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萌
【摘要】中國舞是富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舞蹈藝術分支,它隨著人類的生存發(fā)展繁衍,經(jīng)過各代舞蹈工作者的收集整理,形成了五十六個民族各不相同但又各有特色的民族民間舞蹈,從而流傳千年,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 在我國傳統(tǒng)民族民間舞蹈的堅實基礎上,吸收融合了中國古典舞身韻、古典舞集訓技術技巧、芭蕾舞集訓等多個舞種的訓練方法,開展小學中國舞社團課,選取適合小學學生年齡段的軟開度訓練方法,最大程度地打好堅實基礎。訓練良好的軟開度使其在今后的舞蹈學習課程上能有更長足的進步,更加有利于學生身心成長。
【關鍵詞】小學;中國舞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一、準備活動
由于小學學生年齡偏小,力量方面有所不足,柔韌度方面較好,我選用的熱身活動是音樂游戲,在訓練之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在正式練習開始前可設計一些頭部、頸部、肩部、腰部、胯步、膝步、踝關節(jié)、腿部肌肉的音樂活動游戲。在音樂游戲活動中肌肉的溫度有所提升,可以更好地開展韌帶的伸展性,有利于腿部、腰部的軟開度練習。
二、腿部活動
腿部訓練,我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由于身高問題不能很好地消化把桿的高度,所以我采用地面腿部練習。
(一)前腿訓練
作方式為直腿坐身朝一點,雙手三位舉過頭頂,伴隨音樂的節(jié)拍,做八個八拍壓腿動作,并控腿,要求動作規(guī)范,被壓腿腳尖朝上并伴有勾腳動作,上半身用力靠近雙腿,由腹部到頭部緊密貼合雙腿,拉長脊椎,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壓腿音樂一分半鐘左右,運動練習可以做兩遍。
(二)旁腿訓練
腳打開至最大,最好做到角度為180度,右手三位,左手手掌心扶地,指尖朝三點方向,拉伸右側腰,左側腰從大腿至小腿依次靠攏,左肩前伸,身體外翻,后背貼腿,頭看天花板。相反方向動作一致,要求一致。
(三)后腿訓練
弓箭步站立,首先將后胯壓正,胯部下壓,至大腿小腿跨跟平行,雙手叉腰,活動動作結束。雙手扶地面,后腿保持不動的情況下,前腿前伸,跨跟下壓直至貼近地面。貼近地面之后,左手三位,后腰拉伸,仰頭下腰,與下腰訓練相同。切記此處,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只仰頭不下腰的情況,及時糾正壞習慣。反方向動作一致,要求一致。
(四)壓腿訓練的注意事項
腿前或者要做好熱身,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jié)、腿部肌肉的準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準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nèi)部的黏滯性,有利于腿之柔韌性練習。壓腿訓練比起其他部位的訓練,容易進步,只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恒地訓練進步會顯而易見,但是,相反的腿部訓練也更容易消減,教師應該做的是合理地安排時間,最好做到每節(jié)課程不要間斷太長時間,或者督促學生每天在家里抽出時間做簡單的壓腿練習、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進步,有成就感。踢腿訓練可以鞏固壓腿的效果,也為腿部軟開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切記須保持踢腿的規(guī)范性,踢得剛過胸,也不把支撐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彎曲,或是彎腰凸背用頭去迎碰腳尖。
三、腰部活動
前彎腰是一種放松后腰的準備活動,也是促進腰部軟度的訓練動作,第一種較難是折疊式,要求腹部胸部、頭部整個與腿部貼合在一起;另一種是自然式,上體自然前傾,不要求完全與腿部靠貼在一起,手下垂,靠近腳尖,碰到腳背即可達成。前彎腰也可稱為前屈體動作,站立位或者雙跪坐臥,單跪立都可完成相應動作。
(一)后彎腰
后彎腰相較于前彎腰來說對學生腰部柔韌度要求更加嚴謹,也可稱為后屈軟度訓練。頭部后仰,頸部、肩部、胸腰、中腰、大腰依次按順序往后彎曲,這是后彎腰訓練的理想造型,做完彎腰動作時返回直立腰部,胸部、肩部、頸部、頭部依次直立,后彎腰動作可以在地面的伏位動作,也可以在雙跪立的動作基礎上做,還可以在豎叉上做,上位可以有正步位、大八字位、小八字位做。
(二)旁彎腰
旁彎腰訓練也稱旁屈體,骨盆固定不動,上半身正對一點,眼看前方,頭部往左側傾倒,然后肩膀、胸部、肋部、腰部依次向身旁彎曲,右側身體肌肉拉伸,左側肌肉收縮,旁彎腰動作可以地面雙跪坐,正步位站立,小八字位、大八字位、踏步位做動作。
舞蹈訓練可以改變正常人的體態(tài)習慣,達到肢體運用自如。另外還可以有很強的柔韌性,又有很強的力度,其訓練并不是輕松自如的。舞蹈訓練的刻苦性一直以來是有目共睹的,許多動作與技巧需要長時間反復磨練。這需要學生具有吃苦耐勞和不厭其煩的精神,這種精神從開始接觸舞蹈就要培養(yǎng)起來。舞蹈藝術同樣也有很強的集體性,舞蹈課學生跳集體舞的時候,與各個同學一起合作的時候,都要求學生養(yǎng)成基本觀念,并掌握集體行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