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家是把頭腦中瘋狂的想法付諸實踐,完成前人沒有過的壯舉的一群人。然而,他們在瘋狂創(chuàng)造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甚至會付出生命代價。有些發(fā)明家就是死于自己的發(fā)明,其中一些人堪稱人類文明歷史中的璀璨明星。
萬戶:火箭飛天第一人
古時的火箭是將火藥裝在紙筒里,然后點燃發(fā)射出去,起初只是在過年過節(jié)放煙火時使用,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首先發(fā)明的。到13世紀,人們把火箭用作戰(zhàn)爭武器,以后傳入歐洲。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明朝的萬戶。14世紀末期,中國古代的明朝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然后叫人點火發(fā)射。他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后利用風箏平穩(wěn)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為人類向未知世界探索的進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紀念萬戶,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亨利·溫斯坦利:燈塔的發(fā)明人
亨利·溫斯坦利是英國著名的燈塔設計師和工程師。有一次亨利在黑夜中駕船觸礁,于是他認為有必要為保護自己和其他船舶建造一座燈塔。1700年,他建造了一座燈塔,名叫“埃迪斯通燈塔”,并自豪地告訴世界,他的燈塔可以抵御任何風暴的影響。
但在1703年11月26日,亨利正在燈塔里面做一些維修工作,他不知道英國歷史上一次最具破壞力的颶風來襲,燈塔倒塌,他和另外5個人均沒有逃過劫難。
威廉姆·布洛克:現(xiàn)代印刷技術先驅
美國發(fā)明家威廉姆·布洛克在印刷技術發(fā)展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863年,他發(fā)明了一種用滾輪聯(lián)動的輪轉印刷機,相比原有的老式大型印刷機,這種新式輪轉印刷機的效率提高了數(shù)倍,這一發(fā)明給印刷業(yè)帶來了徹底的革命。
不幸的是,布洛克最后卻因為自己的發(fā)明而喪了命。1867年的一天,他在維修印刷機時,將一只腳擠進機器底部試圖將一個滑輪踢到原位,不料傷到了腳,并進而導致感染壞死。在做截肢手術時,布洛克死在了手術臺上。
奧托·利林塔爾:滑翔翼之王
利林塔爾是德國的工程師和滑翔飛行家,世界航空先驅者之一。他最早設計和制造出實用的滑翔機,人稱“滑翔機之父”。很多國家的報紙和雜志都刊登過利林塔爾的滑翔照片,他使人類長期以來渴望發(fā)明一種飛翔工具的夢想成真。
但探索總是要付出代價的,1896年4月9日,利林塔爾操縱他的滑翔機時恰遇一股強勁的氣流,滑翔機失速栽向地面,滑翔機摔毀了,利林塔爾也受了致命的重傷,并于第二天死亡。在彌留之際,他對弟弟古斯塔夫說:“總是要有人犧牲的?!?/p>
他的事跡啟發(fā)了飛機發(fā)明者萊特兄弟的研究,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操縱飛行原理。為紀念這位飛行先驅,柏林最主要的機場“泰格爾奧托·利林塔爾機場”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弗蘭茲·瑞切特:發(fā)明降落傘的先驅者
弗蘭茲·瑞切特出生于奧地利,后移居法國做裁縫。他是發(fā)明降落傘的先驅者,后人追認他為“飛翔的裁縫”。當時,他發(fā)明了一件“降落傘套裝”,并且宣稱穿了這件衣服,人就可以很輕盈地走路甚至可以飛,并稱當飛機出現(xiàn)意外而人們被迫跳離飛機時,這種衣服可以自動轉換成降落傘,保證人的生命安全。為了證實這件衣服的可行性,瑞切特用了一個假人穿上這種衣服,然后將假人從五樓拋下。試驗取得了成功,假人落地時安然無恙。但之后的多次試驗卻沒有成功,因此無法充分證明他的“降落傘套裝”安全有效。雖然瑞切特進行了多次改進,但一直無法試驗成功。
1912年2月4日,瑞切特親自穿上自己的“杰作”從埃菲爾鐵塔上往下飛,當時很多人包括攝影記者都趕來觀看,但不幸的是,這件衣服并沒有發(fā)揮它的神奇功效,試驗沒有成功,瑞切特從塔上直接栽了下來,當場死亡。
瑞切特雖然死于試驗,但是他的降落傘設計思路卻啟發(fā)了后人。后人將降落傘與衣服分開,使降落傘成了一個獨立的工具,并獲得了成功,逐漸形成了如今降落傘的形態(tài)。
托馬斯·安德魯斯:泰坦尼克號設計師
托馬斯·安德魯斯是一位愛爾蘭商人和造船家,他最為知名的作品也正是讓他葬身海底的罪魁禍首——泰坦尼克號。
作為泰坦尼克號的設計師,安德魯斯在1912年4月參與了這艘“不沉之船”的處女航。4月14日晚,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幾個小時后安德魯斯與1517名乘客一同葬身大海。在設計之初,安德魯斯曾建議泰坦尼克號至少要配備46艘救生艇,但最后僅有20艘救生艇被裝上船。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安德魯斯并未自顧逃生,而是指揮乘客登上救生艇,然后他走進了頭等艙的吸煙室,靜靜凝視著墻上的油畫,直至被海水吞沒。
卡雷爾·蘇塞克:特技狂人
卡雷爾·蘇塞克是一個加拿大特技演員,20世紀80年代,他發(fā)明了一個特制的“密封艙”,并通過這一道具進行了各種刺激的特技演出。1984年,他坐在密封艙內從尼亞加拉大瀑布頂部飛下,從此名聲大噪。蘇塞克在這次歷險經歷中雖然受了點傷,但并沒有危及生命。
1985年,他說服一家公司贊助他另一次冒險——依靠他發(fā)明的密封艙沿休斯頓的透明圓頂棒球場頂部滾下。這個建筑高55米,有一個專門設計的瀑布自頂部流下,瀑布底部有一個水潭。然而,蘇塞克這次卻沒有那么幸運了,在入水時由于沒有鉆入潭中心,而是碰到了池邊。密封艙破碎,蘇塞克嚴重受傷,于第二天去世。蘇塞克被稱為最敢于冒險的特技演員,他所駕駛的密封艙至今還陳列在紐約博物館。
亞歷山大·波丹諾夫:“輸血美容”技術鼻祖
雖然被證實并不科學,但“輸血美容”這一極端的手法至今仍有不少人推崇。這一手法的發(fā)明者是俄國人亞歷山大·波丹諾夫,在他傳奇的一生中有過許多身份,包括物理學家、發(fā)明家哲學家、經濟學家、科幻小說作家。他還是個革命家,其最大成就是在20世紀初參與建立了布爾什維克黨。
在1920年代,波丹諾夫開始研究“輸血美容”的技術。他認為通過輸血可以讓人永保青春,并在自己身上進行多次試驗。在第11次輸血后,他聲稱自己的視力得到明顯改善,脫發(fā)也有了改善。但此后他還是在一次輸血后受感染而死,檢查發(fā)現(xiàn),致命血源來自一個患有瘧疾和肺結核的病人。
居里夫人:兩獲諾獎的科學界奇女子
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原籍波蘭,是法國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她一生中在放射性研究領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成就包括開創(chuàng)了放射性理論、發(fā)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以及發(fā)現(xiàn)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在她的理論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療癌癥。居里夫人在1903年和1911年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首位兩獲諾獎的人。
由于長期無保護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在1934年7月4日死于惡性白血病。她的事跡廣為后世傳頌。
(《百科知識》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