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一、面對孩子
(一)從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是人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而一年級更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剛進校門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就把它當成了教學工作的重點。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從坐姿、握筆的姿勢、課堂發(fā)言等看似細細碎碎的小習慣抓起。為了強化學生的這些行為,采用兒歌的形式。如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亂晃。不做小動作,上課要聽講。發(fā)言先舉手,回答要響亮。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來說,需要的是一個不斷反復、不斷強調、不斷監(jiān)督、鞏固、提升的過程,我經常會利用班隊課、空閑時間,反復、強調、鞏固這些習慣,讓學生的習慣得到很好的養(yǎng)成。
(二)正確處理學生愛告狀的小毛病
小學生愛告狀,這是讓我很疼的事情。往往,老師正在講課,就會有學生舉手告狀。如誰拿了她的鉛筆,誰在做小動作,誰在說話。諸如此類的小事情,處理的話,會耽誤上課時間,不處理吧,又怕產生不好的影響。也擔心不為學生當調解官,會降低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所以我采取的處理辦法是:
1.要求學生下課“告狀”,課上帶著好的情緒聽課
2.及時表揚,延遲批評
(三)多關特殊孩子
單親家庭學生、留守兒童往往就是班里的后進生和問題學生,這部分學生因為家庭原因,缺少關愛,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很差。老師要努力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進行因勢利導,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從而以點帶面促使學生全面進步。比如我們班的某同學是個讓我頭疼的孩子,在家里是爺爺、奶奶手心里的寶貝,在學校里不吃有辣椒的菜,不吃肉,不吃素菜,每一頓都只吃一些湯泡飯。在學習上,基礎差,識字量不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沒有人輔導學習,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很不自信。在與趙老師商量一番后,我們決定,只要他有一點進步,我們就表揚他。后來,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變,可以吃素菜了,有辣椒的菜涮掉辣椒還是可以吃了,看到孩子的改變,我心里小小的開心。面對這樣的孩子,仍然需要老師的不懈努力,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四)別把孩子看得太小
我們班33名學生,最小的5歲多,最大的7歲,在這個年齡段,他們是小學生了,不再是幼兒園愛哭哭啼啼、一天玩耍的孩子了。開學第一天,我在教室黑板上寫上了大大的五個字“我是小學生”,從那天起,他們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在小學的時光里,他們要學會很多重要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品德,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在小學的時光里,他們要學會做個“大小孩”,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帶;自己感知天氣冷暖穿衣、減衣,自己接水喝;自己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和同學友好相處,自己處理發(fā)生的矛盾……他們不是幼兒園的孩子了,不再是那個要老師催著上洗手間的小孩子,不再是那個要老師時刻提醒各種他們已會做的事情的孩子……我不把他們當成什么都不會的孩子,我喜歡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在他們做錯事時,我會慢慢引導他們感受過程,結果要怎么做不用我告訴他們,學會讓他們自己去處理。所以,請別把一年級的孩子看得太小,有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放手,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面對家長
(一)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
一個學生在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對他來講十分重要。因此,在與家長溝通之前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家庭情況,搞清楚學生的父母年齡,從事的職業(yè),家庭住址,是不是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掌握學生性格成因的“環(huán)境因素”,有助于我們對癥下藥,采取針對性措施。 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
(二)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
我想每個班都有這樣的情況,班級中孩子稂莠不齊,好的孩子不用多說。部分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差得孩子,不用我們多說,家長們也會知道,只是對于沒有辦法的家長,他們不愿意面對。而面對這一類的家長,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yōu)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三)細微處做到讓家長們感動
其實在對于班主任工作上,我并沒有多少經驗。我只是盡我所能將我能做的事情做好。1、只要我有空閑時間,就會給孩子拍一些照片、或者拍視頻發(fā)在群里,讓家長們看,并會對家長們說明,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情況下給孩子們拍照。2、事情提前商量。3、班費管理公開化。在開學時,我就是提前對一學期班費需要開支的地方做出說明,包括打印費用,在這次家長會時,也請負責班費班級的家長將半學期費用整理出來,打成小紙條,每位家長一份。家長們也表示非常支持!4、學期小禮物。家長們整日為孩子們擔憂,一學期下來也非常辛苦,所以這次家長會,我和孩子們一起為家長們準備了一個小禮物。
三、面對活動
(一)提前準備,輕松應對
面對一學期的活動,在開學初就應該把他們列入自己的工作計劃,平日細水長流做準備。例如我們班朝會,開學初就提前記錄好,在正式展示前一個多月就進行排練,賀老師要求孩子們在課間時就將要表演的音樂放上,孩子們可以在課間練習。
(二)與家長共同設計
學校的活動不僅要有孩子參與,還需要家長參與。例如班級的親子實踐活動。在開學初我也對家長們說過這件事情,家長們就將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當我們決定著手做這件事情時,我讓家委會家長們自己商量如何分工,設計方案,我們一同商量。
教師這個職業(yè)是注定一輩子做“小事”。特別是我們低年級的班主任,天天與小孩子打交道,天天管的是小孩子那些不上眼的事。以后,我將更虛心吸取各位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從小事做起,踏踏實實地把班主任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