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舉 李春明 李燦東 楊鵬飛
摘要:本文針對整個路網(wǎng)的交通情況來建立模型,實現(xiàn)路網(wǎng)的通行效率計算。首先,根據(jù)車道交通流量不同和沖突不同,分別構(gòu)建二相位和四相位的交叉口通行效率模型,再整合建立整個路網(wǎng)的路口通行效率模型;然后,以單位時間內(nèi)整個網(wǎng)絡中交通流量所包括的全部車輛行駛的總里程來構(gòu)建整個的路段通行效率;最后,通過路段和路口的通行效率來計算整個路網(wǎng)的通行效率。
關鍵詞:城市交通;交通網(wǎng)絡通行效率;通行效率模型;路網(wǎng)交通
中圖分類號:〖HTK〗U491.2+65〖HTH〗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nèi)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私家車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飛速的增長,所以導致道路的交通擁堵非常嚴重。最近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通行能力為優(yōu)化目標[1]和以延誤控制為優(yōu)化目標[2]等優(yōu)化方法。由于路口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二維系統(tǒng),再根據(jù)不同的交通狀況建立了路口通行效率模型。[3]
為了能夠更有效的計算出整個路網(wǎng)的交通通行效率[4],在研究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基礎上,本文還加入了路段通行效率的計算。然后將交叉口和路段的通行效率結(jié)合起來,進而能夠計算出整個路網(wǎng)的交通通行效率。
1 路網(wǎng)通行效率模型建立
1.1 路段通行效率模型
假設車輛j表示在t時刻時,在某一路段上行駛的任意車輛,在短時間(用Δt表示)內(nèi),車輛j行駛的距離為:
[JZ(][XCimage270.tif;%50%50,JZ][JZ)][JY](1)
式(1)中,當Δt足夠小時,則全部車輛在(t,t+Δt)時段內(nèi)的速度變化波動非常小。
1.2 交叉口通行效率模型
德國研究者WemerBrilon認為:單一交通流的通行效率的表達式為:
1.2.1四相位交通通行效率
在四相位路口時,直行和左轉(zhuǎn)的車輛分別單獨放行,設Q和v0的關系式為:v0=f(Q)(3),則通行效率E表示為:E=Q·f(Q)(4)。假設路口的交通信號燈的周期是T,綠燈放行的時間是g,四相位路口通行效率為:[XCimage278.tif;%40%40,JZ]〖JY〗(5)
1.2.2二相位交通通行效率
兩相位交叉口時,設本車道的車流是a,而沖突車道的車流是b,假設有m個沖突的車道,則第i個沖突車道的車流量與車速之間表達式為:[XCimage279.tif;%40%40,JZ](6)而延誤時間[XCimage280.tif;%40%40,JZ]〖JY〗(7)
設各個沖突車道通行的時間為gi,整個的信號周期全部時長是T,而時間可以測量,因此將模型變形為:
[JZ(][XCimage282.tif;%70%70,JZ]〖JZ)〗〖JY〗(8)
將整個路網(wǎng)分解為直行路段和路口路段,其中路口分為c個四相位路口和d個二相位路口,因此,整個路網(wǎng)的通行效率為:[XCimage283.tif;%50%50,JZ]〖JY〗(9)
2 仿真實驗結(jié)果分析
2.1 仿真環(huán)境的構(gòu)建
分析在整個路網(wǎng)中,假設整個路網(wǎng)為3*3的9個路口組成,每個路口交通信號周期均為T,放行時間g為可調(diào)的。通過設定路口的放行時間仿真出不同放行時間下的路網(wǎng)通行效率。
2.2 車速度—車流量模型
為了得到相應的車速度與車流量的模型,四相位路口和二相位路口模型分別采取石家莊市中華大街—中山路交叉口和維明大街—新石南路交叉口的實際數(shù)據(jù)來求得相應的關系式。通過測量車流量與車平均速度的實際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表達式為:
維明大街—新石南路交叉口為二相位控制的交叉口,在路口通行時存在交通延誤,所以通過實際測量可以得出延誤時間與車流量的關系式為:
2.3 路網(wǎng)通行效率仿真
如下圖1所示,為了能夠更好的模擬整個路網(wǎng)的交通狀況,仿真過程中將路口1,3,5,7,9設計為二相位控制交通信號燈的交叉口,將2、4、6、8設計為四相位控制交通信號燈的交叉口。
仿真中假設每條道路均為兩車道,仿真可分為以下兩部分:
(1)在路口放行時間不改變時,逐漸增加整個路網(wǎng)的整體車流量:研究分析車流量增加對整個路網(wǎng)的交通通行效率的改變,仿真結(jié)果如圖2所示:
(2)在整體車流量恒定為1500(veh/h)的前提下,分別改變二相位和四相位路口下的放行時間:設定每個方向總體時間為75s,改變的放行時間為10s—60s之間,分析改變放行時間后對整個路網(wǎng)的交通通行效率的改變,仿真結(jié)果如圖3所示:
3 結(jié)語
通過實驗仿真,可以觀察到在車流量不斷增加情況下,整個路網(wǎng)的交通通行效率在不斷地降低。為了能夠找到一個好的解決通行效率的問題,本文完成了進一步的仿真,即通過改變每個路口的放行時間來觀察整個路網(wǎng)的通行效率。仿真數(shù)據(jù)結(jié)果顯示,當車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放行時間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與當前的通行車輛與效率等因素相關。
參考文獻:
[1]張惠玲,王益,尹寶計,等.基于實時延誤的交叉口控制方案優(yōu)化分析[J].廣西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40(1):149154.
[2]Chang Yulin,Cui Yibo,Zhang Peng.Multiphase signal setting and capacity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 english edition),2009,25(1):123127.
[3]Shen Jiajun,Tian Zhongzong,Wang Wei.Correlation between degree of complexity and efficiency for intersections in China[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6,139(2):193199.
[4]張東媛,蔣燕,李季星.基于路網(wǎng)有效通行效率的路段重要度評價方法[J].公路與汽運,2014,165(1):3134.
[5]沈明江,劉豐軍,朱慧,朱瀟贏.通行效率評價體系研究及杭州應用實踐[J].公路交通科技,2016,135(3):337340.
[6]沈家軍,王煒.道路交叉口通行效率與沖突強度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27(8):9195.
〖HTH〗基金項目:〖HTK〗河北省科學技術(shù)廳自助課題(16040601Z)
作者簡介:陳士舉(1992),男,河北邢臺人,碩士。
〖HTH〗*通訊作者:〖HTK〗李春明(1972),女,河北石家莊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放向為模式識別、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