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晉 鄭磊 張仙美 吳鶴敏 張璐 胡彥奇
[摘要]河南省較大的辣椒生產(chǎn)基地多為小麥套種辣椒生產(chǎn)模式。該模式可以很好的解決糧經(jīng)爭地矛盾,增加單位面積的效益,然而小麥收獲后形成了空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閑置。在小麥辣椒套種的基礎(chǔ)之上,利用空檔間作芝麻,形成了“小麥套種辣椒,辣椒間作芝麻”的一年三熟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xiàn)增產(chǎn)增收。再者,辣椒芝麻間作可以顯著減輕辣椒“日灼病”的發(fā)生,提高辣椒品質(zhì),同時也為發(fā)展芝麻產(chǎn)業(yè)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實現(xiàn)了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麥;辣椒;芝麻;間作;套種;利用率;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S512.1;S641.3;S565.3[文獻標識碼]A
1? ? 引言
主要介紹了小麥—辣椒—芝麻高效栽培模式,包括整地、品種選擇、播種育苗、田間管理、收獲等方面內(nèi)容,以供參考。
2? ?范圍
本栽培技術(shù)適用于河南省小麥辣椒芝麻間作套種的生產(chǎn),小麥辣椒芝麻間作套種的生產(chǎn)為一年3熟模式。
3? ? 術(shù)語和定義
3.1? ? 間作
在同一塊田地上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種植方式。間作的兩種作物共處期應(yīng)超過其中一種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
3.2? ? 套種
在同一塊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長后期在其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種植方式。套種的兩種作物共處期不超過其中一種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
3.3? ? 幅寬
間套作模式下單個作物兩邊行相距的寬度。
3.4? ? 帶幅
間套作的各種作物順序種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寬度。包括各個作物的幅寬和間距。
3.5? ? 見干見濕
澆水時一次澆透,然后等到土壤快干透時再澆第二次水。
3.6? ? 煉苗
在保護地育苗的情況下,采取放風(fēng)、降溫、適當控水等措施對幼苗強行鍛煉的過程,使其定植后能夠迅速適應(yīng)陸地的不良環(huán)境條件,縮短緩苗時間,增強對低溫、大風(fēng)等的抵抗能力。
4? ? 小麥-辣椒套種
4.1? ? 地塊要求
選擇地勢高燥、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塊。
4.2? ? 整地與底肥
4.2.1? ? 整地。麥播整地要深耕細耙,耕深25cm左右,旋耕2~3次,旋耕后用小耙鎮(zhèn)壓,確保田間土地細、碎、平、實、凈。
4.2.2? ? 施肥。結(jié)合整地施肥,每667 m2施入40 kg的復(fù)合肥,氮磷鉀含量均為15%。所用復(fù)合肥符合GB 15063的規(guī)定。
4.3? ? 小麥品種選擇
宜選用矮稈早熟小麥品種,如矮抗58、豫麥158等。
4.4? ? 小麥播種與預(yù)留行設(shè)置
4.4.1? ? 小麥播種時期與模式。小麥在10月上旬播種,每幅播3行小麥,幅寬40 cm,預(yù)留80cm空檔,帶幅120 cm(見圖1)。
4.4.2? ? 小麥播種方式與方法。播種采用機械條播,行距20 cm,播種深度3 cm~4 cm。播量8 kg/667 m2~12 kg/667 m2,基本苗16~20萬/667m2。
4.5? ? 小麥拔節(jié)期追肥
小麥基部第一節(jié)定長時追拔節(jié)肥,追施尿素8 kg/667 m2~? ? ?15 kg/667 m2。所用尿素符合GB 2440的規(guī)定。
4.6? ? 春季防治病蟲草害
防治適期及方法見表1。
4.7? ? 辣椒育苗
4.7.1? ? 苗床選擇。苗床應(yīng)選擇在背風(fēng)向陽、二年沒種過茄科作物、有適當肥力而無病蟲源的地塊。
4.7.2? ? 辣椒品種選擇。選用株高適中的簇生型朝天椒系列品種,如三櫻8號等。
4.7.3? ? 辣椒種子處理。播種前曬種1~2天,然后用55 ℃~? 60 ℃熱水浸種10 min~15 min或0.1%高錳酸鉀浸種? ? ? ? 20 min、1%硫酸銅浸種5 min。
4.7.4? ? 苗床整理與播種。每栽667 m2大田,需準備苗床45 m2~? ?50 m2,用種150 g。每45 m2~50 m2苗床施腐熟優(yōu)質(zhì)粗肥300 kg、過磷酸鈣5 kg、草木灰15 kg。肥料撒勻后翻耕20 cm,耙細耙平做畦,畦寬1.2 m。播種后覆土1 cm左右,蓋地膜。膜面拉緊鋪平兩邊兩頭要壓嚴壓實。地膜蓋好后畦上面小拱棚覆膜保濕升溫。苗床管理。(1)溫度。白天溫度控制在25 ℃左右;夜間 12 ℃~15 ℃。有60%~70%苗出土?xí)r揭去地膜。中午溫度升高時注意放風(fēng)降溫。(2)水分。幼苗2~3片真葉時,若苗床缺水應(yīng)及時噴水。4~5葉時保持苗床見干見濕。(3)間苗。幼苗1~2片真葉時要間苗一次,苗間距3 cm~4 cm,去弱留壯,拔除雜草,防止擁擠。(4)煉苗。定植前15天煉苗,使幼苗逐步適應(yīng)外部環(huán)境,提高移栽成活率。
