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張傳濤 朱琳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中老年人是高發(fā)人群?;颊咭蜓甸g盤變形,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觸刺激和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臨床多表現為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不及時,可引起下肢冰涼,行走困難,甚至癱瘓[1-2]。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但有創(chuàng)治療可能導致瘢痕形成,且不良反應較多,不利于術后的康復。本文對我院采用中醫(yī)骨傷手法配合祛風濕、止痹痛中藥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共103例,收集時間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下肢麻木,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且直腿角度<50°。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會制定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2例,男41例,女11例,年齡46~77歲,平均(61.3±3.3)歲,平均病程(1.1±0.3)年;對照組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齡48~75歲,平均(60.5±2.8)歲,平均病程(1.3±0.6)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排除造血系統(tǒng)異常者,嚴重身體臟器功能不全者,嚴重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中醫(yī)骨傷手法治療。①給予掌推法放松臀部與腰背部肌肉,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同時給予疊掌法從上至下按壓腰部至臀部兩側肌肉,力量由輕到重,以患者可耐受為度,1次/d,10min/次,治療2周。②采用拇指法點按背部兩側膀胱經處的腎俞穴和腰部阿是穴,肘尖點按承扶穴,1次/d,10min/次,治療2周。③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者前臂繞過窩,固定左膝關節(jié),抬至最大限度時,醫(yī)者右手在足尖部用力下壓,3次/d,力度適中,以患者可耐受為度,治療2周。④患者取仰臥位,給予直腿抬高法與牽引下肢法,充分活動患者的患側關節(jié),30min/次,1次/d,治療2周。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手法治療基礎上聯合祛風濕、止痹痛中藥方。中藥熏蒸:桂枝、伸筋草、紅花、威靈仙、透骨草各15g,赤芍、防己、沒藥、乳香各10g,煎好后置入中藥熏蒸治療儀,將患處保暖處理后進行熏蒸治療,30min/次,1次/d,治療2周。藥物治療:給予腰痹通膠囊,口服,3粒/次,3次/d,治療2周。
1.3 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疼痛消失,腰腿功能恢復;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偶有腰腿痛,但不影響正常生活,只能完成輕體力的工作;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1.4 觀察指標 采用腰痛評分法(M-JOA)評估腰痛緩解情況,包括臨床癥狀6分,臨床檢查12分,日常生活12分,共30分,評分越低,效果越好。采用下腰痛評價表(JOA)平估患者下腰痛情況,共29分,評分越高,效果越好。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共100分,評分越高,效果越好。采用功能障礙量表(Oswestry)評價患者的功能障礙,分數越高,恢復效果越差。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輸入SPSS 20.00統(tǒng)計學軟件,治療總有效率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M-JOA、JOA、SF-36、Oswestry評分采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2.3%,對照組總有效率66.7%,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JOA、JOA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前M-JOA、JOA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M-JOA、JOA評分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兩組M-JOA、JOA評分對比中,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JOA、JOA評分比較(±s)單位: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JOA、JOA評分比較(±s)單位: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M-JOA評分 JOA評分觀察組 治療前 20.2±1.8 17.3±1.9治療后 7.1±0.5*#25.6±3.3*#對照組 治療前 21.1±2.3 17.1±1.5治療后 15.5±1.7*20.9±1.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Oswestry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前SF-36、Oswestry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SF-36、Oswestry評分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兩組SF-36、Oswestry評分對比中,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Oswestry評分比較(±s)單位: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Oswestry評分比較(±s)單位: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SF-36評分 Oswestry評分觀察組 治療前 71.7±5.6 13.9±3.6治療后 88.9±6.6*#6.1±0.6*#對照組 治療前 70.9±4.9 14.5±3.1治療后 81.5±5.9*10.5±1.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機制為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化,降低了髓核含水量,導致椎節(jié)松動、失穩(wěn),纖維環(huán)堅韌性下降。研究表明[3-4],先天性的腰骶部紊亂和過度勞累也是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主要表現為腰部及下肢疼痛、間歇性跛行以及麻木,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治療的目的為消除神經根炎性,減少神經根粘連,擴大突觸物和神經根間隙,降低對神經根的壓迫。
中醫(y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yī)“腰痛”“痹證”“節(jié)傷”范疇,《素問·刺腰痛篇》指出該病為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或痛連脊椎,基本病機屬腎虛和血瘀,乃本虛標實證[5-6],發(fā)病機制為風寒濕邪襲肌表,氣滯血瘀,腎氣虧虛精血不足,筋骨缺乏濡養(yǎng),閉阻經絡,或慢性勞損,外傷閃撲而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不通則痛。因此,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關鍵在于祛風濕,止痹痛。
本文中藥方劑中,桂枝溫經通陽,伸筋草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紅花活血通經,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透骨草祛風勝濕、活血止痛,赤芍止痛,防己除風寒濕瘧熱邪,沒藥活血散瘀止痛。采用中藥熏蒸的方式給藥,在熱效應下,毛細血管保持著擴張的狀態(tài),在蒸汽環(huán)境內,更有利于新陳代謝,改善循環(huán),而且擴張的毛細血管也有利于藥物離子的滲入,有助于藥物直達病灶[7-8]。
腰痹通膠囊為中藥制劑,由三七、川芎、獨活、狗脊、牛膝、熟大黃、延胡索等藥物組成。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9],三七、大黃、當歸、川芎合用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狗脊、牛膝補肝腎,強筋壯骨;獨活祛風除濕,溫通經絡,散寒,舒筋活絡;川芎配合延胡索行氣止痛、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行氣止痛作用。
中醫(yī)骨傷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夠發(fā)揮其緩解肌肉痙攣,提高局部組織新陳代謝的作用,促進椎間盤內部壓力下降,促進突觸物回納,降低對神經根壓迫、刺激,調整神經根管的容積,改善血液循環(huán),提高痛閾,促進致痛位置的分散和消失[10]。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2.3%,對照組總有效率66.7%,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兩組M-JOA、JOA、SF-36、Oswestry評分對比中,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中醫(yī)骨傷手法配合祛風濕、止痹痛中藥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
綜上所述,通過中醫(yī)骨傷手法配合祛風濕、止痹痛中藥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相比單純采用中醫(yī)骨傷手法治療,能夠在同樣的療程內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陳新曉,陳良璽.中醫(y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6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6):49-50.
[2]曾文英.獨活寄生湯加減聯合中醫(yī)骨傷手法按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6,29(27):150-151.
[3]許洪潭,張勇.研究獨活寄生湯加減聯合中醫(yī)骨傷手法按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中外醫(yī)療,2015,34(28):190-191.
[4]滕朝峰.中醫(yī)骨傷手法配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6,12(4):113-114.
[5]孫桂紅.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10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8):169-170.
[6]孫德斌.針刺委陽穴結合手法治療腰突癥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1998,17(6):12.
[7]向偉明,丁思明,唐吉蓮,等.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性疼痛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1):3466-3467.
[8]李妍,姚嘯生.中西醫(y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概況[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8(4):231-234.
[9]胡惠民,彭鵬,周國堅,等.腰痹通膠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10):15-16.
[10]閆炳喜.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適應癥芻議[J].陜西中醫(yī),2001,22(5):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