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杜軒
傅雷,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我家有本他譯的《歐也妮·葛朗臺》,語言平實干凈,很有“味道”。
1954年至1966年,12年的時間,他與兒子傅聰以家書的形式進行精神交流。傅雷對幼年的傅聰要求極嚴,據(jù)其好友樓適夷透露,傅雷每次和傅聰同桌進餐時,總是要觀察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是否妨礙了同桌的人;只許孩子用鉛筆、毛筆和蘸水鋼筆,而不許用當時已流行起來的自來水金筆。樓適夷不知情,為傅聰買了一支居然被傅雷沒收,害得傅聰傷心地哭了一場。
不過兒時的“嚴父”,到傅聰大時卻似乎變成好友了。家書中,傅雷對傅聰諸多勉勵:“孩子,勇敢些,別怕!別躊躇!”“多聽聽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里斯朵夫(編者注:指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里幾段艱苦的事跡,可以增加你的勇氣,使你更鎮(zhèn)靜?!彼c傅聰談?wù)摴糯膶W:“上星期……講《長恨歌》與《琵琶行》,覺得大有妙處?!彼麑Ω德斏埔馓嵝眩骸笆植逶谏弦驴诖锉炔逶谘澊锔鼰o禮貌,切忌切忌!”并毫不掩飾自己對孩子的愛:“我在心里擁抱你!”
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傅聰看到了這些來信,一定會感到暖意融融吧!傅雷即使忙得分身乏術(shù),也不忘給傅聰以精神上的陪伴,千里寄家書。從《傅雷家書》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人間親情的摯愛與關(guān)懷,更觸摸到了超越生命的氣魄和胸懷,一個偉大的父親,讓人高山仰止。
相比之下,現(xiàn)在交通發(fā)達了,通訊方便了,打個電話、發(fā)個短信就能完成溝通,可親人間的距離卻遠了。有些父母連發(fā)個信息給孩子都說沒時間,吝嗇至極。而所謂的補償是為孩子買禮物,所謂的陪伴是拿出手機給孩子打游戲,甚至和孩子一起打游戲。
這是何等的荒謬,何等的令人匪夷所思!教育,關(guān)系到孩子的一生,如果家長連“言傳身教”都做不到,子女如何成龍成鳳呢?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苯ㄗh爸爸媽媽們和同學們抽空閱讀《傅雷家書》。讀罷,你會感受到一股清流涌上心頭,你的思想會得到洗禮與升華。
書蟲呢喃:杜軒同學從這本書中看到了父親的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還不忘聯(lián)系當下,呼吁父母多陪陪孩子,角度獨特,啟人深思!“白銀蟲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