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雙娟
(四川省巴中市特種設備監(jiān)督檢驗所 巴中 636000)
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電梯數(shù)量陡然增長,為了滿足城市立體空間運行的需求,電梯也呈多形式發(fā)展,同時對電梯的安裝要求越來越高,從設計開始到電梯安裝、檢驗、使用、維保,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容馬虎。目前電梯井道安全門大部分是由房屋建設方或電梯安裝單位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狀況臨時加工制作,其安全門的設計和質(zhì)量缺乏電梯制造方的管控,導致埋下各種隱患。單從電梯安全門位置的設置,也面臨著諸多問題,GB 7588—2003中對井道安全門設置及安裝做了具體規(guī)定,其中明確提出當相鄰兩層門地坎距離大于11m時,其間應設置井道安全門,以確保相鄰地坎間的距離不大于11m,當相鄰轎廂都采取了轎廂安全門時,則不需設置井道安全門,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須設置安全門。下面探討在很多井道中不能設置有效的電梯安全門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及建議措施。
電梯發(fā)生故障或停電時,轎廂停在非門區(qū)而且相鄰兩層門地坎間距離過大時,救援人員可以使用緊急操作裝置將轎廂移動到安全門處將被困人員放出,這樣可以減小移動行程,縮短救援時間,減輕被救人員的心理負擔。另一功能,參照歐標EN81-1:1998,歐洲繩梯長度約為11m,所以可以理解在轎廂頂最近層門或井道安全門有投放繩梯救援的功能,這一功能的前提是轎廂頂設有安全窗。
筆者在平時檢驗工作中發(fā)現(xiàn),由于基建和安裝工作的原因,造成超距離的兩層門地坎之間沒有供緊急救援的疏散通道,無法設置有效井道安全門,有以下幾種情況:
由于山體落差較大,所停層站之間遠遠大于11m[見圖1(a)],即使是設置了安全門,開門面對的仍然是陡峭的山壁[見圖1 (b)],沒有可供疏散的通道,就算設有安全門也是形同虛設[見圖1(c)]。也有人提出在山體上打通道的方案,這種假設在實際操作中基于技術和成本的考慮,可行性也不強。
圖1 附著在山體上安裝的電梯安全門設置
商住混合這類型的建筑按照現(xiàn)有的修建模式一般采用商用與住宅電梯分開使用較為合理,一是為了避免商業(yè)對住戶的居家影響,另一方面也是有利于物業(yè)對商住兩類業(yè)主的管理。但同時也引發(fā)一個電梯安全門設置問題,有很多商住樓都采用底部商業(yè)與高層住宅組合的模式,一般商業(yè)樓層在5層左右,每層在4.5~5.1m左右,所以商業(yè)樓層總高在22.5~25.5m左右,如果商住樓住宅業(yè)主使用的電梯在經(jīng)過商業(yè)樓層無??繉诱境隹?,這已遠遠大于上面所提到的兩層門地坎距離11m,并且這一部分墻體大都使用鋼筋混凝土,且一部分屬于稱重墻結構,如果被破壞會影響整個建筑結構和受力情況,如果建筑前期設計中沒有留安全門出口,后期是很難加裝井道安全門出口的。
近兩年由于政府對老樓加裝電梯的大力鼓勵和扶持,巴中市密集出現(xiàn)加裝電梯的景象。但由于被加裝的樓房房齡較大,一是修建標準老舊,二是經(jīng)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淋及人為損壞造成建筑體損傷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所以在為老樓做加裝電梯方案時,需綜合的影響因素較多,例如:加裝電梯的平面位置和立體位置的選擇等。值得注意的是老樓大都未設有專屬電梯井道,所以在加裝電梯之前必須另行搭建鋼架結構的井道,這種井道大部分是置于建筑外墻上,附著在建筑物上的受力點和在建筑上的通道開口是否影響建筑的整體結構成了方案實施的先決影響因素。同時還存在在方案設計時會優(yōu)先考慮層門開口的選擇,而忽略如果兩層門之間間距過大,固有建筑結構難以滿足井道安全門的設置情況,這種情況既增加了安裝難度,也為后期使用帶了救援難度。
在有些建筑內(nèi),由于高樓層視野開闊,受到一些商家的青睞,如:一些茶樓、餐廳等服務行業(yè),在選擇高樓層作為商業(yè)的同時也會加裝只輸送特定高樓層的電梯。筆者在實際檢驗工作中就遇見過,安裝單位把電梯安裝好后,雖能達到使用單位要求的輸送特定高樓層要求,但由于和電梯所經(jīng)樓層業(yè)主無法得到有效協(xié)商以及成本控制的考慮,在除輸送樓層外的其他樓層未安裝層門和井道安全門或者即使安裝也無作為疏散的通道的情況。
電梯使用單位必須加強電梯管理,及時排除電梯故障,避免電梯事故。電梯使用管理單位應嚴格履行《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責任和義務,完善并實施好電梯安全管理各項制度,按時申報電梯定期檢驗,認真排查治理各項電梯安全隱患,及時處置居民反映的各類電梯問題。維保單位應當對所維保的電梯制定維保工作計劃并明確責任人,在維?;蛐蘩砬?,告知電梯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員,在使用單位公示欄等顯著位置通告。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和維保單位應主動接受業(yè)主和業(yè)主委員會監(jiān)督,同時業(yè)主也要嚴格遵從電梯使用須知規(guī)則,共同做好電梯使用管理安全工作,這樣才能把事故隱患扼殺在萌芽之中。
這兩項功能雖然在電梯檢規(guī)中未強制要求,但在停電后,能大大減少解救電梯內(nèi)被困人員的時間。但此措施僅僅適用于停電后的救援,不適用于電梯發(fā)生故障后的救援。在實際使用中必須保證備用電源正常和備電充足,但經(jīng)筆者多年的檢驗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此類備用電源大都使用壽命較短,在兩三年后就需要更換,使用單位出于對成本的考慮,大都會放棄更換,致使此項救援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并發(fā)揮其作用。
在轎廂頂設置安全窗,配置不小于層門最大間距的繩梯。此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要求每層門或井道安全門要有投放繩梯救援的功能,轎廂頂必須設置安全窗,另外對救援人員使用繩梯的要求較高,不適合長距離的救援,若用繩梯進行長距離救援,不但不易收納,還會增加使用和救援風險。
若滿足設置轎廂安全門要求的電梯,可設置轎廂安全門。此種情況必須滿足至少有兩臺相鄰的電梯井道相通的情況。
若電梯井道為獨立的鋼架結構,可在鋼結構電梯井道外側(cè)設置符合要求的安全門和救援爬梯通道[見圖2(a)和圖2(b)],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為轎廂設置雙向開口的轎門,除層門開口方向外,另一開口應朝向裝有安全門的方向。但此方法的安裝和使用成本較高,且不適用于大提升高度的電梯。
圖2 鋼結構電梯井道外側(cè)設置符合要求的安全門和救援爬梯通道
以上建議只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不代表最終的解決方案。不是所有電梯都適用,應結合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希望通過以上探討能為以后遇到類似情況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筆者相信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一定會找到更加合理合規(guī)且實用的解決方案,不再會發(fā)生乘客長時間被困于電梯轎廂的情況,電梯安全門的設置也不再是讓特種設備行業(yè)從業(yè)人員頭痛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孔德泉.超高層全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全高垂直度控制技術 [J].山西建筑,2011,37(26):112-113.
[2]GB 7588—2003 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guī)范[S].
[3]牟永衛(wèi).電梯用井道安全門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J].浙江建筑,2009,26(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