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建華
(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龍灣院區(qū) 呼吸內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1)
支原體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一種病原微生物,其特點為無細胞壁、可獨立存活,是已知的可獨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目前臨床研究可知,可對人體致病的支原體主要包括3種,即肺炎支原體、人型支原體以及解脲支原體。肺炎支原體是引起社區(qū)獲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尤其是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中多見。由于肺炎支原體缺乏細胞壁,導致β-內酰胺類及其他作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對其無效。肺炎支原體本質上對大環(huán)內酯類、四環(huán)素類及喹諾酮類敏感,然而肺炎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酯類的全球耐藥已出現15年,體外突變株對四環(huán)素類及喹諾酮類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也有報道。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是氯霉素類抗生素,在抗支原體感染方面療效較好,而臨床報道支持數據較少,本研究通過甲砜霉素甘氨酸酯與阿奇霉素在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對比,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經我院診斷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者120例,年齡在18~65歲,隨機分為甲砜霉素甘氨酸酯組60例(觀察組)和阿奇霉素組60例(對照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陣發(fā)性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也有患者伴有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器官系統(tǒng)損害。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依據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及病原學明確診斷為肺炎支原體肺炎,支原體血清檢測滴度均在1∶160以上,并且排除合并有其他病原體混合感染。采用隨機雙盲法分為甲砜霉素甘氨酸組(觀察組)和阿奇霉素組(對照組)。觀察組使用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治療(靜脈滴注1g/d),對照組使用阿奇霉素治療(靜脈滴注0.5g/d),在無附加其他藥物治療的同等條件下,72 h后觀察療效,若72 h后患者熱退,臨床癥狀減輕為治療有效,繼續(xù)用藥,以10~14 d為1個療程。反之認為治療無效,調整為氟喹諾酮類。
1.3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情況見表1。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為93.34%,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為68.34%,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常見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以間質性病變?yōu)橹鞯募毙苑尾扛腥荆捎诖祟惙窝自谂R床表現上與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肺炎有明顯區(qū)別,且β-內酰胺類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等治療無效,因此臨床上又將其與嗜肺軍團菌、肺炎衣原體及立克次體等其他非典型病原體引起的肺炎統(tǒng)稱為“原發(fā)性非典型肺炎”。由于肺炎支原體缺乏細胞壁,所以β-內酰胺類及其他作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對其無效。大環(huán)內酯類、氟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類是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常用藥物,抗感染治療的療程通常需要10~14 d,大環(huán)內脂類是其首選藥物[1]。然而肺炎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酯類的全球耐藥已出現15年,體外突變株對四環(huán)素類及喹諾酮類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也有報道[2]。調查結果顯示,在日本、法國及德國,肺炎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的耐藥率分別達到了30.6%,9.8%,3.0%,而在中國北京、上海兩家醫(yī)院,兒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的耐藥率已經超過了80%。與敏感菌株導致的肺炎支原體肺炎相比,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耐藥菌株導致的肺炎支原體肺炎在單獨接受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時,退熱時間顯著延遲,更多的患者由于持續(xù)發(fā)熱、咳嗽或肺部陰影難以吸收而不得不換藥。根據現有的研究結果,通常阿奇霉素治療72 h仍無明顯改善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應考慮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耐藥菌株感染的可能[1]。Cao等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0例起始接受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治療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中,9例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耐藥菌株感染者退熱時間均超過了72 h,而且臨床醫(yī)師均經驗性更換了抗生素[3]。通常針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耐藥的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者更換為氟喹諾酮類或四環(huán)素類,然而有關文章指出甲砜霉素對肺炎支原體肺炎亦有效[4]。董福祥等[5]通過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治療支原體感染性宮頸炎的療效觀察證實了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對支原體的療效顯著。本文分析了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
甲砜霉素與氯霉素同屬酰胺醇類廣譜抗生素,氯霉素的硝基被甲砜基取代即為甲砜霉素,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是甲砜霉素的注射劑型,增加了甲砜霉素的水溶性。甲砜霉素避免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fā)生,同時抗菌活性增強,是氯霉素的2.5~5倍,對革蘭陽性、革蘭陰性需氧菌、脆弱類桿菌、非典型致病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均有抗菌活性。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屬抑菌劑,可逆性的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結合,使肽鏈增長受阻,因此抑制了肽鏈的形成,從而阻止蛋白質的合成,與氯霉素間呈完全交叉耐藥,因其在肝內不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因此體內抗菌活性較高。本臨床研究表明由于阿奇霉素耐藥菌株的出現,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有效率明顯超過了阿奇霉素,進一步證實了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有效性,為大環(huán)內酯類耐藥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增加了一種可供選擇的抗生素。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33(9):643-645.
[2] Pereyre S,Goret J,Bébéar C.Mycoplasma pneumoniae:Current Knowledge on Macrolide Resistance and Treatment[J].Front Microbiol,2016,22(7):974.
[3] Cao B,Zhao CJ,Yin YD,et al.High prevalence of macrolide resistance in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olates from adult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na[J].Clin infect Dis,2010,51(2):189-194.
[4] Grassi C,De Benedetto F.Recent clinical evidence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iamphenicol glycinate acetylcysteinate and thiamphenicol glycinate[J].J Chemother,2002,14(3):279-284.
[5] 董福祥,左興盛.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治療支原體感染性宮頸炎的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2,33(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