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都十分關注,有效開展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圍繞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對高中生語文學習中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方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 主體意識
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中必須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這就需要教師有效地進行教學角色轉變,準確定位,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課堂上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自主權和主動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從而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一、明確語文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向學生闡明語文學習的目的及意義,明確語文學習不僅是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人們的精神需要,也是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教師要著重對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手能力和運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學生要在教師的指點下多思考,如學習語文是為了什么,學習語文對自己的發(fā)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有什么作用,等等,從而使學生能夠目標明確地學習語文,在學習中不再感到迷茫,更加堅定地學好語文,并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上與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另外,教師必須對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革新,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和探索,并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嚴于自律的好習慣,勇于嘗試創(chuàng)新,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
二、合理安排教學,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
首先,做好課前準備。教師要在課前把學習的主要任務和相關問題都安排給學生,并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能夠搜集更多的資料,思考更多的問題,并進一步探究和實踐。學生通過自身的實際操作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既有效地促進了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又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其次,營造有利于學生參與的課堂氛圍。為了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教師需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有利于學生參與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使所教授的課堂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并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和發(fā)揮想象力。教師要通過豐富生動的表達方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給予自己的重視和滿意,從而調動其參與意識。最后,認真總結,做好課后反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后反饋這一環(huán)節(jié)通常處于缺失狀態(tài)。大多數(shù)教師并不重視,有的甚至完全忽略了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體意識,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課后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和記錄學生課外語文學習的具體情況,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及收獲,并及時反饋給學生。這樣學生的付出得到了教師的尊重和認可,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必能得到更大的提高。課后反饋還包括,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調整,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領悟到學習的樂趣
首先,引導學生對漢語的發(fā)展情況多加重視,使他們對語文有較強的敏銳度和濃厚的興趣。當前,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內容都密切貼合時代發(fā)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他們對時代發(fā)展情況多加關注,掌握最新的發(fā)展趨勢,使他們更加愿意學習語文。其次,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完善,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習方法的優(yōu)化需要將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及課后復習鞏固三者進行合理安排。再次,要對知識結構進行不斷完善,發(fā)現(xiàn)語文知識的關聯(lián)性,使得知識的學習更加系統(tǒng)化,以免發(fā)生知識零散不成體系的局面,從而使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最后,理論一定要與實際充分結合,讓高中語文知識有更多的現(xiàn)實參照物。語文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將學習成果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開展社會服務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責任心得到強化,使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體意識得到有效激發(fā)。
四、利用各種互動平臺,確保語文教學的良好溝通
由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占據(jù)主體位置,學習的整個過程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和配合以及良好的互動就顯得極其重要。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和學生所建立的良好的互動關系,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感受到在學習中自己是被重視的,從而增加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課后,師生之間也是需要良好互動的。這種互動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反饋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通過反饋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收獲,體會到自己在學習中的成長和喜悅,從而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互動,形成課堂互動的良性循環(huán),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由于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運用,一些社交平臺、交流中心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傳播媒介。教師通常會把課程相關資料利用微信、QQ等平臺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并為學生提供相當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關注相關微信公眾號等來獲取大量有利于學習以及自身發(fā)展的資源。通過多種形式對信息進行收發(fā)、搜集以及整理,學生將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并在學習中正確地定位自己,更加有利于他們自主地學習。
五、建立合理的成績評價與鼓勵機制
教師采取科學合理的引導,并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良好培養(yǎng)。要長久保持和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學習中的主體意識,還必須創(chuàng)建語文成績評價和鼓勵機制,讓學生能夠更加自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并在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得更為主動。
首先,創(chuàng)建成績評價和鼓勵體系的根本原則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天性,鼓勵那些在學習上主動性強、善于思考并且成績有所提高的學生。對那些在學習上還存在問題的學生要以激勵為主,采取適當?shù)拇胧﹩酒鹚麄儗W習的興趣,逐漸強化他們學習的主體意識。其次,成績評價和鼓勵體系所涵蓋的內容必須豐富,評價標準清晰明了,評價指標具有多樣性,評價的過程要進行公開。最后,在成績評價過程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形成良好的主體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創(chuàng)建良好的成績評價和鼓勵體系不但可以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主體意識,提高競爭力和參與度,還可以讓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更加客觀全面,并以良好的狀態(tài)參與到學習中。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得益于師生之間構建起良好的互動關系,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是一項較為系統(tǒng)并且復雜的工程,教師不僅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還要積極轉變教學角色,使自己能夠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讓學生真正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意識得到有效培養(yǎng),進而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主體精神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5.
[2]劉敏.高中語文新課程呼喚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上旬),2011(08).
[3]韓亞梅.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意識[J].情感讀本, 2015(20).
[4]郭俊峰.“誘思探究”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4(31).
[5]高田英.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12).
(作者簡介:王彩虹,女,本科,渭南師范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