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
吳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圍棋大師,有“近代圍棋布局的奠基人”“昭和棋圣”等稱號。
吳清源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圍棋天分。7歲那年,吳清源從留日的父親那里學會了圍棋,11歲時就被圍棋界人士譽為“圍棋神童”,14歲時在國內(nèi)已無敵手,于是東渡日本(當時日本舉辦了大量的圍棋賽事,其圍棋水平遠超中國),開始了職業(yè)棋手的生涯。1933年,年僅19歲的吳清源運用自創(chuàng)的新布局對陣日本圍棋界第一人本因坊秀哉,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名人,甚至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說《名人》中,也少不了吳清源的名字。
從1939年著名的“鐮倉十番棋”賽事開始,吳清源獨霸圍棋擂臺長達20余年,獲得了日本圍棋界全部的頭銜和稱號,戰(zhàn)勝了所有日本的頂尖棋士,并將這些對手打到降格(一種迫使敗者降低棋手級別,以表示其不能再與勝者平等對局的一種圍棋規(guī)則),成為那個年代當之無愧的圍棋界最強者。
一生求“中”
吳清源先生認為圍棋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生命哲學。對弈的最終目的,是從中領略圓滿調(diào)和的“道”,追求棋藝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吳清源的自傳起名為《中的精神》。他解釋說,圍棋的理想是“中和”,又可理解為“調(diào)和”?!爸小边@個字,中間的一豎將口字分成左右兩部分,這左右兩部分分別代表著陰和陽,有了取得陰陽平衡的那一豎,才構(gòu)成“中”字。
要想達到“中”的境地,絕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內(nèi)心修養(yǎng)。因此,人們無論是在下圍棋的時候,還是在修身養(yǎng)性方面或其他方面,只要達到“中”的境界,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冷靜地看待問題,并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做法。吳清源說:“我在下棋時從不考慮勝負。無論勝負,只要我每次都能下出最好的一手棋,就可以無憾。和下圍棋一樣,人生一世就是修行一世,無論是輸是贏?!?/p>
勤開窗習慣寒冷
吳清源先生從小身體素質(zhì)就很差,曾得過肺結(jié)核。在那個時代,肺結(jié)核的致死率非常高,但吳清源得以幸免于難。他回憶說,這可能得益于他的一個養(yǎng)生小舉措,就是經(jīng)常開窗通風。他說:“我堅持每天開窗通風,適應了寒冷的空氣,免疫力也就變強了?!贝送?,經(jīng)常開窗還能促進室內(nèi)外空氣的流通,增加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對健康大有裨益。
保持一顆平常心
吳清源先生一生勤奮,日日擺棋,無休無止地攻研圍棋之中的奧妙,幾乎達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忘我境地。雖說他的威名已經(jīng)享譽世界棋壇,他卻一生淡泊名利,身在局內(nèi)而神游棋外。他生性好靜,不喜世俗交往,除了愛棋之外還愛山,也愛馬,更愛信仰。談到圍棋的輸贏,他說,平常心就是本來心,“人之初,性本善”,吳清源是這樣解釋平常心的。
當年,吳清源之徒林海峰初到日本時,完全不能發(fā)揮自己的水平,連遭敗績,前去懇請師父指點,吳清源只說了“平常心”三個字。他說:“平常心就是本來心,爭強好勝,臨陣膽怯都不是平常的心態(tài),只有消除一切雜念之后恢復本來的面目,才是一顆平常心?!?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0/03/18/qkimagesjkrsjkrs201806jkrs20180628-2-l.jpg"/>
在物質(zhì)享受方面,吳清源就像是一位有道的高僧,素來煙酒不沾,既不打麻將,也不玩高爾夫球。雖然他早已名滿天下,但他也沒有自己的別墅和轎車,而是與夫人一起平靜地住在日本東京的一座普通公寓里。除了圍棋,讀書是他平生唯一的愛好。吳清源說,每當感到痛苦、孤獨、憤怒、無助時,他就背白居易的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币苍S是深深領會了這首詩的涵義,吳清源先生在面對任何事情時,都能做到泰然處之,波瀾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