4.8? ? 辣椒移栽前整地
次年4月上旬,用微耕機將預(yù)留空檔旋耕后,開挖排水溝。即利于后期辣椒澆水、排水,還可減少收麥對辣椒的影響。
4.9? ? 辣椒移栽定植
4.9.1? ? 辣椒移栽時間與模式。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將辣椒定植到預(yù)留行溝內(nèi),每個預(yù)留行栽2行辣椒,行距40 cm,辣椒距小麥20 cm,帶幅120 cm(見圖2)。辣椒株距17 cm~20 cm。
4.9.2? ? 辣椒移栽方法。辣椒苗齡以60~70天為宜,選壯苗、大苗、根系發(fā)達的苗。先澆水,后移栽,應(yīng)帶土移栽,保護好辣椒根部,栽深5 cm~8 cm。
4.10? ? 辣椒打頂
辣椒定植后5~7天后澆緩苗水,定植緩苗后20天內(nèi),辣椒12~14片真葉時打頂。
4.11? ? 小麥收獲
次年6月上旬,小麥進入完熟期,應(yīng)適時早割,為間作芝麻爭取時間??刹捎脵C械收割,利用小型收割機騎跨在套種行間收獲,收獲時盡量不碾壓辣椒。小麥留茬高度為25 cm~30 cm。小麥收獲后形成了80 cm的空檔,帶幅120 cm(見圖3)。
5? ? 辣椒-芝麻間作
5.1? ? 辣椒芝麻間作模式
在小麥收獲后形成的空檔內(nèi)播種芝麻,每間隔4行辣椒,即每間隔一個空檔播種一行芝麻,形成4行辣椒1行芝麻的種植模式,播種帶寬240cm(見圖4)。
5.2? ? 芝麻品種選擇
芝麻品種宜選用單桿型、莖稈粗壯、抗倒、株型緊湊的品種, 如漯芝21號、漯芝16號、漯芝19號等。
5.3? ? 芝麻播種時期及播種前整地
5.3.1? ? 播期。芝麻播種應(yīng)做到麥收后搶時播種,最佳播期為6月7日前后。
5.3.2? ? 播種行選擇。播種時注意避開收割機的秸稈出口行,如果播種行小麥秸稈過多應(yīng)將其清理后再播種。
5.3.3? ? 墑情要求。耕層0cm~20cm土壤含水量達到15%~35%,適墑播種。
5.4? ? 芝麻播種方式與播量
采用獨腿耬播種,播深3 cm左右。芝麻播種量為? ? ? ? ? ? ? 50 g/667m2左右,可保證芝麻密度5000株/667 m2,無需間定苗。
5.5? ? 辣椒中耕培土
辣椒第一棚果出現(xiàn)時進行中耕,中耕3cm左右。結(jié)合中耕進行培土,將土壤培于植株的根部。
5.6? ? 芝麻打頂保葉
8月15日左右打頂。打頂時,除去芝麻頂端1 cm~3 cm為宜。整個生育期嚴禁摘葉。
5.7? ? 肥水管理
5.7.1? ? 施肥。小麥收獲以后,辣椒重施麥后肥,施尿素? ? ? ? ? ? ? ? ?7.5 kg/667 m2、復(fù)合肥20g/667 m2;7月上旬施復(fù)合肥30 kg/667 m2。芝麻不需要額外施肥。
5.7.2? ? 葉面噴肥。8月底到9月初,芝麻辣椒處于生長后期,一般選用0.4%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2~3次,可以減輕葉部病害,增加產(chǎn)量。所用磷酸二氫鉀符合HG 2321的規(guī)定。
5.7.3? ? 澆水。根據(jù)辣椒是否缺水靈活把握澆水。
5.8? ? 雜草防除
5.8.1? ? 芝麻播后苗前除草。芝麻播后苗前可用72%異丙甲草胺100 ml/667 m2~200 ml/667 m2或50%乙草胺乳油100 ml/667 m2~? ? ? ? ? ? 150 ml/667 m2,兌水50 L,均勻噴施在芝麻播種帶內(nèi),防除雜草。
5.8.2? ? ?芝麻出苗后除草。芝麻出苗后發(fā)生草害,采用人工除草。
5.9? ? 病蟲害防治
5.9.1? ? 化學(xué)防治原則。加強病蟲害的預(yù)測預(yù)報,適時進行藥劑防治。根據(jù)辣椒和芝麻各生育期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合理選用化學(xué)農(nóng)藥,提倡藥劑輪換使用和合理混用。
5.9.2? ? 農(nóng)藥要求。所施用農(nóng)藥應(yīng)符合GB/T 8321.1~9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的規(guī)定。
5.9.3? ? 防治技術(shù)。辣椒與芝麻間作田主要病蟲害化學(xué)藥劑防治技術(shù)見表2。
5.10? ? ?芝麻辣椒適時收獲
5.10.1? ? ?芝麻收獲。9月上中旬,當芝麻下部葉片全部脫落,僅剩上部極少葉片;下部2~3個蒴果開裂時收獲。芝麻收割后捆成小捆,擺架晾曬,充分曬干后脫粒2~3次即可。
5.10.2? ? 辣椒收獲。9月下旬~10月上旬,辣椒全部果實變紅時,單株砍倒,就地晾曬后采摘收獲。
[參考文獻]
[1] 謝富欣,劉焱,李鑫磊,等.小辣椒與芝麻間作高效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5(09):95-96.
[2] 郭振華.小麥套作小辣椒雙千斤高產(chǎn)栽培模式[J].中國農(nóng)技推廣,2017(02):34-35.
[3] 張存松.開封地區(qū)小麥-西瓜-辣椒-玉米一年四熟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J].中國瓜菜,2017(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