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江
自從建立班級群后,家長和教師、家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變得便利和快捷起來。班級群關乎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教育主導的家長和教師,應如何看待班級群呢?
首先,教師要掌控班級群的話語權。常言道,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既然班級群是教師和家長的交流場域,為了維持平衡和必要的秩序,更好地服務于彼此的交流和對話,教師應在班級群中提議并號召所有成員共同制訂切實有效的“群規(guī)”。通過制度的落實和后續(xù)不斷地完善,使群內交流在一定的框架、要求下有序地進行。所以,在剛開始制訂規(guī)則的時候,可以盡量全面、翔實一點。比如:交流話題的選擇、主持人的選拔和交流方式、時間的安排、家長發(fā)言和交流名單的預先確立、擾亂或刻意干擾他人應受到的懲罰等等。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設計,讓班級群內活動有據可依,也利于教師對相關問題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方便日后細致、全面地解答家長的疑問。當班級群走上正軌,一些無關痛癢的做法或可有可無的安排則可以適當刪減,以確保對話的成效,節(jié)省時間。這樣一來,班級群就成了教師主導的一個互動平臺,可以避免大家在群里“無所事事”“牢騷滿腹”或“閑聊刷屏”的尷尬局面。
其次,教師應創(chuàng)造契機讓家長提建議,并適當采納。既然班級群是大家的,那么就應該在管理方式和運行過程中有所體現(xiàn)。家長群體蘊涵巨大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發(fā)揮家長群體的潛在價值:一是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鼓勵家長通過自愿等途徑參與到班級群的管理中來;二是積極發(fā)動家長給教師和學校提建議,并及時向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反饋。
最后,教師應適度拓展班級群的“邊界”與“功效”。班級群是家校對接的“橋梁”,但不能僅僅局限在學生的成績、行為表現(xiàn)、教師的不足和學校瑕疵,以及家長的局限和家庭環(huán)境的缺陷等話題交流上。班級群只是一個“點”而已,通過這個“點”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管中窺豹”的弊端。如果不能充分打開自己的視野,那“只見一斑”就成了我們的定局。所以,班級群的邊界與功效還應該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比如:話題講座、家教經驗和心得的分享、外出游學、野炊、欣賞話劇等,這些看似無足輕重,有的甚至偏離教育的內容,卻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家校、家與家之間的距離,為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班級奠定了重要基礎。當然,此時的班級群所承載的功效和使命也是無比巨大的,大家在接觸和遭遇教育問題及孩子的偶發(fā)問題時,更容易保持冷靜、理性,并以長遠的眼光來面對和處理。
其實,不管是教師傾盡全力打造一個秩序井然的班級群,還是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并正確表達自己的心聲,抑或教師把家長們組織起來做一些更加“瘋狂”的事情,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極好地調適、優(yōu)化和發(fā)揮班級群的內在價值,此時的班級群也更像是一個“心靈氧吧”,讓身處其中的每個成員都享受到身心被活化的美妙體驗。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華西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