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念桃
【摘要】歌唱技巧在聲樂教學中十分重要,它相當于建造一座大樓的地基。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建造出一座穩(wěn)固漂亮的大樓。歌唱也是一種肌肉記憶的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好好練習基本的發(fā)聲技巧,鍛煉肌肉記憶,使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表達歌曲,抒發(fā)情感。本文從歌唱技巧的三個主要方面論述,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引導學生好好演唱和表達作品。
【關鍵詞】歌唱技巧;聲樂教學;重要性;實踐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此造就了我國音樂文化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在聲樂專業(yè)學習中,有很多因素影響著我們對歌曲的表達,例如,對作品情感的分析和表達、基本的一些發(fā)聲技巧、學習或演唱時的心理狀態(tài)等。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歌唱技巧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對作品的分析和情感的表達
音樂的出現(xiàn)源自人類之間的相互溝通,情感的表現(xiàn)和某些信念的傳遞。我國地貌豐富,南北差異較大,因此,每個民族的歌曲都有自己地獨特之處。當我們拿到一首新的音樂作品時,不要盲目的就去識詞讀譜,這樣會使我們只會認譜而不懂情感。音樂本來就是一門感性的藝術,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才能更好地去表達作品。因而,在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時,我們首先要對作品的整個大的創(chuàng)作背景環(huán)境進行了解,確定作品的整體情感基調(diào),然后分析歌詞和旋律,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做到尊重樂譜,還原作家想要表現(xiàn)出的音樂。其中,最不可忽視的是音樂元素,例如音高、時值、拍號等。音高、音準是最基本的要求,音都不準的音樂,何來美感。其次是時值節(jié)拍,雖然在演唱中一個音符長一點短一點似乎對音樂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準確把握音樂元素是最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也是嚴謹從藝、精益求精的重要表現(xiàn)。
二、掌握基本的發(fā)聲技巧
基本的發(fā)聲技巧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歌唱時的氣息、聲音的位置及歌唱共鳴、歌唱中的咬字規(guī)律等。正常歌唱時的呼吸方式與我們?nèi)粘Uf話時的呼吸方式有所不同。平時我們是自然的呼吸講話,氣息通常來講比較淺,不會太深。而歌唱時的氣息需要比我們平時講話的氣息深,首先我們在歌唱時需要有一個好的站姿,雙腳的腳跟要著地站實,腰部背部挺直,要保持一個正確的站姿,然后深呼吸,打開胸腔,打開喉嚨,吸氣至肺部下三分之一,感受肺部呼吸擠壓橫膈膜而造成腹部的微微鼓起。這就是我們歌唱時的正確呼吸,平時可以通過一些跳音的練習感受氣息的力量。
在聲樂教學訓練中,不僅呼吸位置與平時講話不同,而且歌唱的位置也不相同。首先,在歌唱教學中,要求學生把聲音放到高位置。什么是聲音的高位置呢?高位置其實就是帶有頭腔共鳴的聲音,也是頭聲。學生在歌唱時發(fā)聲的位置越高,他的頭聲成分就越多,泛音也就越多,其音色就非常優(yōu)美動聽。由此可見,高位置的聲音效果就是頭聲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按如下方法來訓練學生的高位置。第一個方法就是運用哼鳴,哼鳴這個動作包含生理反應,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受這種狀態(tài)。先閉著嘴巴哼鳴,感受鼻腔的震動,接著慢慢張開嘴巴哼鳴,慢慢尋找頭腔的共鳴。需要注意的是,訓練過程中切不可為了追求所謂的音響效果,使原有的狀態(tài)改變,應該保持同等的音色、音量和位置。第二個方法是先打開口腔,穩(wěn)住自己的喉頭,不要到處動,挺立后咽壁,然后適度打開咽喉管道,結(jié)合元音i、u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積極地感受氣流和共通暢的感覺,慢慢找到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在歌唱學習中最主要的是自己切身的實踐,感受老師所引導的狀態(tài),結(jié)合自己的感覺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才能學好聲樂,唱好歌曲。
歌唱中咬字的規(guī)律對于一首作品的表達也非常重要,教學中學唱的外文歌曲和中國歌曲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咬字的不同,中國歌曲講究的是“咬字歸韻”,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它最講究字正腔圓,每個字的字頭要講清楚,字尾要歸好韻。無論外文還是中國作品,我們在歌唱之前把歌詞通讀一遍,當作一首詩朗誦,發(fā)音、情感,然后根據(jù)其聲韻歌唱作品。
以上就是聲樂教學中基本演唱技巧的三個主要方面。我們不僅要處理好其他因素的干擾,更要有針對性地從這三個方面反復練習。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引導學生好好演唱和表達作品。
參考文獻
[1]李昕澤.淺談情緒對演唱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2(06):17-18.
[2]鄒長海.聲樂藝術語言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