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崗
關鍵詞———“人往低處走”,乃人生事業(yè)打拼之路,求索探究成功之道,擇業(yè)從業(yè)創(chuàng)業(yè)之法,謀事干事成事之策,技術藝術學術之竅———
逆“人往高處走”之訓,作反其道之思,緣自一位記者獲獎。
2011年“金話筒獎”頒獎晚會上,曲靖電視臺記者左佑獲獎感言說:起初我也曾希望經(jīng)歷重大事件、采訪重大人物,但入行后發(fā)現(xiàn)在曲靖這個地方有很大局限,于是就想:如果不能上行,那就要樂于下潛。正是他的下潛,“為平凡人作傳、記錄百姓自己的歷史”,從普通人身上,找尋時代的證明,取得成功并獲“金話筒獎”。
古往今來,勉人勵志總說“人往高處走”“高處自有風景”“無限風光在險峰”,評價標準也往往是“升官加薪”“晉職晉級”,可談何容易?“高處不勝寒”不說,光是人多路窄同路相爭、同行冤家勾心斗角,以致中途折腰莫名出局就夠你受的了。其實,腳下的路縱橫阡陌,在“人往高處走”的同時,還有一條避開千軍萬馬的反向蹊徑:“人往低處走”———拾他人“不屑”而事之,以老老實實態(tài)度、扎扎實實方法、深入事物肌理作風,把事做專、做出精彩的路徑。
這種“人往低處走”的下潛,是三百六十行專事精業(yè)的共同路徑和制勝法寶。記者不下潛,無以摸實情探真相;文藝人不下潛,無以扎深根汲“營養(yǎng)”;公檢法不下潛,無以理謎懸斷疑案;產品開發(fā)人員不下潛,無以了解用戶需求,研發(fā)適銷對路產品;領導人員不下潛,無以“察消長之往來,辨利害于疑似”;潛水員不下潛,焉知海底世界之五彩斑斕?航天員飛天宇宙、摘星攬月,不也是一種反向下潛嗎!
“人往低處走”古來就是一條人生發(fā)展、事業(yè)進取的蹊徑。陶淵明縣令干著憋屈,摔耙子回家種地。就這么一摔一潛,潛出了個以“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著稱的偉大文學家。李時珍深耕中草藥,拜漁樵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遍嘗百草,歷經(jīng)27寒暑,收集藥物1892種,著就《本草綱目》。酈道元喜愛旅游又仕途坎坷,邊做官邊研究地理。每到一地,都實地勘察水流地勢,在博覽地理書籍,考察江河水系基礎上,記河流1252條,撰《水經(jīng)注》40卷。徐霞客傾心游歷,足踏地域涉現(xiàn)今 21省,“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寫出《徐霞客游記》,贏“千古奇人”美名,進而有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成為今天“中國旅游日”。曹雪芹潛心感受封建社會“呼啦啦似大廈傾”之動蕩,托出《紅樓夢》巨著光燦文藝星河。先師、大家、巨匠們之偉大創(chuàng)舉,無不是“人往低處走”、潛身潛心之典范。
“人往低處走”,今朝更好看。弄潮改革的褚時健,經(jīng)歷人生起伏跌宕后拖著病軀潛入荒山種橙子,84歲時完成了從“囚徒———橙王”的逆襲,85歲成為億萬富翁。1985年以長安縣文科狀元入學的“北大才子”陸步軒,畢業(yè)后命運沒給他“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上行之路,時艱路難一下再下后,操起屠刀開始了殺豬剁肉,靠著老實誠信鉆研,“把豬肉賣到了‘北大水平”。而緊隨其后的,是北大法學碩士張?zhí)煲毁u米粉、西安交大高材生袁澤路賣肉夾饃等一批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異類”創(chuàng)客。另有濟寧市長梅永紅、鳳岡縣常務副縣長吳奇凌、普洱市國土局副局長李青松等一批公務員辭官下潛雖才“剛剛”,但以他們毅然決然中斷仕途轉身下潛的冥冥之志、對欲從新業(yè)的濃濃之趣及德能實力,超凡不俗或只是時間問題。
縱觀上述種種為學擇業(yè)“人往低處走”的下潛,結果卻正是技術藝術學術事業(yè)與人生的上攀———“下潛式上攀”:路徑方法下潛,目標結果上攀;雖是下潛,反卻上攀;因為下潛,所以上攀;下潛即是上攀;非下潛不能上攀。事物的這種因下而上情形,演繹的正是“山不爭高自成峰,水因善下而成?!钡恼芾?。深處有富礦,人文、技藝、事業(yè)、人生條條大道都在事物生發(fā)的本源處交匯。“人往低處走”,正是一條沉至底層、深入源頭、了解原始、把握最初、從頭起步的技術、藝術、學術之路,一條拾他人“不屑”而事之專之精之的擇業(yè)從業(yè)創(chuàng)業(yè)之路,一條看誰下得深、看得真、摸得透的求索、探究、成功之路,一條謀事、干事、成事的為政之路,一條仕途之外誰也干涉不著、阻擋不了的人生發(fā)展打拼之路。
上攀有上攀的險峰,下潛有下潛的風景?!叭送吞幾摺?,腳下是一條山花爛漫、百草芬芳又崎嶇幽深的山間小徑,如果您意欲究實事、求真理,探奧妙、獲真知,采富礦、煉金子,破玄機、解難題,干事業(yè)、創(chuàng)奇跡,那么,值得走走。