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瑩瑩
摘要:任務型教學法以完成任務為首要目的,學生在此過程中主動學習相關的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文化和交際策略的應用。威利斯認為任務型教學法可以與交際語言教學的教學原則相結合,真實交際活動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有意義的操練可以促使學者學習語言。因此任務型教學法對語言學習。
關鍵字:任務型教學 初中英語課堂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教學設計
1.設計任務( task design)
首先,任務要具有目的性,并突出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其次,在準備、使用和運用任務型教學時,任務的難易、類型、性質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過于簡易或困難的任務均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及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學生的水平也影響著任務的設置。教師應基于班級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的總體情況和個體差異來進行任務的選擇,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置針對性的任務,真正實現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最關鍵的是教師本身需要有大量的與任務相關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確保設計層次分明,與課堂內容關系密切,難度適宜,保證課堂的銜接,完成相關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2.導入(lead in)
運用已有的英語基礎,設置簡易的任務,例如快速回答,我問你猜這樣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到課堂中,并調動整體的積極性。
3.任務的前期階段(pre - task)
英語的基礎是由單詞、詞組、句法構成的,所以在任務前期階段,應致力于將在學習材料中及任務中所涉及到的基礎詞匯、詞組進行初步識記,為接下來的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4.任務的實施階段(whole task)
以已有的英語交際水平為基礎,將學生編排為雙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英語是交流的工具,英語的實際作用便是溝通,所以以雙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是目前最適當的形式。
5.報告(report)
以小組為單位,派一名或兩名代表,用英語簡短的向全班展示活動討論結果。
6.評價(assessment)
是對小組任務完成程度的總結,應采取多元的方式進行綜合性評價,強調以同學互評自評為主,教師進行講評的方式,以鼓勵為主,同時亦要明確指出可取之處和不足的地方,以達到最優(yōu)效果。
二、 任務型教學的優(yōu)點
1.任務型教學注重場景真實、目標明確。
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掌握實用和有意義的語言。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時學習到的是這節(jié)課的知識及相關的外國文化,所以整個課堂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過程。
2.以學生作為活動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在其中扮演著輔助的角色。
3.強調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以學生為活動的主要操作者,以師為活動的引導者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
三、任務型教學的缺點
在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初中學校中,學生人數普遍超過60人,這將不利于任務型教學的進行。
1.課堂效率過低低,展示及評價時間過長,所設計的課堂任務很難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降低了任務型教學的質量。
我所在的班級有56名同學,我將其分為7組,每組8名學生,在每次情景教學或是討論時我會發(fā)現有些學生并不能真正參與進去,8人一組導致組內成員過多,不能每人都分配到合理的角色,這就導致在討論時插不上話,只能渾水摸魚,不能起到真正練習的目的,即使在任務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分層教學,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進行了有效的練習,這是農村學校中大班額里不可避免的情況,也同時給任務型教學增加了難度。
2.監(jiān)控及調控不能及時全面的進行。在實際任務型教學中,由于自身英語掌握水平有限,英語表達能力的差異性,部分學生在交流中并沒有使用英語或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而是運用母語進行任務型交流。這往往表現在受環(huán)境限制、低年級和水平較低的學生中。
在本學期第三單元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我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導入課堂,但由于本校學生大多數都是坐校車到達學校的,所以答案很單一。在Section B 環(huán)節(jié)書中給出各種交通站,例如,公共汽車總站,公交汽車站點,火車站,及地鐵站等,根據任務型教學的特點,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景:Bob 的家在蘭西,他想去住在北京的姑姑家度假,請你給他規(guī)劃一下路線。由于幾乎沒有學生見過地鐵站,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見過火車站,所以在進行對話練習時學生很少使用地鐵站字樣,并且對于路線規(guī)劃并不是很合理,有些學生在交談時又忍不住使用母語進行交談,第一次的對話練習一塌糊涂,于是在做了講解及多次示范后,我又重新給大家時間進行討論,這就延長了活動時間,影響了教學進度。
四、結語
總之,任務型教學是一種采取合作研究、小組探究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獲取不僅是相應的英語知識,而且還能培養(yǎng)語言能力、增強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應主動發(fā)揮任務型教學的優(yōu)點,加強任務的層次感和目的性,從而取得更優(yōu)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