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鮮桃
(大冶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湖北 黃石 435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疾病,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1]。本次研究對在我院接受診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給予其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并實施半年的呼吸訓練,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3.28±5.27)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4~73歲,平均年齡(65.11±6.6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包括呼吸訓練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的護理[2]。根據(jù)患者肺功能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呼吸訓練,為患者選取合適、個性化的訓練方法,及時根據(jù)患者的情況變化調整訓練的時長及次數(shù)。依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進食的食物,盡量選取容易消化,高蛋白且不容易殘留黏膜的食物進行食用,在飲食方面注意不要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3]。避免在進食過程中說話,防止嗆咳。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自行康復訓練期間應當給予適當?shù)募毿闹笇?。呼吸訓練方法的主要?nèi)容為:患者需要經(jīng)醫(yī)護人員專業(yè)指導持續(xù)進行長達半個月的呼吸訓練。具體訓練內(nèi)容及方法為:①縮唇呼吸:閉住嘴巴,用鼻子進行吸氣,通過縮唇的動作緩慢呼氣,吸氣時間與呼氣時間應當保持1:2的比例[4]。②腹式呼吸:分別采取臥姿、坐姿、立姿等體位進行訓練,一只手放置在腹部上,另一只手放置在胸前,用手稍微用力按壓腹部進行呼吸。吸氣時腹部應當隆起,采取對抗手壓的方式,縮唇,用鼻子進行深呼吸然后緩慢呼氣。③坐式呼吸:將雙腿盤起,手掌心放置在膝蓋上,緩慢進行深吸氣一直到最大肺容量無法再吸入,然后屏住呼吸約為8s,接著緩慢將氣呼出,重復進行15次深呼吸[5]。④立式呼吸:將雙臂向上舉,雙腿合攏,吸氣,雙臂放下的同時呼吸,重復進行15次[6]。
使用肺功能儀分別在訓練前和訓練后監(jiān)測肺功能。檢測指標包含1秒鐘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肺活量(PEF)及FEV1/FVC。
觀察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情況比較(±s)
分組 PEF FEV1 FEV1/FVC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2.87±0.54 3.43±0.76 1.87±0.65 2.54±0.76 68.54±7.32 80.65±10.76對照組 2.87±0.54 3.11±0.65 1.87±0.65 2.32±0.76 68.87±7.54 78.21±8.87 t 2.354 2.219 3.084 P<0.05 <0.05 <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PEF、FEV1/FVC及FEV1均存在下降的情況,患者的肺功能發(fā)生失調,通氣量及肺順應性降低,對患者采取階段性的訓練恢復,從低負荷開始進行訓練,循序漸進遞增強度,在訓練期間護理人員應當給予患者仔細耐心的指導,保證患者的訓練合理不會對自己造成損傷并輔助患者快速恢復[7]。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顯著提高,證明通過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
參考文獻
[1]賴素紅.老年慢阻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優(yōu)質護理對改善生活質量和肺功能的臨床分析[J/OL].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S2):638-639.
[2]段文滔,朱黎明,戴愛國,等.運動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復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09):1682-1685.
[3]吳正琮,鄭宏宗,敖日影,等.不同強度有氧訓練對輕中度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運動心肺功能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08):1440-1443.
[4]方智輝.運動并呼吸訓練在慢阻肺康復治療中的作用[J].雙足與保健,2017,26(14):60-61.
[5]董巧玲.呼吸功能訓練結合氧療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淮海醫(yī)藥,2017,35(04):425-426.
[6]肖友斌.應用運動、呼吸訓練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復治療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7,26(13):22-23+108.
[7]曾 發(fā).自擬慢阻肺湯合康復訓練治療慢阻肺的臨床效果評價[J].雙足與保健,2017,26(12):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