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院生
開學不久的一天早讀課,我按照慣例到教學樓轉悠,似乎覺得有點異樣,細細察之,發(fā)現(xiàn)整個教學樓的墻壁上,用粗粗的黑筆畫了若干條顯眼的“導航線”,從一樓東門入口開始,過大廳,經(jīng)樓梯,至二樓,沿101教室、102教室,順東門樓梯下,回起點,一氣呵成,好有“您已到達”的成就感。盡管線條優(yōu)美,線路簡潔,可這與干凈的走廊墻面很不和諧,甚至是有些刺眼。
看看這線條,離地面高不過60厘米,整個“航線”在低年級區(qū)域,我斷定犯科者該是一二年級的。我不露聲色地問了這幾個班的個別小朋友,沒有直接答案,但有一點肯定,是今天早晨才出現(xiàn)的。
這是哪班的熊孩子干的呢?上個星期學校宣布了《文明班級評選條例》,其中特別強調的就是愛護公物,不亂涂亂畫。
有幾個班主任為了表達自己班級貫徹學校會議精神的可信度,紛紛表態(tài);查監(jiān)控。查查也好,我想,一來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猜忌,二來嘛,對這個熊孩子也是一次教育。果然,一個藍上衣的孩子手握畫筆進入了畫面。他叫余鑫,201班學生。
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找來“涂鴉俠”余鑫,余鑫一邊看監(jiān)控視頻,一邊悉數(shù)承認了“創(chuàng)作”過程。至于問他為什么這樣,“涂鴉俠”閃動著機靈烏黑的眼睛,只字不語。是一時興起的好玩有趣,還是故意為之的搗蛋調皮,是受人指使的惡作劇,還是某種情緒的表達,我不得其解。
原來,亂涂亂畫的孩子都是希望通過涂鴉表現(xiàn)自己,兒童從出生起就希望借助各種聲音、符號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涂鴉是他們最常見的表達方式。涂鴉是孩子的另一種語言。
心理學家羅恩菲爾德把兒童涂鴉分為4個階段:無序、無控制的運動;線型涂鴉;圓形涂鴉;最后是想象型涂鴉??磥碛圉涡∨笥颜诘诙A段,還要沖破兩關,才能叫真正的涂鴉。
看來,涂鴉的學問還真不少,我在為自己沒有魯莽批評與責怪孩子而暗自舒了口氣??梢赃@樣理解,涂鴉是一種游戲,是一種輕松、愉快、易行的活動,孩子在“亂”畫的過程中會體驗到繪畫的快感。
心理學家對涂鴉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他們把涂鴉的題材分為八種類型,分別表達八種不同的情緒或心態(tài)。
像余鑫小朋友這種“導航”線條,心理學上叫“波紋線”,表示憂郁和孤獨。畫這些圖形的人應該是對別人的問題并不太關心,或者覺得人家的問題對自己是種干擾。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當初沒有隨意批評和責怪是多么明智的選擇。
對于孩子的信手涂鴉,最忌諱的是家長或老師的粗暴制止,這樣不僅失去了透視孩子心理活動的機會,最嚴重的是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制約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可是,新的問題來了。根據(jù)心理學上的“破窗定律”,會有下一個,下下一個,張鑫,李鑫,紛紛效仿。學校的墻壁還叫墻壁嗎?發(fā)展下去,窗簾上,黑板上,甚至同學的衣物上,不都要成“抽象派大師們”的畫布?
是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是維護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是有些矛盾。我想,可以在學校合適的場所設一“涂鴉”專欄,盡最大程度做到兩全其美。
另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真的需要走進余鑫的內心世界,盡管這需要花時間,精力,甚至需要改變觀念和調整工作方法。余鑫小朋友為何憂郁,為何孤獨?我們需要繼續(xù)向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