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健芳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引人入勝
小學生都是故事謎,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把知識融入故事中,配上色彩鮮明,感染力強的多媒體課件,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比一比”時,可以這樣設計成:在音樂中講故事,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別顯示小兔、小豬蓋房子的畫面景物,然后請學生觀察美麗的畫面,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能把什么和什么比一比?學生的注意力被動聽的故事、美麗的畫面所吸引,興致盎然,馬上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境中,思考老師的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對課堂教學效果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激發(fā)好奇
好奇心是對所發(fā)生的新異事物感到驚奇,引發(fā)疑問,進行探索的心理傾向,是小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它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年、月、日》時,我在情境導入時設置了一個懸念情境。教師談話:同學們,你記得自己的生日嗎?你過了幾個生日了?這時,有一個學生說:“老師,這個問題很簡單嘛,有幾歲就過了幾個生日啊?!蔽荫R上說:“有個小朋友,他可和你說的不一樣?!睂W生瞪大眼睛驚訝地看著我,然后我播放視頻:“難得的生日宴會”: 小明今天過生日,爸爸、媽媽和同學們都高興地祝福他12歲生日快樂,可小明憂傷地說“我都已經12歲了,才過了3個生日”,這時全班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這是怎么回事呀?太奇怪了,我們想知道為什么?”學生在第一時間積極、主動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學習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180°的大轉彎,不知不覺中一節(jié)課結束了,學生也很好地掌握了有關“平年、閏年”的知識。
又例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時,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幫媽媽分糖果的問題情境:媽媽今天買了12個蘋果,分給我6個,弟弟4個,妹妹2個,弟弟和妹妹互相看看手里的蘋果,翹起小嘴哭起來。這時我相機提問:“他們?yōu)槭裁纯蘖??”學生馬上說:“弟弟和妹妹的蘋果沒有我的多,所以他們哭了?!蔽以僮穯枺骸澳悄隳芟朕k法讓他們三個都高興地吃蘋果嗎?”學生掉入“陷阱”積極思考,踴躍回答,以熱情的狀態(tài)進入了學習情境。然后我再向學生拋出新問題,指導他們思考、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種問題情境造成的懸念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提高了學生的求知興趣,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引導探索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探索、尋找規(guī)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課本第45頁“用3根小棒可以擺出1個三角形,擺兩個這樣的三角形最少要用幾根小棒?擺3個呢?用10根小棒最多能擺出幾個正方形?”我讓學生拿出學具袋里的小棒,動手操作,認真思考,再引導學生想想“最少”是什么意思,“最多”是什么意思?學生很快想出來方法,用小棒把三角形連起來擺放,可以做到最少,并且掌握了規(guī)律。接著,用同樣的方法用10根小棒擺出了3個正方形。
四、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妙趣橫生
數(shù)學游戲是把學生引入“樂學”大門的好形式。如教學北師大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課本“小動物回家”的練習時,我把全班學生分成3個隊,分別是小兔隊、小狗隊、小熊隊,老師在三個隊各放了一些不同答案的算式,各隊隊長帶著動物頭飾(頭飾上有號碼),帶領小隊成員分別到三個小組中尋找和頭飾上號碼向對應的算式,小隊之間進行比賽。這樣設計,不僅鞏固了新知,而且調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創(chuàng)造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學以致用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場景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教材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虛擬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去觀察、操作及交流,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掌握數(shù)學,發(fā)展數(shù)學。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缺乏社會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的局限性,使他們無法理解、掌握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為他們創(chuàng)設模擬生活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既降低了學習難度也提高了課堂效率。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認識東南西北”時,我讓學生做完課間操后留在操場上,以太陽為準,認識東西方向,由此導入新課;再以學校四周的建筑物為參照物,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學生對這種比較抽象的方位知識才能掌握的更好更快。
又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民幣的認識》時,讓學生利用學具盒里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到商場購物的模擬情境,課上,電腦演示小朋友明明購物的情景,然后定格在付錢的畫面上:
明明:阿姨,我買一枝自動鉛筆需要多少錢?
阿姨:1元。
明明:阿姨,給。(邊說邊遞上1角錢)
阿姨:小朋友,這不是1元錢呀!
明明:啊……
阿姨:小朋友,你要學會買東西,必須得先認識人民幣才行呀!
這次教學,我有意創(chuàng)設了購物情景。買東西是學生平時接觸較多的一種生活情景。創(chuàng)設這個情景旨在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shù)學,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的難點,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有大幅度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因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和學習狀態(tài),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目的地選取相應的教學情境設計方法,去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愛學、樂學;愛思考、會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