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評駕到·
黃子騰(五年級):
就我自己而言,我樂于回答親戚的提問,樂于和他們分享我最新的學習成果。他們并未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我的缺點,更多的是對我獲得成績的欣賞與贊揚。對我來說,這種自豪感又給了我繼續(xù)奮發(fā)的動力。
無論聽者覺得是關心還是八卦,只要親戚們初心為善,都值得我們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看待,用積極的反應去回饋。對于親戚的詢問到底是好是壞,最大因素在于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是否澄凈。讓我們用正能量去回應親戚善意的初衷吧!要知道,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莫過于親人的關愛。
(指導老師:賈佳慧)
管彤(六年級):
通常問我們問題的都是我們的女性長輩。她們大多數(shù)時間都耗在工作、柴米油鹽以及自己孩子的學習上,所以詢問學習是她們最熟悉的話題。平時大家都不常見面,見面了,當然要說說家常。我們成績優(yōu)秀,她們開心;我們成績不理想,她們也會安慰,絕沒有嘲笑的意味。因為將心比心,她們的孩子一定也被問過類似的問題。
有時,喜歡問這些問題的,是老年人。老年人平時相對比較孤單,與孩子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希望大家都能理解老年人的“問長問短”,他們只是想找人說說話,并沒有惡意。孩子們健康成長,是他們最樂意看到的事。如果有些問題我們不想回答,不妨“報喜不報憂”,成全他們的一片善心!
(指導老師:周興青)
丁鈺淙(六年級):
親戚相聚,總會互相問些問題。有些問題讓我們倍感溫暖,有些問題讓我們得到建議,有些問題也讓我們頓悟了道理。
就像問你寒假作業(yè)完成了多少,有的人非常驕傲地說:“已經(jīng)寫完了?!碑斎?,你會發(fā)現(xiàn)總有一兩個人低頭不語,他們在想什么呢?看見別人自豪的模樣,作業(yè)沒寫完的人,心里肯定感到不自在。他們是否也在反思,自己為何不早早寫完,好向親戚朋友炫耀一番?每個人生階段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就算親戚們不提醒,這些任務你也要完成。
親戚朋友們的問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既是一種關心,也是一種鞭策。特別像我們這些將要升初中的學生,只有被鞭策,才會有所行動。
(指導老師:周興青)
狄子濤(六年級):
我認為不留情面地當眾提問隱私只能說是“八卦”。要知道,“關心”也要有原則?,F(xiàn)實中的親戚比《春節(jié)自救指南》歌詞中的親戚更加咄咄逼人。問成績的、問升學的、問學費的都有,特別直白,特別不給人情面。面對狂轟濫炸,我們雖然很是無奈,卻又迫于親人間的血脈關系,不得不去回答。
成績之于孩子,就如工資之于成人,高也好,低也罷,是孩子個人成長的階段性印記,誰都不想它被當成年夜飯里的醬鴨——曬了一遍又一遍。
某些家長似乎總能在你身上找到樂趣,似平和的語調(diào)當中,時不時透露著對你的不屑,以及對自家孩子的夸耀,儼然一位“話題終結者”。如何敷衍過去呢?大概只能回報給他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吧。一切交流都需要以尊重為前提,荀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毕M覀兌寄軌蚪o彼此留下一片呼吸的空間。
(指導老師:賈佳慧)
高徐成(六年級):
每次飯局,我們都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們的“連番轟炸”。有時,一些話讓人無言以對,可又不得不回答,確是尷尬之事。在學校里,我們的成績都不能在班里公布,這是我們的隱私,可為什么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追問下,要被公諸于眾?這結果與他們的關系很大嗎?知道了又有什么意義呢?
他們不知道這些細小的問題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影響。就我自己而言,每次回老家,大家坐在飯桌上吃飯的時候,總會有人問我關于成績的種種,而我只能尷尬地一笑帶過,內(nèi)心自卑又難受。這種感覺真的一點都不好受,只能羞得面紅耳赤,甚至對聚會產(chǎn)生了排斥心理。希望大家在聚會時,少一些敏感話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吧!有一天,當這些問題落到了他們自己頭上,他們才會意識到其中的尷尬吧!
(指導老師:周興青)
高瑞陽(六年級)
“期末考了多少分?”“初中準備上哪里?”“這學期得了幾個獎?”“鋼琴過幾級了?”……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關心,不僅不會給我們信心,反而會讓我們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讓心里的壓力更大。
我們現(xiàn)在已進入少年期,不再是幼兒,我們更愿意聽到一些更新奇、更有價值的問題。比如:“在學校快樂嗎?”“周末有沒有行萬里路呢?”“讀了什么書?有什么心得體會?”就像傅雷與孩子傅聰一起探討的那些問題,總是那么有趣,讓人想繼續(xù)交流下去。
可現(xiàn)在,親戚們總是用那些瑣碎的“攀比性問題”與我們交流,還把我們當小孩。他們以為這些問題是充滿生命力的青草,但對我們來說,它們卻是可怕的鐵絲網(wǎng)!我真希望他們能早日意識到這點,多注重靈魂的交流,而不是表面的攀比。有朝一日,我成為“長輩”時,也一定要慎重,不能讓我的后輩們覺得“壓力山大”。
(指導老師:周興青)
豆子媽媽:
不知不覺,我也成為了網(wǎng)上被年輕網(wǎng)友們所吐槽的“七大姑八大姨”。就像那句話說的“沒想到有一天,我也變成了我最討厭的人?!贝_實,我更沒預料到,有一天,我也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期末成績?nèi)绾伟??”“打算考哪個大學???”……
當我成長到那個階段,坐到那昏黃的燈光下屬于長輩的位置,這些問題就不知怎么的,從我嘴里脫口而出。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會開始嘗試說一些網(wǎng)絡流行語,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我也能感受到,當我說出那些詞語時,他們臉上的不屑。
為什么要去問這些問題呢?叩問自己,撇除“關心”或是“八卦”,更多的是一種對以往歲月的回顧吧。我們看到年輕的孩子們,總是難免羨慕,因為世界是他們的,我們想更多地了解他們的生活。也許,我們依據(jù)經(jīng)驗給出的建議,并不一定適合他們,卻也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祝福。
關心
每當遇到親朋好友,特別是長輩們,他們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你應接不暇:在學校成績怎么樣啊?數(shù)學不好得抓緊??!打算上什么高中???我家孩子打算出國了,你對未來有什么打算呢?
而比我們年長的哥哥姐姐們,會受到七大姑八大姨更多的追問。也就是說,隨著我們年齡越來越大,這些“關心”的詢問就會越來越多。被問者可能并不在意,但也可能會感到壓力與不適。那么,這些詢問的聲音到底是長輩們的“關心”,還是“八卦”呢?
八卦
家長說
青春期時,我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小世界,不愿意和別人說太多。時間一直往前走,有一天,我們會慢慢長大成人,不得不從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走向?qū)拸V的大世界。
我們害怕被長輩連續(xù)地詢問,并不只是害怕長輩的問題本身,更害怕的是,自己無法完成那些社會常規(guī)要求每個人都完成的人生任務,害怕自己在完成這些人生任務的過程中,消磨了熱情與夢想,變成一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
就像電影《無問西東》中所說:“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么是真實?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p>
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找到自己與外界和平相處的平衡點,并在外界各種不同聲音的詢問里,找到心靈深處的“真實”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