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軍
[摘 要] 圍繞藍墨云班課APP的信息化教學實踐,闡述了利用藍墨云班課手機APP,使中職PLC教學由“課前云端自主學習—課堂合作學習—技能訓練素養(yǎng)提升—課后總結提高”的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PLC課程信息化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PLC課程實訓質量,強化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
[關 鍵 詞]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APP;信息化教學;PLC;藍墨云班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08-02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xiàn)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支撐,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移動通信網(wǎng)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普及不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這對學校教育教學方式既是嚴峻的挑戰(zhàn),又是難得的發(fā)展機遇。目前中職學校的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熱衷于網(wǎng)絡、游戲等新興事物,對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刻苦鉆研精神,同時又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幾乎每位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這就為我們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一、在中職PLC課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學的實踐
PLC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學生不僅需要理解PLC的工作原理,了解PLC程序設計的編程規(guī)則,掌握PLC基本指令與功能指令的意義及使用方法,還需要結合電力拖動等相關的電學知識,才能學好PLC課程。面對中職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薄弱、理解能力不強、思維活躍和熱衷動手等特點,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使用教學手段與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下面就結合可編程序控制器教材的“可編程序控制器的T元件”部分內容談談具體教學過程。
(一)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理念設計
1.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學習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是新舊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基于此,本次課采用案例教學,以“十字路口紅綠燈”為案例,通過觀看藍墨云班課中“十字路口缺少紅綠燈闖禍”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細節(jié)、得出紅綠燈安裝的必要性,結合PLC專業(yè)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層層遞進,以紅綠燈的控制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
2.基于杜威“做中學”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擴展知識遷移思維,加強知識和能力的拓展應用。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了解決問題策略—知識的“再發(fā)現(xiàn)”,通過觀看用所學知識制作定時鬧鐘現(xiàn)象的視頻,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通過定時器的應用拓展環(huán)節(jié)(紅綠燈的控制),小組合作思考、動手操作、完成接線、上機輸入程序并調試,充分體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目標設計
在知識和技能目標方面設計了掌握PLC指令中T元件的使用方法,能應用T元件解決程序中涉及的定時問題。在過程和方法目標方面設計了通過情境設置、知識呈現(xiàn)、課堂測試與釋疑、問題解決和應用拓展五個過程,讓學生了解T元件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能夠應用定時器T解決紅綠燈的定時問題,利用信息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主動收集信息資源的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目標方面設計了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感受,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三)設計的思路與意圖
課堂設計思路
1.課前。利用藍墨云班課的手機APP,教師能發(fā)布與課程專業(yè)知識應用相關的視頻、圖像等內容,利用APP的行為跟蹤功能,提醒督促學生去觀看與學習視頻內容,并能參加課前的討論活動賺取相應的經(jīng)驗值,從而提升學生課前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達到課前預習、學習知識點的目的,為課堂學習作鋪墊。
2.課中。通過學生藍墨云班課手機APP中在線試題的測試,教師可以采用限時和限次等方式,允許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多次嘗試完成測試內容,每次結束時學生能及時明確該次成績,可以選擇重做。多次的重做無形之中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理解及記憶,提升了學習效果。
學生在完成新知識的學習任務后,采用任務引領、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新知識的應用拓展環(huán)節(jié)。利用藍墨云班課的評價功能,點贊表揚先進,幫助鼓勵后進,并利用手機的攝像功能及時記錄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的突出與不足之處,爭取讓全體學生完成層層關卡,最后需要每位學生提供課堂學習的成果(可以是照片資料、視頻資料等),努力取得課堂學習的經(jīng)驗值,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3.課后。(1)通過藍墨云班課的頭腦風暴功能,將課堂中學生操作的典型案例發(fā)布在班課中,并設定相應的學習經(jīng)驗值,讓大家一起來找茬討論,積極發(fā)言,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醒學生避免學習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提醒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2)觀察課堂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細節(jié),了解知識應用場景,理解我們學習的內容并不是無源之水,讓學生理解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特性,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PLC課程教學中運用藍墨云班課APP的思考
本課以藍墨云班課作為信息化教學的主框架,從中穿插應用了微視頻、頭腦風暴法、手機APP端自我測試等一系列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在PLC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更容易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果能夠將信息化教學方式貫徹下去,那將使我們中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有較大的提升。
(一)有助于教學內容的有機系統(tǒng)整合
藍墨云班課APP把學生在班課中的一切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經(jīng)驗值無縫銜接,學生參與教師布置的各個學習模塊都將獲得相應的學習經(jīng)驗值,通過這些經(jīng)驗值在班級學生間的相互比較,學生能夠獲得普通學員、學霸、藍鉆學霸等稱號和徽章的獎勵,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取得相關的學習經(jīng)驗值可以讓學生達到相應的學習效果。
(二)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體驗
由于教學內容、知識點全部在學生的手機APP上,學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時間和地方進行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氛圍中進行,不用擔心暫時的分心而跟不上教學。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可以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
(三)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由于教學的知識點在課前學生通過手機已經(jīng)學習過了,那么教師在課堂內可以安排高質量的教學活動,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去驗證課前學習內容的有效性,從而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化成主動的知識汲取者,提升學習的效果。
三、結束語
2010年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特別指出“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采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說明了國家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教育部推出的大學生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平臺——中國大學MOOC,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不受場地和時間限制的系統(tǒng)學習機會。近兩年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為學生的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各種移動教學軟件(如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等軟件)的興起,更為學生的自助學習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n堂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推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種在信息社會下進行有效學習的方法,讓手機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助力,使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是教師的不懈追求。
參考文獻:
[1]潘治國.智能手機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34(2):41,44.
[2]邱林.移動學習在中職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29):132-133.
[3]李艷芳.中職課堂信息化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5.
[4]王爽.中職信息化教學設計探究[J].大眾科技,2015,17(4):174-175.
[5]陳琳,陳耀華,喬燦,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開局之年我國教育信息化新發(fā)展:2014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新聞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38-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