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英 湯潔
[摘要]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機表面清潔消毒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該院血液凈化中心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血液凈化中心護士對透析機表面生物消毒工作前后,分析機器清潔度、護士的執(zhí)行率及護士滿意度、血透機消毒效果的影響因素、實施相應對策并進行效果評價。結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機器清潔度、護士的執(zhí)行率及護士滿意度均提高,且消毒效果可靠持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品管圈活動,護士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均有提高。結論 推行品管圈活動,一次性消毒濕紙巾取代含氯小毛巾,改變了護士的理念,規(guī)范了護士操作,加強了監(jiān)督檢查力度,預防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
[關鍵詞] 品質管理圈;血液透析;透析機表面清潔消毒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9(c)-009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th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the dialyzer surface in the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Methods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applied before and after the dialyzer surface biology disinfection by the nurses in the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and the machine cleanness, execution rate of nurses,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infection effect of dialyz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were implemented and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of life, the machine cleanness, execution rate of nurses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nurses were improved, and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was duration and reliabl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help nurses find out the issues, and improve the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cooperation team. Conclusion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nd using the disposable disinfection wet-paper towel replacing the chlorinated small towel changes the concept of ideas,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of nurses,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and examination force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emodialysis; Dialyzer surface cleanness and disinfection
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依賴血液透析維持生命,血液透析具有長期性和侵襲性的特點,加之患者的基礎疾病,免疫力受損等情況,增加了其罹患感染的風險[1-2]。感染是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對MHD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造成重要影響[3]。大多數(shù)國家都經歷過透析室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暴發(fā),在了解了這些疾病的傳播途徑后,在未隔離透析的情況下,這類疾病也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所以關鍵是采取措施切斷“傳播途徑”[4]。而血液透析機是完成血液透析治療的關鍵設備,是長期、頻繁、多個患者,醫(yī)護人員共同使用的設備,極易在使用過程中受到血液、嘔吐物、灰塵、污漬等污染,成為各種病原微生物的重要載體。因此,該中心于2017年1—12月運用品管圈活動對護士透析機表面清潔消毒工作進行干預,以減少機器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承載水平,阻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6月該院血液凈化中心在開展品管圈的10名護士為對照。再選取2017年7—12月該院血液凈化中心在開展品管圈后的10名護士進行研究。均為女性,年齡25~47歲;文化程度:本科9名,大專1名;職稱:護師2名,主管護師8名;該中心共有26臺血液透析機,每日行2班次透析。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組,選定主題 由10名血液透析護士自愿組成品管圈小組,推選經過感染防控培訓的資深護士(感染防控聯(lián)絡護士)為圈長,護士長為輔導員,明確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如何進行血液透析機表面的清潔消毒,確保透析機表面的菌落數(shù)≤10 cfu/cm2(達到醫(yī)院Ⅲ類環(huán)境要求)。
