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化民
[摘 要]玉米因特有的維生素含量高、香甜可口、助消化、防便秘等優(yōu)勢在市場上得到了熱銷,頗受消費者喜愛。同時,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農作物之一,每年的出口量也占據很大比重,對促進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和外匯收入均有積極意義。因此,探究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要點極具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就主要對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玉米別名苞谷、棒子,植株高大、莖強壯,玉米的種植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推動國民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雖說玉米單產高、增產潛力大,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還是需要緊密結合地區(qū)氣候、地質條件、自然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從選種到播種到管理到收獲,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做到科學、合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障玉米的質量和產量。渭南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宜,氣候條件優(yōu)越,非常適宜玉米的種植,下面就渭南市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要點進行推廣,以供參考。
1 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
1.1 選種
玉米種子應選擇抗病能力強、抗倒伏能力強、早熟、矮桿、單株產量高的品種,如蠡玉11號、榆單9號、鄭單598等,而鄭單598在渭南當地的種植較廣泛。選好玉米品種后,要把種子晾曬幾天,這樣能增加玉米的出芽率。曬完后再把種子放到溫水里浸泡一定時間,然后再撈出種子曬干,用多菌靈和磷酸二氫鉀一起拌種,最后就等待播種。
1.2 選地
玉米在生長階段需要很多營養(yǎng)物質和水分,其根系發(fā)達且根系較多,在很多土質條件下都能生存,但要確保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在選擇地的時候就要選擇土壤肥沃和土壤層比較厚的地質。在播種玉米前也要做好整地工作,對于剛收獲完秋季作物的土地要及時翻耕和整平,保持土壤的平整和濕潤,做好上述工作后才能開溝播種。
1.3 播種
在播種玉米時必須充分掌握品種的大小和高低差異,了解播種土地的土壤溫度、氣候環(huán)境、害蟲等關鍵影響因素。在實際播種過程中必須控制好播種量、植株密度、播種方式等,若是成熟期早以及生長周期短的玉米品種,更要注重合理密植。一般來說,播種方式和播種時間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確定。
1.4 管理
玉米出苗后要貫徹落實田間管理工作,定期查苗,及時補苗。當玉米長出4-5片葉子后就要及時落實定苗工作。若田間缺苗情況嚴重應及時移栽補苗,移苗要在玉米長出2-3片葉子后,并且在移苗時必須帶土移苗,這樣才能有效確保苗木的存活率。苗期施肥要結合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在灌溉時每667m2一次性施用5kg鉀肥、5kg磷肥以及10kg復合肥。玉米穗期的灌溉和施肥也十分關鍵,必須做到合理、科學才能確保玉米的良好生長,才能提高玉米的結實率。
2 玉米的病蟲害防治要點
渭南玉米種植中常見的病害有大斑病、病毒病等,而蟲害有玉米黏蟲、玉米螟等等,而以下對幾種常見病蟲害的防治給予了簡要概述:
2.1 病害
2.1.1 大斑病。大斑病是玉米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玉米葉片,嚴重時會危害玉米包葉和葉稍。大斑病發(fā)病初期玉米葉片上會出現(xiàn)少許灰色小點,然后沿著葉脈逐漸擴散開來,使得玉米葉片中間部分呈現(xiàn)黃褐色,邊緣部分呈現(xiàn)褐色。若玉米種植地區(qū)空氣濕度較大,大斑就會逐漸形成一大片,且葉片上出現(xiàn)黑灰色霉狀物,使得玉米葉子枯黃、枯萎,最后傳染包葉和果穗。在防治大斑病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選種時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二是玉米種植前要做好換茬種植以及倒翻土壤工作,有效減少大斑病的病菌數量;三是在大斑病發(fā)病初期必須要細致處理,及時清除發(fā)生病態(tài)的葉子,避免互相傳染;四是合理選擇播種時間,強化灌溉和施肥管理;五是適當藥劑噴灑防治大斑病。
2.1.2 病毒病。矮花葉病是常見的玉米病毒病,通常在玉米出苗到七葉期容易感染,一旦被感染,玉米葉子上就會出現(xiàn)綠色的條和點,然后逐漸擴散至整片葉子,使得原本的綠葉逐漸變成黃色,且葉片上還會出現(xiàn)黃綠色條紋形狀。感染矮花葉病的植株在高度上和正常植株會有明顯差距。要防治玉米病毒病最好是提前用藥劑噴灑,在灰飛虱和蚜蟲遷飛之前做好防治工作。當前,很多玉米生產農業(yè)區(qū)都會選擇氧化快樂果或是抗蚜可濕性粉劑稀釋后對玉米苗進行噴霧,已達到驅蟲的目的。此外,還需要從根本上落實玉米的栽培管理工作,強化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玉米被感染的幾率。
2.2 蟲害
2.2.1 玉米螟。玉米螟屬于鉆蛀性害蟲,玉米螟幼蟲會吸食雌穗的花絲與嫩苞葉,吃掉剛出好的籽粒,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并且,玉米螟侵害玉米頸部后,一旦遇到大風天氣植株就容易被吹斷,造成玉米籽粒不飽滿甚至一些植株完全沒有籽粒,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要防治玉米螟的侵害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充分了解玉米螟的習性和特性,在越冬前就要消滅害蟲;二是在玉米抽穗階段必須落實好藥物噴灑工作,有效防治玉米螟的侵害;三是引入玉米螟的天敵赤眼蜂,利用赤眼蜂達到消滅玉米螟的目的;四是在選種時就要選擇抗蟲性能好的玉米種子,從根源上防治蟲害。
2.2.2 玉米黏蟲。玉米黏蟲通常會大面積發(fā)生,主要吞食玉米葉,對產量影響相當大。對于該問題,通常采取如下方法給予防治:
(1)人工防治法。即用三根谷草,將玉米和高粱葉捆綁在一起,插在田間,通常每公頃需放置超過750把,定期更換,集中處理;
(2)化學處理法。使用2.5%敵百蟲粉,5%馬拉硫磷粉劑混合成噴粉,按照22.5~37.5kg每公頃的量于3齡前給予噴灑,達到初期防治之效。
(3)生物防治法。釋放玉米黏蟲天敵,或撒施黏蟲核多角體的病毒,實現(xiàn)害蟲的殺滅。
3 結語
玉米是我國十分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中至關重要。因此,必須重視并充分落實玉米的栽培管理工作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效確保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但在實際栽培過程中,受地區(qū)條件、氣候、人員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出現(xiàn)其他問題,這就需要種植者時刻觀察、密切注意,將所有不利于玉米生長的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提高玉米種植產量,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帶動渭南地區(qū)農業(yè)經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羅亞杰.玉米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的創(chuàng)新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
[2] 冉華倫.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山西農經,2017(13).
[3] 陳潔.試論玉米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