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夢澤
昨天,媽媽讓我看了一條刷爆朋友圈的微信。內(nèi)容講的是一位留學(xué)美國的大哥哥不會做西紅柿炒雞蛋,但為了招待美國朋友,深夜發(fā)微信向母親求助。大洋彼岸的父母為了及時教會兒子,大半夜爬起來為兒子錄教學(xué)視頻,直到被問起,大哥哥才意識到當時國內(nèi)是凌晨?;ヂ?lián)網(wǎng)上對那位大哥哥的批評如潮水般涌來,“不孝子”“媽寶男”等詞匯頻現(xiàn),即使隔著手機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評論人的不屑和怒火??墒?,我卻不那么認為。
首先,那位大哥哥遇到問題,第一反應(yīng)就是向父母求助,這恰恰體現(xiàn)出他對父母的信任和依戀。所謂“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父母做的飯菜的味道,洋溢的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是親情的味道,是斬不斷的愛的味道。
再者,我不相信大哥哥不知道可以上網(wǎng)查詢他所要的資料,而且那樣更快捷、省事,可他為什么還要給母親發(fā)微信求助呢?那是因為他想讓他的父母有一種被自己兒子需要的感覺。父母越來越老,有時會跟不上時代發(fā)展,很多事都幫不上忙,這會讓他們有失落感,認為自己沒有用了。孩子不時地用些小事去“煩”他們,他們只會覺得開心。這也是一種孝順的方法,不是嗎?
還有,他其實是在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告訴父母,他在長大,或者是在學(xué)著長大,請父母放心。兒行千里母擔憂,作為父母,看到孩子自己在努力做往常可能不大會做的事情,會不會有一種家有兒女初長成的欣慰呢?一定有吧。
盡管我不贊成半夜三更把父母吵醒,但那位大哥哥的行為從以上角度來說還是值得肯定的,而不是像大伙兒所說的那么不堪。龍應(yīng)臺曾感慨地說:“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所以在你的成長路上,如果能時不時駐足、回頭,告訴父母,即使你離開他們,卻依然還有需要他們的地方,我想父母一定會很有驚喜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