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萍剛進入幼兒園時,每次送他都是一次折磨:孩子哭鬧不肯去,到了之后不讓媽媽走,孩子哭,家長也心如刀絞,眼含熱淚一步三回首,走出去好遠好像還能聽到孩子的哭聲。媽媽本來以為時間長了孩子就適應了,可是孩子仍舊是討厭去幼兒園,家里老人心疼孩子,直接就不讓孩子去幼兒園了,去幼兒園變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萍萍為什么會這樣?
孩子初入幼兒園時大哭大鬧,抱著家長的腿不讓其離開,孩子回到家郁郁寡歡,一聽去幼兒園就如臨大敵,這種情況常見的原因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孩子與父母、家庭和熟悉的環(huán)境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具體行為包括:哭鬧、沉悶、煩躁、愛發(fā)火,有的孩子表現(xiàn)為易生病(感冒、發(fā)燒、咳嗽等)。孩子整日纏住父母,擔心父母離開自己。孩子不愿上幼兒園,到了幼兒園哭鬧,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其實,分離焦慮是孩子正常的成長階段,也是一個過渡階段,家長不用過于焦慮“該如何使孩子不要哭,黏人”的問題。如果媽媽能夠及時和正確地回應孩子,時時表達對孩子的愛,這個時期就會比較順利地度過。
孩子產(chǎn)生分離焦慮的主要原因通常源自于內(nèi)心的不安全感。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媽媽在哪里?我要找媽媽!媽媽是不是拋棄我了。所以孩子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xiàn)。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應對分離焦慮呢?
(1)分開的時候告訴孩子你明白他的心情
“寶貝,你是不是不想媽媽離開你呀?媽媽也不想離開寶貝,但是寶貝得上學,媽媽得上班?!?/p>
(2)告訴孩子你什么時候來接他(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時間概念)
當家長要離開時,告訴孩子自己幾點會去接他,要說到做到;如果不確定時間,可以說“媽媽晚一點就會來接你,你要乖乖聽話!”家長不要什么都不說或偷偷離開,因為孩子會惶恐不安,感覺被拋棄了。家長可以這樣說:“寶貝,等你吃完第三頓飯的時候媽媽就來接你,好嗎?”
(3)抱抱孩子,給他一個吻,然后離開
對于剛入園不久的3—4歲的孩子,要讓孩子逐步適應與主要撫養(yǎng)人分離。例如剛入園時家長可以陪著他去,等到孩子逐漸適應了新環(huán)境,玩得不亦樂乎時,家長再跟孩子說再見。家長離開的時候抱抱孩子,再給孩子一個愛的親吻。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帶一件他喜歡的玩具去幼兒園,這也能緩解一下孩子的傷心情緒。
(4)離開時,一定要當機立斷
初步安撫孩子之后,家長要當機立斷地離開,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猶豫不決,甚至再回去抱孩子,更甚至任由孩子不去幼兒園。父母在該離開時不離開,會影響到孩子的發(fā)展與其社會化的進程。
剛開始分離時孩子很焦慮是正常的,父母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分離只是暫時的,并且按照承諾,準時去接他回家,給孩子一顆“定心丸”。時間久了,孩子就逐漸適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