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敏
【摘要】《論語》是孔子弟子總結(jié)老師的語言及日常生活形成的記錄。每一篇都是以第一章的開頭兩個字為篇名,《論語》各篇章都是孔子思想的集合。《論語》中孔子對弟子、同事、偶像及上司的言語對話態(tài)度,涉及教育、生活、處事、政治等相關內(nèi)容。本文以《述而》中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為例深入剖析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魄。
【關鍵詞】論語;教育;文;行;忠;信
論語《述而》第二十五章寫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蔽覀兎謩e把這4個教授內(nèi)容中孔子的教育思想進行深入分析。
一、文
文,即講授書本知識,告訴大家如何學習,培養(yǎng)大家自由的信仰,對古人的尊重,對自然的熱愛。因為孔子的學生相當于成年人,所以可類比于現(xiàn)在的大學教育,文這門課,相當于通識教育,或稱博雅教育。
(1)關于知識,因為學生要學習知識量是很大的,所以學生們應做到“學而不厭”,同時,孔子告訴學生要去粗取精,擇善而從之,如果這個知識是對的就應該照做,即“默而識之”。(2)關于天賦,孔子認為天生他便有了德行(“天生德于予”),而知識是后天發(fā)奮學習來的(“我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孔子作為教師便會監(jiān)督學生有沒有復習,有沒有偷懶,并且自己做到了發(fā)奮學習、珍惜時間、多思考,知錯就改,如果不這樣做,“是吾憂也”。(3)述而不作,本篇的篇名即為“述而”。反映出孔子對尊重知識的態(tài)度,著作不是隨便就完成的。需要歷史的沉淀,最深刻的哲學才是作品中應該出現(xiàn)的。所以我們看不懂別人的所作的書是正常的,要想真正的理解書中含義,還是得多看幾遍,還需要多思考。(4)作為師,作為三千弟子的老師,他心中擔憂的是“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思考的是記住知識了沒?學習有疲倦了沒?不倦地去教誨學生了沒?弟子說“我們比不上你的正是這些??!”孔子在當時已經(jīng)是受人敬仰的教育家,但從這幾點可以看出他仍然是十分謙虛的。
二、行
行,以禮為依據(jù),培養(yǎng)優(yōu)良的美德、做事的規(guī)矩、培養(yǎng)良好的言行。孔子講授一部分,更多的是身體力行,即,言傳身教。而現(xiàn)代教育,在言行教育方面,學生們往往是從學校思想品德課中接觸到的,以至于更多的人都是依靠心中自我形成的方式去做事,是不可取的。
(1)按照心去行,“與人歌”所講的是,一定要從頭唱而后和之??鬃雍腿私煌浅K省e人唱歌,他說唱的真好,然后完整地從頭再唱一遍,也可能笛樂和鳴,也可能分聲部去唱,總之大家在這種應和中得以尋求共鳴?!拔矣?,斯仁至矣”愛心是只要有這個念頭,仁德就在心中。但是別人問他“仁”的時候他只肯定過顏回,并且也只是“三月不違仁”孔子說善行要堅持,特別是仁愛,可以人人都有仁愛之心??鬃硬皇侵v大空話的人。他希望大家可以努力朝這個方向做?!白俞灦痪V”“鰄不射宿”就是一種尊重自然,對幼鳥、小魚的憐憫之心。(2)按照“禮”去行,關于禮,本篇很多章節(jié)都涉及到禮,孔子感嘆禮的缺失,其實禮是需要傳承的。另外錢穆說“孔子之言禮,獨其言仁也”所以最終還是落在孔子的“仁”上。
三、忠
忠誠教育,即對人忠誠,對事忠實,對國忠誠。關于忠的內(nèi)容,本篇涉及的比較少。
(1)忠于己,做真實的自己,“無所隱”、“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意在其中”孔子認為最簡單的才是最好的,最幸福的。如何問孔子你幸福么?孔子應該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了———“寧固”。(2)忠于師,學生學習要有誠意,這個誠意不是按照量的大小來去衡量的,宰予作為孔子的學生,十分懶惰,但也愿意學,并沒有退學的想法??鬃佑X得他是朽木,時常催他進步,但宰予仍十分尊敬孔子?!叭诵小安徽撌怯袩o善可學,都表明了對人的尊重?!翱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孔子很尊重自己的師長,所以說“竊比于老彭”。學生認為“唯弟子不能學”。(3)忠于學,信而好古正是這一觀點的體現(xiàn),孔子勸解自己的學生要多聽多看多記。
四、信
信,即信用或者信仰、信念。
(1)信仰,孔子不信鬼神之說,不語“怪力亂神”。甚至子路在孔子病的時候禱告,孔子沒有打擊他的積極性,只是說我已經(jīng)祈禱過了,但是還是這樣。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學生“迷信是沒有用的”。(2)信念,“恒?其如予何”因為自己有德,有能力不怕這些找麻煩的人。另外孔子見南子,孔子無可爭辯,也只能對天發(fā)誓??鬃幼孕拧⒆月墒艿酱蠹业目隙?,所以他認為人間自有正義在。何懼?(3)信用,孔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一點也被運用在生活各種方面。另外,關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師的作用在于開啟心智?!堵?lián)合國高等教師地位的建議》中這樣提到,為了國際和平、了解、合作、持久發(fā)展的總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培養(yǎng)合格、有文化、能夠有責任心的公民為社會服務的學生,就需要有一支才華和完整合格的教師教育教學人員隊伍。作為從事教師教育教學的人員,學生的未來的發(fā)展才是教師存在的價值。所以以學生為中心,同時注重交流的教學才是后現(xiàn)代的重要趨勢。且學習的重點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思維的鍛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正是對學生思維培養(yǎng)最有效的方式。格式塔心理學中柯勒提出的頓悟,具有類似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美]郝大維,安樂哲.孔子哲學思維[M].蔣弋為,李志林,譯.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2]張汝倫.《論語》對于現(xiàn)代教育的意義[A].陳來.孔子與當代中國[C].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