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大學生稱他們下載注冊一款名為“愛又米”的APP后相繼接到冒充該平臺客服的電話,對方準確報出他們在該平臺的注冊信息及額度,這些大學生被騙少則三四千元,多則五六萬元。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多個細節(jié)指向“愛又米”APP涉嫌泄露注冊用戶信息,進而導致注冊的大學生被騙,并因還款不及時而登上不良信用記錄榜。與此同時,“愛又米”APP并沒有做分期貸款的資格,涉嫌超范圍經營。當調查人員聯(lián)系“愛又米”APP時,該平臺客服辯稱這跟平臺沒有關系。據(jù)了解,該平臺目前已緊急發(fā)布“凍結令”,要求被騙大學生簽訂協(xié)議,不承認是該公司的過失。而與其合作的恒豐銀行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只是提供資金服務,并不知道“愛又米”是否具有貸款資質。
注冊“愛又米”APP賬號卸載后遭“客服”詐騙6000元
來自山西的小楊在南京江北一所大學讀大四,2017年9月份,因筆記本電腦丟失,他準備在某電腦官網上購置一臺新電腦。然而,小楊點擊付款時,有一個鏈接自動跳轉到名為“愛又米”的APP上。
“當時看到‘愛又米APP是提供電腦信息比較服務的,覺得還不錯?!毙钫f,他下載了“愛又米”APP并注冊了賬號,但發(fā)現(xiàn)竟然是搞分期付款的。最終,小楊在另一官網上選擇了一款電腦,并一次性付清款項。因沒有使用“愛又米”的分期付款,他事后很快就卸載了該APP。
時隔三個月后的2017年12月,小楊突然接到了一個自稱“愛又米客服”的電話,對方準確無誤地報出了他所有的信息—— 身份證號、學校、專業(yè)和班級,這讓小楊很是擔心。這名“客服”稱,小楊的借款額度是6000元,如果一直將這個額度放在APP里,將會產生高額的逾期費用,要求他必須從該平臺里將貸款的額度提現(xiàn),打到自己的銀行卡中,然后再將錢歸還給他們平臺,這樣平臺才能關閉計息通道。
“我記得當時注冊后審核批準的額度是6000元,對方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我就相信他肯定是‘愛又米的客服了?!毙钫f,由于“客服”不停地催促趕緊辦理,并用高額的逾期費用作為恐嚇,他“腦子一熱”就按照對方提示進行操作。先從“愛又米”APP平臺進行了貸款提現(xiàn),然后把提現(xiàn)的6000元錢“歸還”給了對方。等小楊意識到自己被騙時,再撥打那名客服,電話已無法撥通。
無奈之下,身在山西的小楊,向當?shù)靥泄簿秩f柏林分局長風責任區(qū)刑警隊報警。小楊稱,警方告訴他,這明顯是一起電信詐騙,將登記備案后調查。
詐騙“套路”
掌握準確信息的騙子,用手機打通受害人電話,先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利用高息相逼,讓受害者在“愛又米”上將貸款取現(xiàn)到個人銀行卡上,然后以“歸還”的名義,將這筆錢騙走。
百余大學生被騙超百萬元
遭遇同類詐騙的不止一兩名大學生,通過查詢發(fā)現(xiàn),不僅網上投訴非常多,甚至有人專門建了一個針對“愛又米”的維權群。調查人員進入該群中發(fā)現(xiàn),里面聚集了超過100名的受騙者,有人統(tǒng)計總共被騙了100余萬元。
騙子為何能準確報出貸款額度
據(jù)調查得知,多名受害大學生均稱,他們只下載并注冊過“愛又米”APP,并未借款就卸載了,緣何還被騙子盯上?
