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芳
一、小學低年級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一些常用的方式方法
1.表揚為主
班主任與家長談話時,特別是有第三者在場時,盡量以表揚為主。原則上,我們請家長到校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盡量避開在辦公室里或在教室里當著學生面進行,一般利用放學雙方單獨交流,這樣讓家長每次與老師溝通時都有一種舒暢感,覺得自己被尊重了。例如,每次測驗或考試后,我們請個別成績較落后的學生家長到校聯(lián)系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時,要選擇在放學其他學生離校后到教室里,我覺得這個時間地點段是最佳的選擇,一是迎合了家長的內心需求(怕難為情 );二是便于雙方能坦誠交流。幾年實踐下來,效果真的不錯,拉近了老師與家長和學生的距離。
2.關心學生,令家長感激
感激是因對方的好意、幫助、信任、認可而對對方產生的好感,是建立在感動基礎上的情緒體驗。當家長對教師有了感激之情時,他們才更愿意與教師交流與溝通。我平時特別注意關心學生,每接手一個新班級,我就會對每個學生作全面的了解,了解學生家庭成員有哪些、家庭住址在哪里、有什么特長等等,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為方便我從小事做起,從細節(jié)入手,從各個方面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
家長需求的是老師是否實實在在地關心他的孩子,孩子是否快樂也許是家長最在乎的。家長的感激、感動會上升到樂意與你交流,傾聽你的指導,從而也許會義無反顧的支持你的教育教學工作。這對老師而言,真的是不亦說乎!
3.傳授方法,給家長支招
我班李XX同學來自一個特殊的家庭,一年前,他爸爸因患肝癌去世,媽媽到縣城打工補貼家用,他的生活學習全由他的外婆照料。他的外婆主張孩子成長要以說教為主,要讓他自由發(fā)展;而李XX的媽媽主張要嚴管,看不得李XX有半點瑕疵。一個嚴,一個松,矛盾日趨激化。每次他媽媽到學校來,都會在我面前哭,尋求我的幫助;而外婆時不時地到校告他女兒的狀。而此時,李XX在外婆與媽媽之間一會兒陰,一會兒陽,學會了撒謊,學會了逃避作業(yè),就這樣,一個活潑可愛、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的影子消失了,成績下滑。面對這樣的家庭,面對對孩子要求截然不同的家長,我只能給他們一點調和劑,支一個招。媽媽管生活,外婆管學習,每天按照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外婆督促按時完成,記錄完成時間并簽好名,至于作業(yè)的質量則由教師批改后在下次作業(yè)簽名時反饋在家校聯(lián)系本上。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很奏效,李XX的家庭作業(yè)完成情況有很大的提高。自然,他媽媽對他的訓斥和打罵也逐漸減少了。李XX的家庭矛盾緩和了,他也恢復了原先的學習狀態(tài),成績提高了,各個科目成績都優(yōu)秀了。外婆也進步了,少溺愛了,少嘮叨了。對老師也更放心了。當然各個學生適用的教育方法各有不同,因此我們應該多積累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經驗,有針對性地提供給家長,給家長支招,切實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二、小學低年級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技巧
1.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方式要多種多樣
(1)在家長接送孩子時,與其面對面交流溝通。家長接送孩子時,老師可以適時地把孩子當日或者近幾日的情況與其父母交流,同時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實踐證明,這種面對面的溝通方式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可以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并把孩子在校的情況充分的反饋給家長,便于老師和家長的雙向教育培養(yǎng)。
(2)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與家長交流溝通。電話、手機短信和微信,是很多低年級班主任老師和家長溝通采用的方式,可以說及時、有效。這種溝通方式可以隨時隨地,尤其是可以有效的應對突發(fā)事件,是一種靈活的溝通方式。
(3)通過書信進行溝通交流。書信的方式,可以把布置的任務、家長需注重的方面等清楚有條理的寫在紙上,讓孩子帶回家給家長閱讀。
2.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內容要科學合理
一是家長的教育理念。部分家長的教育思想比較陳舊狹隘,有的對孩子管理過于嚴格,有的則是無限制的放縱,還有的家長存在“唯分數(shù)至上”的思想觀念,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努力轉變其教育觀念。
二是教育子女的方法。很多家長教育子女方式比較缺乏,而低年級學生特別需要家長的教育引導。孩子學習用品的置辦、孩子的情緒調節(jié)、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溝通。
三是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作為班主任,要以自身的素質去影響家長、引導家長。老師要用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影響家長,與家長建立起信任的友誼,促進家長素質的提升。
三、小學低年級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溝通時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有區(qū)別的溝通。由于每個家長的知識結構、職業(yè)類別、性格氣質、修養(yǎng)程度等都參差不齊,小學低年級班主任要對學生家庭、家長進行細致的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yè)狀況、年齡、家教思想、家庭關系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他們區(qū)別溝通交流。
二是溝通交流時,教師要與家長保持適當?shù)木嚯x。我們提倡教師走近家長,相互了解,以取得支持,進行溝通,但是不一定走得越近越好。走得過分近,教師往往會越權,或參與了學生家庭的矛盾,或讓學生會認為自己有特權而沾沾自喜。這超出了教師的職責范圍,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進步。
三是班主任老師要切實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當前,很多學生家長普遍對老師是比較尊重的,家長對于教師的溝通交流甚至指導普遍都是欣然接受的。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家長真正的信任自己、理解自己。
四、結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改革下,學校的教育逐漸呈現(xiàn)多元化、開放化趨勢,這就要求學校與家庭要加強聯(lián)系、密切溝通。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家長和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做好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只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才能真正形成家庭和學習教育的合力,努力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有力促進學生的健康、和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