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這樣一撥人,你做什么事他們都愛跟你唱反調(diào),給你的夢想和熱情潑上一盆冷水:“這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別做夢了”“我這是為你好”……而且這撥人往往就是你最親近的人,他們可能是你的親戚,你的爸媽,甚至是你的伴侶。
只要我們與人打交道,難免就會遇到冷水澆頭的窘境,也許我們的心會因此著涼甚至生病。在這時候,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確認“冷水君”與我們的親疏遠近。如果“冷水君”是一年才見面一次的親戚或泛泛之交的朋友,我們當下遠離就是,因為他們在我們生命中出現(xiàn)的頻率太低,并不值得我們花費太多的心思經(jīng)營關(guān)系。而他們曾說出的惡語,只需忽略便是,本不是一路人,話也無需多信。
如果“冷水君”是伴侶,我們便需沉下心來努力去看到他們冷言冷語背后隱藏的情緒。是焦慮,是恐懼,還是憤怒?這些情緒又從何而來?當我們能針對情緒的源頭進行回應(yīng),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冷水君”是父母,那么作為子女,我們需要與父母來一場成年人之間的對話,既告訴父母自己理解他們的苦心與擔憂,也必須強調(diào):“我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貶低和諷刺,那會讓我感到難過?!碑斘覀円圆粠Ч粜缘姆绞脚c父母坦誠溝通時,往往能收獲比較好的效果。
我們要遠離那些習慣性“潑冷水”的泛泛之交,因為他們沒有資格做我們的人生評委;我們要理解愛“潑冷水”的親人們,因為他們的心里藏著等待我們解開的情緒密碼;我們不能當愛“潑冷水”的人,因為這樣做既不會抬高我們的品位,也不能讓他們變得完美。
(《婚姻與家庭·婚姻情感版》2018年第5期 曹懷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