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銀香?張溥
【摘要】時評類作文是敘議結(jié)合、評是論非的議論文,寫作時除了運用議論文寫作的多種方法,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關(guān)鍵詞】作文;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一、議論的生發(fā)
時評類議論文一般都是因耳聞目睹有感而發(fā)的,即由具體的人物、事物、文藝作品及各種各樣的社會見聞觸發(fā),或評出人物的思想精神,或評出作品的內(nèi)涵道理,或評出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底蘊,或評出作品的優(yōu)劣得失,或評出觀點的價值意義。對評論對象的看法和態(tài)度是文章的核心,它又是由具體的人、事誘發(fā)的,因此一般要先將這一誘發(fā)因素簡單向讀者介紹,以便自然地生發(fā)議論。如:
某日上街,見一群人頗有興致地圍觀一個精神病患者,且不斷有人挑逗,戲弄,而后哄然大笑。精神病人因為喪失意識而言行荒唐,讓人同情,而那些理智健全、精神正常的人,雖然有自控意識卻以戲弄精神病人為樂趣,就令人悲哀甚至憎惡了。在他們獵奇的言行背后隱藏的是多么庸俗而空虛的心靈!
這個開頭以簡潔概括的語言敘述了所見的事實,而后很自然地亮出了自己的態(tài)度,為下面的評論奠定了基礎(chǔ)。
二、內(nèi)容的要求
義多文雜,是議論文的大敵,時評類作文亦然。面面俱到,貪多求全,必然導致文章內(nèi)容不集中,線索不明晰,條理不清楚。大海萬頃只取一瓢飲,廣廈千間唯用七尺眠,要集中一點一面深入剖析,切忌泛泛而論。要達到內(nèi)容高度集中,需要精心選擇和開掘評論的角度,并力求從整體上把握材料,領(lǐng)悟材料所包含的命題傾向,達到“準”的要求。
其次,評論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從小見大以事明理,通過對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評論啟示讀者整頓思想,提高認識。要真正取得好的效果,還需追求評論的深度,力戒蜻蜓點水、浮光掠影。
再次,要求新,見解要新穎獨到,避免老生常談,人云亦云。先看下面的材料:
有這樣一位婦女,丈夫患因肝癌于5月30日病故,為了不影響兒子參加高考的情緒,她堅強地承擔了一切痛苦,沒有把噩耗告訴兒子,直到填報過志愿才說出真相,大家深受感動。
針對這則材料,可以贊嘆這位母親,她忍著極大的悲痛瞞住兒子,表現(xiàn)了無比的堅強,令人同情又令人尊敬。這樣立論未嘗不可,但不夠深刻也無創(chuàng)新,流于表面化一般化,如果更進一步看到她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讓兒子考上大學,就可以發(fā)現(xiàn)新的角度──僅僅為了兒子考上大學而剝奪兒子在父親臨終時盡孝的權(quán)力,扼殺了兒子對父親的一片真情,并給兒子留下了終身的愧疚和深深的創(chuàng)傷。如果再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畸形的堅強導致的是家庭的悲劇,也是教育制度結(jié)出的苦果,評論就會深刻得多。比如可以討論應試教育間接扼殺人類天性褻瀆人間真情的罪責,可以由“悠悠萬事,唯此為大”的社會心理出發(fā)討論考大學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徑,等等。
三、示范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生活本就如此,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我們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因為悲傷只會蹉跎了歲月,枉送了一生。
從明天起,何不做一個幸福的人?張開雙臂,擁抱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悲觀,還是樂觀,這只是個心態(tài)的問題。
“宣室求賢訪諸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劉歆曾評價說:“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比粽摬湃A,賈誼不輸同時代任何人;但論心態(tài),他卻留給后人無限惋惜。少年得志,針砭時弊,備受排擠,謫居長沙,梁王墮馬,郁郁而終,這無非是社會對青年才俊的考驗。他本可以借助非凡的文學才華,實現(xiàn)政治理想,但他卻在遭遇種種磨礪后選擇了走向頹廢,最終自傷而死,如流星一般匆匆劃過天際。
悲觀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樂觀的人,所受的磨難無量,前途也無量。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悲苦和磨難?!拔母铩睍r,她隱忍地保全自己,與錢鐘書相濡以沫,不離不棄;“文革”以后,她立刻完成《堂吉訶德》的翻譯,享譽全國。女兒、丈夫相繼離世,只留下她一個人“打掃現(xiàn)場”。她躲不掉、逃不掉,便選擇寫《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來忘掉自己。如今的她,依然心如止水,從容篤定。她選擇用樂觀來面對生活,用堅強的心來撫慰傷痛,她也得到了生活的饋贈——尊重、成就、安然。
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后再被生活打?。粯酚^的人,先戰(zhàn)勝生活,然后再成就自己。
有時候,人生的心態(tài)不只是用悲觀和樂觀來表現(xiàn)。樂觀不是強顏歡笑,故作鎮(zhèn)定。當你深陷“囹圄”時,不妨先學會讓心態(tài)平和,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才能守住冷靜的思考,才能進一步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轉(zhuǎn)向樂觀的心態(tài),笑看人生。正如梁漱溟曾說過:“性唯和,情唯淡,唯淡唯和,乃得所養(yǎng),茍得所養(yǎng),無物不長?!?/p>
同樣是詩歌被批評為“膚淺”,汪國真笑而不答,讓時間來評判其詩歌的價值;海子卻郁郁寡歡,甚至聯(lián)系到精神與情感的矛盾,最終臥軌自殺。同樣的事業(yè),同樣的才華,不同的心態(tài)卻決定了不同的人生。有時,心態(tài)的選擇受性格的影響,有些選擇更是無法計其對錯,但選擇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雖不能瞬間“化險為夷”,但總會有一天會“守得云開見月明”。
不能時時樂觀,則當永葆平和。在紛繁的社會里,擁有一個美麗的心態(tài)才是處世的良方,愿你,愿我,都能永遠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附 注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初高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過程及方法過渡與銜接的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3358)。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