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理
我是行將奔七的老年人,一上公共汽車,短不了有青年人喊著大爺給我讓座。每到此時,心里就暖乎乎的充滿著感激之情。上了年紀,有熱心的青年人讓座,是人家個人素質(zhì)高,也是社會風氣好的表現(xiàn)。對于那些一看就知道是出于真心的年輕人,接受一下別人的禮讓也未嘗不可。那是對人家一片誠心的尊重與回報。
但是有一條,千萬不能認為你上了歲數(shù),別人就非得給你讓座。許多年輕人沒有給老年人讓座,不一定是他的心里沒有這樣的想法,青年人也有青年人的特殊情況。比如,晝夜加班沒有休息好、身體有殘疾或者患了疾病、沒有發(fā)現(xiàn)新上車的老年人等等,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不必非得以年紀大而與年輕人爭座位。如果你上了歲數(shù),上車后確有困難,可以禮貌地向別人說明情況,以協(xié)商的口吻與人溝通。如果你雖然是老年人,但是身體康健,也不一定不給別人讓座。接受別人的讓座和主動給別人讓座,都體現(xiàn)了人們相互關(guān)愛。
我接受別人尊重的同時,首先尊重別人。對于給我讓座的朋友,報以必不可少的禮讓與感激,在后來上車的人當中,有年紀比自己大、身體條件不如自己或者雖然年輕但懷抱小孩或者攙扶老人的,該讓座一定要讓。我就是這樣要求自己的。人活著,就不是一個人的世界,相互之間的理解與關(guān)愛,是公民的基本素質(zhì)。遇上了就是緣分,伸出援助之手就是道義支持。隨著我國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禮讓、尊重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是做人的必修課和素質(zhì)積累。若干年前,我到國外出差,看到人家許多城市一方面車水馬龍,一方面秩序井井有條,就敬佩得不得了。眼下,我們的國家也逐步這樣做了,行人不再去闖紅燈、搶斑馬線,司機、機動車輛駕駛?cè)藛T也就不再與行人發(fā)生矛盾了。我每次走到斑馬線,看到司機師傅們主動停車禮讓,內(nèi)心都生出一種深深的謝意。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如果全社會都這樣做,我們的社會秩序、生活秩序、治安秩序就會從根本上發(fā)生改變。有些好的道德風尚,常常起于最初的某些規(guī)定或者規(guī)范,時間長了,慢慢變成了人們的自覺行動。
記得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學雷鋒的時候,一個人外出或者一伙人外出,不管走到哪里,總會有溫暖的手迎接著你的到來。盡管計劃經(jīng)濟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相互之間的幫助、體諒還是做得很好的。不管是縣委書記焦裕祿的那些深入到農(nóng)民當中與農(nóng)民兄弟交朋友的“瑣事”,還是“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的生命”的那種跨省、跨區(qū)的幾千里大協(xié)作;不管是王杰的舍己救人,還是路邊偶遇一位身患疾病或者出現(xiàn)意外的人,總有人善意地上前扶一把。所有這一切,全都閃耀著一種先人后己、樂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把方便讓給別人,幫助別人把困難克服了,就是一種很好的道德修養(yǎng)表現(xiàn)。一個人把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當成一種溫暖,尊敬他人、尊敬社會、遵紀守法就會成為自覺的行為。大慶油田的副總指揮王進喜,是中共九大選舉的中央委員,在生命垂危的時刻,仍然忘不了歸還組織上到醫(yī)院看他時留下的三百元錢。這樣讓人們感動的事情,只有在毛澤東思想的教育下,才能成為整個社會的和自然人的自覺行動。在經(jīng)歷了正反對比之后,人們從道德下滑的信任危機中看到失去真愛的岌岌可危,于是整個社會懷著對中華民族光榮傳統(tǒng)的美好回憶與眷戀,強烈呼吁人類良知的回歸,對不文明、不道德、一切向錢看和一切以“我”為軸心的自私行為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好在中華文明的根基深厚,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全社會都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diào)“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边@正是廣大人民群眾盼望已久的大好事。有黨中央的英明領(lǐng)導,“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新時代已經(jīng)開啟。一想到這些,心底的那種暖乎乎的感覺就在全身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