1.2.2 現(xiàn)狀分析 全體小組成員通過頭腦風暴法,找出(2017年1—6月)透析機表面清潔消毒存在的問題:①機器表面有血液和透析液結晶的殘留,機器縫隙處有灰塵和結晶。②有的護士上下機時不進行透析機的清潔消毒工作。③護士對使用含氯小毛巾有諸多抱怨:護士少,工作繁忙,浸泡、清洗、晾曬小毛巾耗時、耗力,且氣味重,對呼吸道刺激厲害。然后對透析機表面的清潔度,醫(yī)護人員的執(zhí)行率和滿意度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導致這些目標值較低的原因主要有:①護士對物表終末處理的重要性、醫(yī)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認識不足。②護士缺乏慎獨精神。③使用含氯小毛巾擦拭的執(zhí)行力不強,小毛巾由治療班統(tǒng)一浸泡統(tǒng)一發(fā)放,當有急診或患者病情變化需增加透析治療時小毛巾不能及時發(fā)放,機器表面擦拭就會被忽略,而且統(tǒng)一發(fā)放后未及時使用,消毒效果下降。同時含氯小毛巾氣味刺鼻,對環(huán)境污染大。④擦拭流程不規(guī)范,許多細節(jié)未注意。⑤無獎懲制度,監(jiān)督不力。
1.2.3 實施相應對策 (1)提高護士的感控意識:定期舉辦感染控制的業(yè)務講座,使護士了解透析機表面清潔消毒的重要性,并對近年來國內發(fā)生的感染性病例進行分析討論,從中吸取教訓。(2)使用含雙鏈季銨鹽消毒液的一次性消毒濕巾取代含氯小毛巾。(3)對護士進行機器表面清潔消毒操作流程培訓,每班檢查,每周公布檢查結果。擦拭流程按《血液凈化中心醫(yī)院感染防控護理管理指南》實施:①擦拭時機:每次上機建立體外循環(huán)后對高頻接觸面進行擦拭,透析結束撤除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后對透析機全面進行了擦拭消毒,遇到血液污染,先清除污染再消毒。②擦拭用物:含雙鏈季銨鹽的專用消毒濕巾,為雙層包裝,注明開啟時間,避免在反復打開過程中消毒液揮發(fā),并在開啟后有效期內使用,使用后,直接放于醫(yī)療廢棄物污物桶內。③擦拭順序:從上而下,從左到右,從輸液桿到機器底座,機器屏幕呈橫“M”字擦拭。按照清潔單元、高頻接觸表面、污點清除/消毒原則“清潔-消毒一步法”完成。④關注透析機擦拭極易被忽略的部位:透析器夾持裝置、快速接頭、A/B液吸管手持部位有透析液結晶,費森4008系列旁路保護蓋內側,泵門等處。
1.3 評價指標
①透析機表面的清潔率。②護士的執(zhí)行率和滿意度。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品管圈前后透析機清潔率比較
品管圈后透析機清潔率明顯高于品管圈前(P<0.05),見表1。
2.2 品管圈前后10名護士消毒執(zhí)行率和滿意度比較
品管圈后護士消毒執(zhí)行率與滿意率均優(yōu)于品管圈前(P<0.05),見表2。
2.3 品管圈前后血透機消毒后不同時間的細菌菌落數(shù)
品管圈后血透機不同時間細菌菌落數(shù)合格率高于品管圈前(P<0.05),見表3。
3 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是終末期腎病的重要治療方法,盡管血液透析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患者的死亡風險仍較高,而感染是導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病因,僅次于心血管疾病[5]。血液透析機表面消毒前污染嚴重,細菌的污染率約為90%,檢出主要菌群均為醫(yī)院感染中有重要意義的條件致病菌[6]。大量研究表明,環(huán)境的清潔與消毒能夠殺滅大量的病原體,切斷微生物的傳播[7]。
人為因素(操作、流程、管理)是感染暴露的最重要因素,理念與行為比物理屏障更重要,建立防御性操作體系,標準化的SOP,避免環(huán)境、物表、人員受到污染,對血液凈化中心院內感染控制起重要作用。
通過該品管圈的活動,加強對護士預防感染知識的培訓,轉變理念,嚴格規(guī)范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操作流程,規(guī)范護士的操作,并取得醫(yī)院感染管理科的支持監(jiān)督,檢查實施情況,特別是一次性消毒濕巾紙的使用,不僅消毒效果可靠,還解決了一床一巾一消毒的問題,節(jié)約了人力和物力[8],提高了護士的執(zhí)行力和滿意度。同時通過這項工作,提高了科內護士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蘇穎.血透患者感染的風險因素及預防[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4):3200.
[2] 何聯(lián)勇,陳瑩,何葉.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6(14):23.
[3] 尹桂英,孫玉霞,劉桂青.血液透析室的醫(yī)院感染管理與控制[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72.
[4] 左力.知其然,制定透析室交叉感染的最佳預防措施[J].中國血液凈化,2017,16(10):649-650.
[5] 黃勛,吳安華,徐秀華.醫(yī)院安全與醫(yī)院感染管理芻議[J].中國護理管理,2005,5(1):12-14.
[6] 黃薔薇,葉白如,金茹,等.醫(yī)用消毒濕巾對血透機表面消毒效果的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94-95.
[7] 谷繼榮.環(huán)境及物體表面消毒在預防和控制醫(y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3):231-235.
[8] 張廷軒,孫麗靜,劉曉鵬.一次性消毒濕巾與傳統(tǒng)消毒方法對物體表面消毒效果的對比[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7,34(3):279-281.
(收稿日期: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