事實上,一個普遍存在卻又詳盡的細節(jié)暴露了“愛又米”APP涉嫌泄露注冊用戶信息—— 那就是注冊大學生的貸款額度。
多位受訪者說,正是因為騙子能準確地報出了他們在“愛又米”上的額度后,他們才確信對方是該平臺的客服?!啊異塾置赘鶕?jù)每個人注冊的不同信息進行評估,然后給出不同的額度,而騙子準確地知道不同人的不同額度,‘愛又米怎么洗脫泄露我們信息的嫌疑呢?”一名被騙3萬多的劉姓大學生氣憤地告訴記者,僅從這點來說,“愛又米”就存在泄密可能。
“愛又米”是否超范圍經營
經查閱發(fā)現(xiàn),“愛又米”原名為“愛學貸”,自我介紹是(杭州)愛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年輕人安全可靠的消費金融平臺。在其特色產品一欄里,有“取點花:年輕不等待,送你3000元夢想免息基金!”之類的廣告語。打開“愛又米”APP發(fā)現(xiàn),該平臺除提供線上購物、教育培訓等多種服務外,同時也有分期付款和貸款等選項。
然而,通過查詢愛財科技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經營范圍發(fā)現(xiàn),涉及金融類的只有“投資管理”和“投資咨詢”兩項,且被明確規(guī)定“不得從事向公眾融資存款、融資擔保、代客戶理財?shù)冉鹑诜铡?,它并沒有貸款的資格,此舉涉嫌超范圍經營。
為此,調查人員聯(lián)系了“愛又米”APP。電話接通后,一工作人員稱,他們不存在泄露用戶資料的可能。至于是否有貸款資格一事,該工作人員稱是分期平臺,只收服務費,不收取利息,但始終否認能辦理貸款。
借款來源為何是恒豐銀行
不僅如此,眾多大學生登上失信名單后,上面顯示的借款來源竟然是恒豐銀行。多位受害者稱,他們當初被騙借款提現(xiàn)時,也只與“愛又米”簽訂了合同,上面并沒有任何信息提及與恒豐銀行有關,為什么現(xiàn)在顯示的借款來源是恒豐銀行呢?
小楊展示給警方“愛又米”APP截圖顯示,小楊簽署的網上《愛又米現(xiàn)金分期服務合同》中,只提到了一個資金提供第三方,也未提到跟恒豐銀行有關。
恒豐銀行一名姓劉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跟“愛又米”有合作,但只是資金提供方,也可以配合警方作相應的調查。至于該平臺是否有貸款的資格,他也不清楚。
存在泄密可能
南京一位警方人士分析,目前從受害人提供的資料來看,“愛又米”平臺確實存在泄露用戶信息的嫌疑?!斑@種泄露信息有多種途徑,有可能是內部員工泄露,有可能是被黑客入侵竊取,但因為涉及公司聲譽,不少公司即使存在泄露用戶信息也不敢聲張?!痹撁窬Q,從該起案例來看,這可能是一個大型的電信詐騙團伙所為,需要收集受害人的信息并案處理。
鏈接:新型詐騙APP“吸錢”數(shù)萬元
近日,烏魯木齊墾區(qū)公安局偵辦了兩起“APP應用程序”新型詐騙案,作案人成功盜取現(xiàn)金13萬余元。
“這是一種新型的手機詐騙方式。”兵團第十二師烏魯木齊墾區(qū)公安局老君廟派出所民警李文龍介紹,案件中的APP軟件容易對手機用戶個人信息造成泄露,網銀、支付寶等驗證信息被人竊取,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 ,定制一些增值業(yè)務。
民警說,使用手機APP進行詐騙,必須先獲取機主的個人隱私,再利用各種技術手段獲取與手機綁定的銀行卡賬號密碼,最后進行轉賬。
“撒網撈魚”是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法,在獲得大量個人信息后,便開始群發(fā)短信,借機在用戶的手機中植入木馬類APP,由于發(fā)送的短信數(shù)量很大,只要有一兩個上當受騙,騙子就會得逞?!崩钗凝堈f,在獲取用戶的銀行卡賬號密碼后,犯罪分子會盡快轉賬。如果用戶銀行卡內的金額較大,犯罪分子會選擇“化整為零”的策略,分為幾筆或者數(shù)十筆來轉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