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
我到靜宜大學(xué)就任校長以后,經(jīng)常晚上不能回家吃晚飯,于是我就常去我的學(xué)生家混晚飯吃。常被我騷擾的是王嘉政。一來是他太太燒飯手藝很好;二來是他很會攝影,每次去必定會看到他的最新杰作;三來是他有一個聰明而可愛的兒子。
王嘉政希望他兒子有足夠的想象力,常鼓勵他隨便拿一個物體,將它想象成一件特別的東西。于是,王小弟弟常常抱著他們家的小狗來找我,告訴我小狗今天心情不好,或者它和鄰居的狗吵架了。我想這些都是他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的結(jié)果吧。
王小弟弟是小學(xué)一年級的學(xué)生,每天走路上學(xué),也走路回家,他的談話內(nèi)容就更加豐富了。最近他常提到一位張爺爺,很喜歡小孩子,會和小孩子玩兒。王小弟弟每次提到張爺爺都很快樂,可是前些日子,王小弟弟提起張爺爺時,表情很嚴(yán)肅,他說“張爺爺生病了”。
晚上,我正和王嘉政在客廳里聊天,突然聽到王太太的尖叫聲,原來王小弟弟不見了,他床上的棉被也不見了。
王嘉政叫我?guī)退?,我們牽了小狗出去,小狗沿著王小弟弟上學(xué)的路,來到了一個小公園,一下子就找到了王小弟弟。
他正熟睡在一張石頭做成的桌子上,旁邊睡了一位老人,雖然他也蓋了被,但他衣衫的破舊仍非常明顯。他的面容蒼老而憔悴,應(yīng)該就是王小弟弟所提到的張爺爺,原來是個流浪漢。王小弟弟一定是感到張爺爺病得非常嚴(yán)重,他要在這關(guān)鍵的一刻,和張爺爺睡在一起。
王嘉政請我將王小弟弟抱回去,他叫了救護(hù)車將張爺爺送到醫(yī)院。張爺爺還是沒有醒過來,第二天早上在醫(yī)院里過世了。派出所的警察告訴他,張爺爺有點頭腦不清楚,幾次從游民收容所里溜出來。他喜歡小孩子,奇怪得很,小孩子也喜歡他,他們從來沒有交談,可是老先生好像會玩些把戲,將那些調(diào)皮的頑童引得大樂。王小弟弟顯然就是一個和老先生建立深厚友誼的小男孩。
王嘉政替張爺爺舉辦了正式的告別式,王小弟弟和他的玩伴們由老師帶著,到張爺爺靈前恭恭敬敬地行禮。對于我們大人,張爺爺是一位又老又窮的流浪漢,可是對那些小孩子而言,張爺爺卻是一個愛他們的慈祥老人。
王嘉政告訴我,張爺爺?shù)倪@件事改變了他的很多想法,他發(fā)現(xiàn)人類太注意表面的美麗,而忽略靈魂深處的善良。王小弟弟的看法,使王嘉政常從別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了。
以后,王嘉政拍的照片漸漸有了改變,在烈日下的勞動人民和老太婆,都成了他鏡頭追捕的目標(biāo)。有一張黑白照片特別傳神,照片中一個小孩和他的祖母玩一個游戲,祖母滿臉皺紋,也沒有牙齒,衣服更是普通,可是她的慈祥和孩子對她的熱愛,全被收進(jìn)了王嘉政的鏡頭。
有一次王嘉政給我看他最近收藏到的一座雕像,這座雕像是一位老夫人抱著一位死去的中年男子,老夫人是典型的鄉(xiāng)下婦人,滿臉哀慟的表情。他叫我猜這座雕像描寫的是誰,我猜不出來,也不知道它的來源。
他說這是米開朗基羅的杰作:圣母抱耶穌。通常我們所熟悉的圣母極為年輕美麗,可是耶穌去世的時候,圣母已是六十幾歲的老婦人,而且圣母出身貧寒,在鄉(xiāng)下一輩子,應(yīng)該就是位鄉(xiāng)下老婦人。世人不肯接受這座雕像,因為大家只喜歡看表面的美。這座雕像放在翡冷翠,可是游客很少去看它。
我去過西斯廷教堂,因為這是米開朗基羅有關(guān)最后審判的大壁畫的所在地。我瞻仰了那些鬼斧神工的壁畫,這些壁畫,從藝術(shù)的眼光來看,的確是登峰造極之作,可是我發(fā)現(xiàn)我并未因此而大受感動。
而在加爾各答的“垂死之家”,這是德蕾莎修女為窮人所準(zhǔn)備的地方,這里看不到任何建筑之美,可是在這里,我可以感到人類最善良的一面。我永遠(yuǎn)記得那些畫面:好心的義工們握住垂死窮人的手,這才是最美麗的畫面。
當(dāng)我步出西斯廷教堂的時候,我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如果米開朗基羅復(fù)活了,而又重畫那幅巨型壁畫的時候,他也許會畫一幅簡單的畫,畫中只有德蕾莎修女握住一個乞丐的手,修女的滿面皺紋和乞丐的骨瘦如柴也許不美,可是他們一定能夠打動觀賞者內(nèi)心的深處,而且能使人滿懷平靜地離開西斯廷教堂。多可惜,世上沒有一座有這幅壁畫的教堂。
感謝王小弟弟,我想我已經(jīng)不像過去那樣地注意表面了。
(解敏摘自視野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