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子 王紅蘭*
(荊州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湖北 荊州 434000)
臨床中對精神病的定義為患者因嚴重的心里障礙所導致的患者持久性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活動發(fā)生明顯異常,從而患者出現(xiàn)不為正常人理解的病態(tài)心理或不為常人所能理解的社會行為[1]。精神病患者一般表現(xiàn)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有自殺及殺害他人的不正常行為,對其周邊的人群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對于現(xiàn)階段結(jié)合我國目前社會狀況,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與綜合護理干預顯得尤其重要[3]。本文主要針對老年精神病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的治療方式、方法、內(nèi)容進行綜合分析并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為今后對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治療提供理論上依據(jù),現(xiàn)對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入我院治療的老年精神病患者200例進行隨機抽樣分組,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男105例,女95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6.2±3.4)歲。實驗組100例中有男53例,女47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5.5±2.9)歲。對照組100例中有男55例,女45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7.6±3.1)歲。所有對照組成員均不存在與影響本實驗結(jié)果的其他疾病存在。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臨床一般資料如性別、病程、年齡及身體體征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給予常規(guī)精神病護理實施,護理內(nèi)容主要為患者在給予藥物治療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飲食及個人衛(wèi)生情況進行加強管理,對患者的臨床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實驗組: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主要內(nèi)容包括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心理、社會能力及安全方面的培養(yǎng)鍛煉,具體實施措施為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充分了解,掌握患者可能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問題,對患者日常的交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使患者的內(nèi)心逐漸樹立對患者內(nèi)心自信心,引導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消除患者內(nèi)心的不良情緒。醫(yī)護人員在患者治療期間態(tài)度應誠懇、積極,絕不能有責罵、訓斥患者現(xiàn)象的發(fā)生,以理解、寬容的心態(tài)為患者進行臨床治療;通過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給予適量的藥物治療幫助其睡眠質(zhì)量從而加強對患者日常行為的輔助治療干預,對患者日常的生活自理情況進行適當?shù)妮o助干預;應加強對患者安全方面的護理干預,在患者病房中的醒目位置張貼安全標語,患者如有行為不便應給予其防滑措施,在其必要場所安裝走廊扶手,并應保持活動區(qū)域的通暢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外界環(huán)境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方面的威脅;通過對患者日常行為的鍛煉增強患者的個體化生活恢復能力,護理人員依照每位患者不同的病理特征制定相應的鍛煉方案,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護理干預。
1.3 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病障礙診斷標準中所制定的關于臨床老年精神病的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的年齡均≥60歲;患者中無遺傳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嚴重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影響本次實驗疾病的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均經(jīng)家屬同意,并簽訂了家屬知情同意書。
1.4 觀察治療:對患者的治療情況中日常生活能力的考察選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按照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不同分為4個等級,一級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夠完全自理;二級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大部分能夠自理;三級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能夠自理,部分生活內(nèi)容需要護理干預完成;四級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完全不能夠自理,患者完全需要在護理干預情況下才能夠完成。采用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評價,>90為非常滿意,60-90為滿意,<60為不滿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實驗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病程為非正態(tài)分布,P<0.05表示統(tǒng)計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要遠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66%,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0%,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較(±s)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t值 P值行走 1.9±0.7 1.2±0.4 8.013 0.000洗漱 2.0±0.9 1.3±0.5 8.697 0.000吃飯 2.2±0.8 1.2±0.5 12.732 0.000洗澡 1.9±0.8 1.2±0.3 8.877 0.000購物 2.3±0.7 1.4±0.3 8.208 0.000洗衣 2.0±0.9 1.1±0.2 10.036 0.000做飯 2.3±1.1 1.2±0.4 15.771 0.000穿衣 2.5±1.0 1.1±0.2 11.073 0.000如廁 2.2±0.9 1.3±0.2 9.069 0.000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精神病患者的自制力、自知力都較差,不能按照正常思維進行思考,在臨床治療中往往出現(xiàn)拒絕治療現(xiàn)象,并且對患者長期進行臨床藥物輔助治療對其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4]。對于患者給予臨床綜合護理干預治療能夠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情況護理人員因人而異制定符合其個人的臨床護理方法,對于患者精神方面的穩(wěn)定及后期臨床治療有著積極作用[5]。
參考文獻
[1] 黃冰冰.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全程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91):218.
[2] Pelechas E,Tsigaridas N,Kyrama S,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Manifestations in three Psychiatric patients with Hypothermia– Case Report[J].Hellenic J Cardiol,2016 Sep 8.pii: S1109-9666(16)30149-X.
[3] 雷球英,湯利紅.綜合護理服務對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3):80-81.
[4] Dorado P,de Andrés F,Naranjo MEG,et al.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using ultraviolet detection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aripiprazole and dehydroaripiprazole in psychiatric patients[J].Drug Metabol Drug Interact,2012,27(3):165-170.
[5] 趙美平.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21(2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