦的個體化需求進行指導,增加其對于妊娠與分娩的自控感及自我效能,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傳統(tǒng)孕婦學校模式下因單向性、被動指導,造成孕婦聽課率低,保健效果差等問題,提高孕婦的滿意,此研究結論與張知翠等的研究結果一致[10]。
參考文獻
[1] Gu CY,Zhang Z,Ding Y.Chinese midwives 'experience of providing continuity of care to labouring woman[J].Midwifery,2011,27(2):243-249.
[2] Shi Tian Voon,Julie Tay Suan Lay.Comparison of midwifeled care and obstetrician-led care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in Singapor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Midwifery,2017,(53):71-79.
[3] 于艷彬,魏文峰,王亞芳,梁麗碧,何秀湘.連續(xù)性助產服務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0):2741-2744.
[4] 黃柳紅,黃雪霞.助產士門診對低危初產婦產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2):3489-3491.
[5] 黃群豐,張苑平,包為星,黃建輝,崔雪珍.不同分娩方法在產程中的應用效果對比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6):2231-2233.
[6] 唐麗春,黃啟云,李冬如,等.孕產期分娩計劃的實施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5,26(1):46-48.
[7] Christine M,Guardino,Christine Dunkel Schetter,Julienne E.Bower,Michael C.Lu,Susan L.Smalley.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for Stress Reduction during Pregnancy[J].Psychol Health.2014;29(3):334-349.
[8] 何曉娟,李國宏.剖宮產率上升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9):387.
[9] 孫小金,朱忍娣,周巧儀,楊蕊珊.分娩球聯(lián)合自由體位助產對初產婦分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7):1672-1674.
[10] 張知翠.助產士門診對孕產婦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33):4206-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