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九歲,讀小學三年級,平素是個心思細密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很少會因為粗心等原因考試丟分??勺罱挠⒄Z測試卻破天荒地出現(xiàn)了失誤,把穿白大褂的醫(yī)生看成了老師,被扣掉了兩分。往常,平平的成績都是遙遙領(lǐng)先,這次班里滿分的就有十幾個,可是平平卻只有98分。我以為向來要強的平平媽媽肯定會發(fā)火,可是沒想到她的心情卻極為平靜。她笑笑說,他到底是個孩子,要允許他犯錯,要給他犯錯誤的機會。
就是這樣一個允許孩子犯錯的媽媽,會在平平一年級的時候就把他一個人送去千里之外的夏令營,讓他體驗沒有父母呵護的生活;也會讓小小年紀的他幫著大人從超市拎一大兜雞蛋回家,并且要保證雞蛋不被擠壞、碰壞,讓他知道小心仔細的重要性;還會在下雨天忘記帶傘的時候,讓他淋雨,接受大自然的懲罰,體會未雨綢繆的含義……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平平媽媽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但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并不能做到如此“善解人意”,而是唯恐自己家的孩子考試成績落后,一旦發(fā)現(xiàn)試卷中有因粗心大意丟掉的分數(shù),就疾言厲色,至于孩子未來會怎么樣,卻從未仔細地考慮過,只管在當下不給自己丟臉。這無形中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學習好像并不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是為了給父母撐面子,恍惚間總有種心理被扭曲的感覺。還有些家長怕孩子累著、傷著,能替孩子做的盡可能地都大包大攬了,不僅不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連做的機會都給剝奪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jīng)驗不可替代,過程更是不可減少。什么是經(jīng)驗?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經(jīng)歷和體驗??扇绻改付疾蛔尯⒆咏?jīng)歷犯錯誤,體驗因為犯錯帶來的特別的感受和教訓,孩子又怎么能總結(jié)教訓,調(diào)整好方向,繼續(xù)前進呢?再者,孩子的思維高度取決于他自身經(jīng)歷的豐富程度,如果只逼著他朝著標準答案去努力,其他的都不允許他去體驗,那么他也只能成為一個標準答案下的答題機器罷了。
生命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犯錯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就是給他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孩子能在小事情上學習到如何為自己負責任,將來面對人生中更重要的事情才有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對。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2018年第5期 葛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