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pig
在阿拉里奧畫廊位于上海西岸的空間里,我們見到了藝術家名 和晃平。他正和來自日本的燈光師、音響師調(diào)試自己在上海的第二 場個展“Vessel”。在黑色空間里,20個形體柔韌的舞者雕塑的形象在 射燈下點點閃光。他的作品中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感性和詩意,仿佛 投射一個夢幻的光環(huán),令人浸入似曾相識的幻覺記憶。
這讓我們不由想起他那件已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成名 作——那頭通體貼滿玻璃珠子的小鹿標本《棱鏡鹿》。不論鹿上的珠 子還是人形雕塑中的顆粒,在過去20多年來,名和晃平沿襲了他在 藝術上的探索:放大微小的物質(zhì)單元,把他對微觀世界和事物本質(zhì) 的認知與觀察集合于雕塑的形態(tài)中。但千萬別被這些雕塑限制了你 對這位日本目前極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的想象。
近年來,他帶領自己的創(chuàng)意團隊SANDWICH(三明治)為日本 福山神勝寺設計了一座禪宗藝術裝置《洸庭》(KOHTEI),它猶如一 艘巨大的方舟漂浮于園林中;他策劃了京都Hotel Anteroom的翻新計 劃,融入了200件藝術作品;他曾受時裝設計師川久保玲邀請,為東 京和紐約的Dover Street Market進行室內(nèi)設計;他還設計衣服、家具、 舞臺美術……那么,我們應該定義他為“設計師”?
“是藝術還是設計,是雕塑還是建筑……這種定義方式非常得 ‘20世紀,”名和晃平說起話來語調(diào)平靜,卻帶有些許批判意味,“我 們現(xiàn)在身處21世紀,界限不復存在,一切都事關‘創(chuàng)造?!痹谒磥恚?跨界不僅不是問題,與不同人合作還能讓他和團隊有新的創(chuàng)造機 會。也許,“創(chuàng)造者”這個身份更適合名和晃平。
不過,無論以何種媒介去創(chuàng)造,支撐他思路的始終是雕塑式構(gòu) 思方式。這得益于他多年研修雕塑的經(jīng)歷——他在京都市立美術大 學就讀雕塑系,其間曾在“全球最難考進的藝術院?!眰惗鼗始宜囆g 學院留學,最后回到京都攻修雕塑系博士。他用“雨”這一最常見的 自然現(xiàn)象來解釋雕塑:下雨時,我們所感知到的也許只是“雨水”這 一天氣現(xiàn)象,而他所感知到的是表象形成的過程——空氣中的水分 蒸發(fā)后在云層中聚集,當它們積聚越多越重,最后化作雨滴落下時, 這“雨滴”會是什么形狀。這種感知和想象的過程就是他運用于任何 形式創(chuàng)作中的雕塑式思維。
當我們好奇這次“Vessel”展覽中的雕塑所使用的材料和結(jié)構(gòu) 時,他卻說:“這不重要?!睆谋砻鎭砜矗?0多年來,名和晃平似乎熱衷 于試驗不同的材料,但其實對他而言,每一種性質(zhì)不同的材料只不 過是一種“詞匯”?!拔矣幸粋€龐大的‘詞匯表,繪畫、雕塑、建筑、光、 聲音、硅油、硅膠粒子、3D激光雕刻……我一直在積累,每次創(chuàng)作便 從中自由選擇?!痹娙擞梦淖衷~匯來表達感受,名和晃平則用他獨有 的詞匯——材料和技術——來轉(zhuǎn)譯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重要的并不 是詞匯本身,而是如何組織詞匯。
作為日本當代藝術圈“后村上隆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四十出 頭的名和晃平完全具備“網(wǎng)紅”特征。但他坦言自己甚少使用社交媒 體,有趣的是,他的Instagram賬號上沒有一張照片,卻有一萬多名粉 絲。他選擇長期隅居在古老、安靜的日本京都。通常你可以在宇治河 畔的一棟舊廠房里找到他。這里從前是三明治工廠,現(xiàn)在是名和晃 平創(chuàng)立的與“三明治”同義的SANDWICH工作室所在地。像他本人 難以界定的身份一樣,我們很難用某個領域性名詞來定義這個工作 室,因為它的蓬頂下匯集了建筑師、設計師、藝術家、年輕學生、社會 學家等各個領域的人。當他們成為“三明治”的一員后,他們的身份 也變得模糊,“這里沒有所謂階層,不同的人、學科、科技自由接觸和 碰撞,‘創(chuàng)造便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
對頁 Vessel裝置作品從雕塑性表演者的身體形態(tài)中抽取元素,轉(zhuǎn)化為一 組隱沒性征的雕塑群像。
本頁上圖 在阿拉里奧畫廊的黑色空間中,一條24米長的雕塑底座上,20 個姿態(tài)各異的人形雕塑佇立其上,帶給人深深的震撼。下圖 名和晃平, 日本當代藝術家。197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目前工作和生活在京都,并 在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擔任教授。2009年創(chuàng)辦了旨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工作室 SANDWICH。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以玻璃珠包覆物體的“Pixcell”系列。 2017年他于阿拉里奧畫廊上海舉辦個展“Vessel”。www. kohei-nawa.net
本頁上圖 名和晃平為2017年Reborn藝術節(jié)創(chuàng)作的White Deer裝置和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下圖 為日本福山神勝寺設 計的禪宗藝術裝置《洸庭》(KOHTEI)猶如一艘園林中的方 舟,線條、造型、材質(zhì)三者達到和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