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王鳳玲
【摘 要】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實施課堂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文章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找出了提高課堂提問效率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從而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課堂提問 有效實施
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還能夠起到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考察學生實際學習狀況以及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同時提問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立足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置恰當的問題,準確把握難點重點,圍繞題眼展開提問,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更加高,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1.尊重學生差異,優(yōu)化小學語文問題設置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生活經驗、思維能力、學習水平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對小學生的知識接受、思維方式、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也給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實施帶來了難度。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要認真觀察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個體差異,使課堂提問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提高問題設置的針對性。對于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設計一些探究性較強的問題,讓他們在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自信,獲得成就感。而對于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學生,教師要把重心放在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上,通過耐心的引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尊重和關注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教師在實施提問時還必須注重學生的兩種發(fā)展水平,一種是學生現有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學生通過別人的幫助和啟發(fā)能夠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兩種發(fā)展水平間的差距也就是最近發(fā)展水平。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整體把握學生的認識水平,如果問題設計的太難,學生根本無法回答,就會挫傷學生參與答題的積極性;反之,如果問題設計的過于簡單,不用思考就能夠知道答案,學生又會產生厭煩心理而不屑于回答,逐漸失去了回答問題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去設計課堂提問。比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基本的字形、字音問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設計一些情感價值類的問題。
2.創(chuàng)設提問環(huán)境,瞄準小學語文邏輯思維
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師真誠的鼓勵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問題,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效率。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提問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突破過去嚴肅、枯燥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放松心態(tài)、放飛思維,提高發(fā)言的主動性。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提問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發(fā)揮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還要打破過去設置唯一標準答案的提問模式,鼓勵學生講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幫助學生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還應該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教材內容提煉的更加精煉、簡單,找出文章的主要線索,并使課堂教學圍繞這條主線索展開。有效的課堂提問在掌握文章主脈絡的基礎上,還需要給學生留有自我思考的空間,以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在學習《凡卡》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凡卡的爺爺能否收到信這條線索設計一組提問:“凡卡爺爺能收到凡卡的這份信么?為什么呢?即使收到了凡卡的信,爺爺能接凡卡回家嗎?聯(lián)系爺爺的處境想一想為什么?”這些問題的設計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同時也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有利于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好好讀書、認真學習。
3.把握重點難點,開展小學語文有效提問
一篇文章的重點難點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學生感覺最難理解掌握的部分。教師要抓住重點、難點的地方進行提問,幫助學生理清思緒,抓住文章的主要脈絡,深刻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內容。比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小蝌蚪找錯媽媽來設計問題。小蝌蚪見到鯉魚、烏龜是怎么想的?有什么不同呢?等同學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就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對小蝌蚪找媽媽時的心情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如教學《孔雀與烏鴉》一課時,教師提問孔雀和烏鴉誰的羽毛漂亮,有的學生認為烏鴉漂亮,這出乎了教師的意料,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理由,學生說黑色衣服高雅,穿上顯氣質,所以感覺烏鴉黑色的羽毛也很漂亮。教師這時要肯定學生獨特的見解,而教師對于學生觀點的肯定也使得其他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和啟發(fā)。另外,教師還可以圍繞題眼也就是文章關鍵詞進行提問。題眼也是文章的靈魂,教師抓住題眼進行切入提問,可以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起到運籌帷幄、統(tǒng)攬全局的作用。比如在進行《一夜的工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全文情況下,找出文章中心句:“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勞苦。”教師可以根據題眼進行提問,哪些地方體現出了周總理的勞苦?他是怎樣工作的?在題眼處提問,由中心句輻射到全文,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深刻理解文章。學生不僅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而且學會了怎樣圍繞中心句選擇材料,怎樣具體運用材料抓住學習的關鍵,從而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問時應當把問題巧妙地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問題設計。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的提問環(huán)境,在重點、疑難點處切入提問,圍繞文章的題眼進行放射性延伸,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fā)言、討論機會,充分發(fā)揮提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瑜.小議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藝術【J】.學周刊,2015(07)
【2】趙越超.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10)
【3】周佑.論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